基于本体的建筑信息上下文建模

2016-11-17 01:59:15李忠富姜韶华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本体定义建模

刘 欣, 李忠富, 姜韶华

基于本体的建筑信息上下文建模

刘 欣, 李忠富, 姜韶华

(大连理工大学 建设管理系,辽宁 大连 116024)

针对当前建筑领域信息利用效率低下,信息共享与重用难等问题,文章将上下文信息引入到本体模型中,构建了基于本体的建筑信息上下文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建筑信息进行管理。该模型包括用户上下文和工程上下文,并以小型加油站建设为例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利用Protégé建立了上下文本体模型,然后利用OWL公理和SWRL规则建立知识模型,最后利用推理机对模型进行推理,并通过案例说明基于本体上下文建模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基于本体的上下文建模方法可有效地管理建筑工程信息,可快速有效地对建筑信息进行推理,为施工过程中的计划管理和进度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本体; 上下文建模; 用户上下文; 工程上下文; 规则

随着工程项目的数量和信息存储规模的加大,建筑信息分析越来越复杂,逐渐发展为从简单的依靠人力到应用软件分析的阶段。但由于以往技术及工作模式的限制,使得现有信息分析在数据兼容性、灵活性以及直观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对所需信息的查找,特别是正确信息的查询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本体[1]作为概念体系明确的规范化说明,是语义Web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能提供知识进行共享和重用,也能通过不同的代理来实现信息之间的通信。本体中包含对某一领域及其相关概念的描述,也就是所谓的类(概念),它们共同限制着术语在特定领域中的解释和引用。同时本体作为一种结构化的知识表示方法,可以对概念层次进行清晰和准确的描述,其本身也支持知识推理,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知识获取手段,能够提高知识系统的重用和可靠性。由于本体在语义表达、形式化、推理等方面的优势,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体是从建筑信息分析的角度对相应知识和规则进行扩展和修改,从而增强了针对不同工程活动的可扩展性。

但是,由于建筑信息来源广泛,其数量庞大,用户在复杂的工程信息环境中,不能较好地实现对当前环境的认知,在本体查询过程中不能及时获取信息,因此,考虑用户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将会提高工程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决策效率。同时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也要理解工程实施的具体环境,以及工程变更过程中所处的实际环境,需要将上下文引入到本体构建中。所谓上下文就是用来描述与用户及其应用相关的环境实体的信息,可以体现以人为服务中心的理念。在引入上下文的情况下,工程人员才可以完全了解信息的具体含义及所处的情境,对于提高施工效率是十分有必要的。

当前,工程项目中已经存储了各种各样形式的信息和数据,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较好地描述工程及相关人员的情况,本文结合上下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建筑工程信息的上下文本体。该模型是在建筑领域通用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并利用protégé[2]进行用户及工程的上下文模型构建,建立相应的推理规则,实现推理。

1 上下文及建模方法研究

1.1 上下文定义

由于应用环境和目的的差异性,使得上下文的定义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上下文已经广泛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心理学,特别是在情境认知理论出现后,这些理论都在自然情境下考虑认知问题。然而现在很难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来描述上下文内涵。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已经对上下文给出了各种类型的定义。Schilit[3]将上下文分为三类:计算上下文,用户上下文,物理上下文。

Dey[4]提出了普遍可接受的上下文定义:“任何可以用来刻画一个实体的信息。实体包括一个人、地点、用户与应用程序交互过程中涉及的任何对象,甚至包含用户和应用程序本身。”

1.2 上下文建模方法

众所周知,上下文信息是通过多种形式所获得的,为了使上下文信息能以计算机可读的方式进行存储和操作,因此需要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对上下文信息进行建模。在现有的上下文建模方法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利用上下文建模方法对上下文数据源进行查找和访问,这是由于每一个系统或者模型框架使用过程中都有自己特有的格式对上下文信息进行描述,并利用独有的访问机制进行信息访问。因此,设计一种可用的、可扩展的、标准的格式对异构上下文信息进行表示,可以有效地将上下文感知系统研究的重点从上下文资源和用户之间交流的研究,转移到有价值的情境服务研究上。上下文建模是上下文感知的基础,因此应当在满足上下文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建模,其需求主要表现在应用性、信息分析性、推理性、可存储性、动态性以及正确性等方面。

目前,已经有许多文献对现有的上下建模方法进行了总结,其中常见的建模方法[5,6]主要有以下几种:

(1)键-值模型(Key-Value Model);

(2)标记Schema模型(Markup Schema Model);

(3)面向对象模型(Object Oriented Model);

(4)图模型(Graphical Model);

(5)基于逻辑模型(Logic-Basic Model);

(6)空间模型(Spatialmodels of contextinformation);

(7)基于本体的模型(Ontology-Based Model)。

基于本体的模型是将本体理论引入到上下文概念与关系的描述中,并可以为多种用途的逻辑推理提供有效的模型表示方法[7]。本体具有超强的概念和关系表达能力,其形式化程度较高,可以利用本体推理机和构建的推理规则进行推理得到低级的动态上下文,同时本体的重用性也较高;本体模型的构建与面向对象模型的对象封装方法较类似,因此基于本体的建模具有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的优点;本体作为语义网的核心理论,除了在形式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方面的优势,对于上下文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有效的进行描述。综上,基于本体的模型已经成为上下文建模的核心方法,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信息上下文建模和推理规则定义两方面。根据所建立的本体组织结构方法来说,本文选取基于领域建模方法。

2 基于本体的建筑信息上下文建模

2.1 方法概述

现有的建筑信息通过引入上下文感知服务,可以更好地解决建筑本体语义模糊,系统检索效率和用户满意度差等问题[8]。因此,将上下文信息融入到建筑信息模型中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利用上下文信息进行本体建模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信息,便于建筑信息的管理。

利用上下文信息进行建模,需要满足上述提出的功能需求,同时由于上下文信息的动态性,因此在建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等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构建上下文本体,需要结合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搜集到的信息,也就是说,所构建的上下文本体可用于建筑领域的各个方面。该本体的构建为信息交换提高了重用性,同时减少了模型表达和解析的计算次数。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本体的信息上下文模型,是利用通用概念以及上下文基本概念进行构建,并支持上下文信息的交换,该本体为上层本体(基础本体)。

由于所构建的基础本体信息量较大,且工程变更较快,因此所构建的基础本体很难直接解析或者使用,是一个通用模型。针对一个特定的案例时,则需要利用更加具体的信息进行说明。因此,在所构建上层本体的基础上,构建针对特定情况的任务本体进行具体说明,该任务本体是在基础本体的基础上拓展而来,是对具体领域更细节的描述[9]。

该模型所创建的本体分为三个层次,上下文模型(Context Model)、状态上下文模型(State Context Model)、情况上下文模型(Situation Context Model)组成,也就是从通用环境到具体环境的过程,如图1所示,其主要构建步骤总结如下:

图1 建筑信息上下文建模步骤

首先考虑上下文本体所需的信息,这些高层上下文,也可称作上层本体(Upper Ontology),作为基本的系统信息,其来源于物理层(Physical Sensors)[4],该信息一般是在建筑领域本体中都适用的对象,因此需要收集上述信息进行上下文本体模型构建,该模型应当能够体现建筑上下文信息及一般的上下文信息特点。通过对上述模型的进一步解析,可以在不同施工过程中实现上下文信息交互。

其次由于信息来源广泛,且其信息更新较快,动态性较强,因此上下文模型表达能力有限,利用OWL-DL[10]进行本体推理也存在一定的性能问题,很难对其进行解析或直接使用,需要在高层上下文的基础上增加状态上下文模型,将离散信息进行整合,并利用规则定义进行推理。

第三,情况[11]可以作为当前环境的实际状态。通过情况的定义可以为上下文模型及状态上下文模型提供更加稳定、简单的定义,以快速有效地实现模型推理功能。

2.2 建筑信息上下文本体表示模型

正如上文所述,规范和具体的上下文信息模型构建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针对特定领域的一般概念建模是可行的。因此本文提出利用上层本体进行建筑信息通用概念建模,同时对所构建的上层本体特定领域进行拓展。

建筑信息的上层本体是对一般概念进行描述,例如:施工活动、施工对象、位置信息等,并通过通用模型中的概念及概念属性关系表示。不同的工程项目和施工人员提出的上下文本体是针对本领域或者本项目的,是上层本体在具体工程项目领域构建的任务本体,因此需要对上层本体进行拓展,构建的上层本体由三部分组成:用户上下文、工程上下文,信息项。

其中,用户上下文是访问建筑信息用户的集合,这些信息可以包括简单的用户名称、用户偏好、用户位置等信息;工程上下文包括现在工程的状态,以及全过程施工情况,包括在过去、进行、未来的所有的相关活动,以及相关事件、工程活动的起始时间等;信息项作为上下文本体中所涉及的基本信息的提供者,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有信息的集合,包含建筑领域一般的信息,可以是文档,可以是指令,可以是实例信息等,因此该模型的定义可以很好地解决各个模型之间的数据离散问题,是系统中各应用模型所能提供信息的集合。

2.3 建筑信息上层本体构建

在建筑信息上下文本体构建之初,需要保证所构建本体的可应用性,因此上层本体的构建是利用建筑领域的基本概念进行类及类属性关系的定义,这些类及关系的定义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建筑领域各个分支[12]。

上层本体构建所需的类及其子类概念是利用建筑领域可收集到的建筑标准,施工文档,以及CSI标准分类等,且其内部的部分关系借鉴作者另一研究建筑估算本体[13]框架基础上进行定义的。

2.3.1 用户上下文

用户上下文本体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涉及各相关用户情况实体和概念的上下文表示,是对用户在建筑信息系统中具体情况和相互关系的具体描述。其信息来源于需要访问系统的终端用户,包括用户位置,用户偏好,用户权限等相关信息,用户上下文由以下基本部分组成:

(1)User Actor,即用户,访问系统的个体,可以是工程人员,工程师,工人,供应商等;

(2)User Role,即用户角色,用户在工程中所承担的角色,是具有决定信息传递作用,通过类用户权限及其定义的属性关系进行定义;

(3)User Permission,即用户权限,即在施工过程中,用户可访问建筑系统信息的权利;

(5)User Responsibility,即用户责任,指建设项目在投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阶段,用户所负责的工程活动或者资源的能力;

(6)Access Device,即访问设备,是用户访问系统所使用的设备,包括PC机,手机,终端,Pad等;

(7)Location,即位置,包括绝对位置(Absolute Location)和相对位置(Relative Location),其中绝对位置指的是工程或者用户的空间位置,例如GPS和GIS所获得的地理信息数据;相对位置则是指物体的相对距离信息;

(8)User Status,即用户状态,该类用来表示用户工作的状态。

2.3.2 工程上下文

工程上下文本体表示的是在建设项目从立项到运营维护过程中,用来描述所有工程信息的集合。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是建设项目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施工活动,包含项目实施全周期的施工活动;其次是包括建设项目中所涉及与消耗的资源;第三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事件,包括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突发事件等。上述内容构成了所要构建的工程上下文的主要内容,该内容既考虑了工程施工工序的特点,也考虑到了在工程变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情况。因此,工程上下文是通过工程项目中各阶段不同的施工活动中所收集的信息构建的。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表示和推理,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效率,需要将上述的工程上下文本体进行拓展,下面是所提出的工程上下文本体主要内容:

(1)Construction Activity,即工程活动,是指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工程活动,该类是工程上下文的核心类;

(2)Construction Status,即工程状态,是指建设项目各个工程活动所处的状态,包括正在进行、停工、取消等;

(3)Construction Result,即工程成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种工程活动所带来的结果;

(4)Construction Resource,即工程资源,是在建设项目全寿命期中,各工程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的综合,包括财力、人力,技术、材料、机器等;

(5)Construction Event,即工程事件,该事件与工程活动不同,是面向用户的事件。

2.4 状态上下文

上文所描述的上下文是基于用户上下文和工程上下文来说的,两者都属于上层本体,该模型数据更新需要通过用户手动进行。由于上层本体的构建不能较好地解决本体模型构建的动态性需求,因此需要加入动态信息,才能更好地为上下文建模查询服务。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获取当前工程状态信息以及其相应的用户状态信息,进而进行查询,如果想要保证准确的状态信息支持,需要有相应的类及属性来定义相应的动态信息。在建筑信息上下文本体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以简单概念来描述多样复杂的类及属性的情况下,此时一个概念可能包含数十个乃至更多的个体,使得上层本体计算量大,推理复杂,增加了工作量,同时正确信息的获得也变得困难。

因此,在上层本体构建的基础上,构建状态上下文模型,进一步对上层本体进行解释,将上层本体的概念划分为用户状态上下文、工程状态上下文。这两个概念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将基础概念进行细化分类,为状态信息提供了更为详细的预定义。在定义过程中,需要综合领域相关专家意见预先定义类及其属性关系,以便利用规则将任务本体与上层本体进行关联并推理。当类、属性关系定义完善后,在工程进行中,利用规则激活状态上下文后,特定的用户或者工程需要利用信息项将命令传递给下一个子类,完成信息的传递。

2.5 情况上下文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工程信息上下文建模为相关用户提供合适而准确的信息。然而给定的上下文定义是普遍有所争议的,一些科学家认为上下文环境信息是一个敏感的话题,Greenberg[14]认为很难甚至不可能将所有的上下文信息列举出来,另外无法准确指出哪些信息能够确定实际的状态。由于缺乏精确的信息,系统不能根据状态采取适当的活动,因此很多人认为上下文感知很难实现。目前,上下文信息建模已经在许多方面成功实施,这些方法大多是在具体领域的具体应用,因此属于封闭世界假设,通过上下文模型可以利用必要的上下文状态向用户提供服务。依赖于这些具体领域的应用方法,虽然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在封闭世界假设中,其上下文状态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利用本体对具体信息进行分析。为了使用户能够理解系统提供的信息,对系统信息进行情况定义,可以有效地帮助用户了解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哪些信息对自己是重要的。然而,现有用户在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由于不能理解相关的上下文信息具体情况,所以不能找到相应的信息。

本文引入情况(Situation)[15]对上下文状态进行具体的解析,将信息放到上下文中以用来对用户解释具体的情况。情况作为环境中外部第一层上下文解析,可以作为状态上下文的表示。作为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情况在系统行为的确定方面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系统行为的定义,使得上下文信息动态透明,因此,一个有效的上下文感知系统往往是趋向于情况感知(Situation-Aware)的。本文的建筑信息上下文模型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建筑信息上下文模型架构

3 案例研究

上文所述的上层本体模型已经对建筑领域的通用信息进行了描述,但是针对特定工程项目时,需要将上层本体模型进行扩展,通过对新的类、属性及其相关规则进行定义[16],本节根据特定案例对建筑信息上下文模型扩展进行说明。在工量估算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图,或者说明书绘制详细工程图,在建设过程中这些详细而大量的信息对工程人员进行工程活动是十分有价值的。因此需要将一个工作所包含的全部内容,进行罗列,做到清晰易读的形式,以便于进行检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本文以小型加油站建设为例[17]说明项目全过程,图3说明了该项目(一个典型的小型房屋建造项目)可分解的工序。首先需要考察整个项目的全过程,第一步是现场动员;然后是现场准备和开挖;第三是基础混凝土浇筑,当基础达到一定强度后,房屋结构开始施工;结构封顶之前是不能浇筑地面混凝土的,结构封顶之后室内的各项任务就可以不受气候影响,各房屋的地面混凝土就可以浇筑了;同时,外装修(如外墙贴砖)也可以进行;当内部地面完工时,内装修(如内墙、电器及机械设备等)也可以进行。各项任务可以进一步细分成更小的单项工作,便于做详细的计划。本文利用免费的开源平台Protégé构建了基于本体的领域模型。

图3 小型加油站建设工程活动流程

3.1 上层本体拓展

为了能够对提出的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本文在小型加油站实例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个因素对活动的影响,有时还要考虑到其他工程实施对其的影响,因此在小型加油站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整个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上文构建的上层本体基础上,对其上下文环境进行建模,同时,在考虑工程自身环境的情况前提下,还要考虑其与其他工程环境的信息交换行为,这些导致本体模型的构建较为复杂,使得建模较为困难。因此该案例中,在对建筑信息上下文进行扩展的前提下,只考虑建筑因素本身的问题,暂不考虑其他非工程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各个流程分析与专家采访等形式,对上层本体进行扩展。本体扩展流程主要为三步:首先是建立工程上下文本体的类描述,该描述需要在上层本体已建的前提下,通过对案例分析,将工程上下文和用户上下文分别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模,使其符合案例的特点;其次是在各个类及其子类构建完善的基础上,定义其类之间的属性关系,部分对象属性如表1所示;第三,建立关系和公理。在上述类和关系构建完善的基础上,构建领域规则,规则示例如图5所示,构建小型加油站建设工程本体类及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小型加油站建设工程本体关系

表1 基于本体的建筑信息上下文属性关系

图5 Protégé属性断言及其推理结果

3.2 案例验证

在上述案例本体构建完善后,当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基础施工活动(FoundationConstruction Activity)的工程状态(ConstructionStatus)按照工程规划进行,即按照实际进行(OngoingAsActual)施工,利用SWRL[18]推理规则推理后,结果显示如图5所示,图中Rules为推理规则,高亮显示为工作状态为OngoingAsActual的推理结果。此时,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下面的规则可以触发相应的工程状态(Construction Status)。

hasConstructionStatus (FoundationConstruction1,OngoingAsActual),describedBy(FoundationConstruction1,FoundationConstructionItem1)-> isRelatedTo (FoundationConstructionItem1,FoundationConstructionOngoingAsActual)

如果工程活动(ConstructionActivity)的实例基础施工(FoundationConstruction1)的现在状态(hasConstructionStatus)为按实际进行(OngoingAs-Actual)时,并且可以通过基础施工项(Foundation-ConstructionItem1)对其进行描述,那么相应的ConstructionState将会被激活,此时,Foundation-Construction1可以通过 FoundationConstruction-Item1进行描述,其结果表明FoundationConstructionItem1与信息项实例FoundationConstructionOngoingAsActual是isRelatedTo,同时由于对象属性describedBy和 isRelatedTo为互逆关系(Inverse Of),因此经过所定义的规则推理后,其结果显示按实际进行的基础施工(FoundationConstruction-OngoingAsActual)与基础施工项(FoundationConstructionItem1)通过对象属性describedBy描述,其推理结果如图6、图7所示。

图6 基础施工状态发生改变时信息项的推理结果

图7 基础施工状态发生改变时建筑工程状态推理结果

当该基础施工工程状态发生变化,如停工、工期延长等,将对其相应的下游工序活动,如结构施工、屋顶施工及室内地面施工等产生影响。工程发生变更时,相应的工程状态被激活,也就需要正在工作的用户有责任对新产生的施工活动进行指导,以及对活动所涉及的资源进行控制。当前工程用户的工作需要在现有约定工作时间的基础上进行超时工作(Overtime Work),引起用户情况的变化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用户(BuildingMaterialSupplier1)超时工作时,会对后续(isSubordinateOf)工作人员(ResourceSupplier)的工作时间有所影响。因此,在发生变化后,需要根据相应的推理结果,对工序、工程资源、人员等进行调整,使工程更加高效地实施。

图8 基础施工状态改变后用户情况影响

3.3 小结

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是一种典型的事后控制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常常会带来成本浪费、手工处理建筑数据、信息反馈滞后等问题。本文构建的基于本体的建筑信息上下文模型可以有效地缩短时间和避免施工过程中工程发生变更时的响应滞后问题,同时可根据推理出的结果对工程实施做出具体有效的调整。

(1)工程与用户信息建模

本文在分析现有工程与用户实际的基础上,构建的本体模型是依据现有用户标准、工程需求制定,并设置了相关的评价规则。在具体工程的背景条件下,对状态上下文与情况上下文进行扩展,并制定针对案例的具体规则。由于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对模型进行了扩充,为工程管理与决策部门提供了工程动态信息,同时也实现了工程与用户关联,可实现工程的总体控制与实时反馈控制,便于对工程的改进和过程控制。3.1节针对小型加油站建设为例,构建了具体的基于本体的小型加油站上下文模型,并根据工程实际对模型进行了扩展。一旦工程/用户状态发生变化,通过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规则定义,进行推理,得出在状态发生变化时,其对工程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工程的动态控制与资源配置,解决一定的工程问题。

(2)计划与进度管理控制

文中3.2部分已经对工程/用户状态发生变化时,对工序或者用户工作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例如,当施工过程中某一阶段工作由于时间或者机械设备等原因而落后于工程计划,此时会对该阶段的后续工程以及相关的用户等产生影响,造成成本流失,或者工期滞后。在此情况下,利用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可以随时对工程进行监控,掌握工程动态信息,可以帮助工程管理者更好地对资源、设备等计划进行调整。

4 结 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本体的上下文模型解决了建筑信息各个活动查询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及复杂信息环境中的情境等问题。该方法的提出是利用具体的建筑领域上下文及用户上下文为基础进行构建,主要包含两部分:首先利用建筑领域涉及的建筑信息、用户信息,构建基于本体的上下文模型,该模型为通用概念以及上下文概念构建的上层本体,通过信息项的建立实现上下文信息的交换;其次通过上下文模型的具体扩展,在具体的工程状态或用户状态的条件下,利用SWRL构建任务本体,可较好地解决上下文本体的语义模糊问题,同时具体领域的上下文信息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户信息查询效率,以及有效地对工程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些需要以后解决的问题:由于经验所限本文所构建的本体框架结构较为简单,实例和关系的定义不够全面;其次如何将本文构建的上下文模型与具体的工程本体结合,例如成本估算本体,也是研究的重点;第三是在本体构建及推理过程中,缺乏定量数据支持。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补充。

[1]Gruber T R.A translation approach to portable ontology specifications[J].Knowledge Acquisition,1993,5(2):199-220.

[2]Stanford Center for Biomedical Informatics Research. A Free,Open-source Ontology Editor and Framework for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EB/OL].[2015-01-24].http://protege.stanford.edu/.

[3]Schilit B,Adams N,Want R.Context-aware computing applications[J].Mobile Comput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1994,(12):85-90.

[4]Dey A K.Understanding and using context[J].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2001,5(1):4-7.

[5]Bettini C,Brdiczka O,Henricksen K,etal.A survey of context modelling and reasoning techniques[J]. Pervasive and Mobile Computing,2010,6(2):161-180.

[6]夏铭伟.泛在网络下终端聚合过程中上下文的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2.

[7]陈 英,徐 罡,顾国昌.一种本体和上下文知识集成化的数据挖掘方法[J].软件学报,2007,18(10):2507-2515.

[8]Nadoveza D,Kiritsis D.Ontology-based approach for contextmodeling in enterprise applications[J].Computers in Industry,2014,65(9):1218-1231.

[9]钟 凯.基于本体的绿色施工上下文感知系统的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10.

[10]W3C OWL Working Group.OWL 2 Web Ontology Language Document Overview(Second Edition)[EB/ OL].[2012-12-11].http://www.w3.org/TR/owl2-overview/.

[11]Oliver Brdiczka.Learning Situation Models for Providing Context-Aware Services[D].Grenoble:Institute National Polytechnique de Grenoble,2007.

[12]张玉芳,杨 芬,熊忠阳,等.基于上下文的领域本体概念和关系的提取[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1):74-76.

[13]刘 欣,姜韶华,李忠富.基于本体的建筑成本估算知识表示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29(3):19-24.

[14]Greenberg S.Contextas a dynamic construct[J].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2001,16(2):257-268.

[15]Dey A K.Providing Architectural Support for Building Context-aware Applications[D].Atlanta Botanical: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0.

[16]冯在文,何克清,李 兵,等.一种基于情境推理的语义 Web服务发现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8,31(8):1354-1363.

[17]丹尼尔·W·哈尔平,罗纳德·W·伍德黑德.建筑管理[M].关 柯,李小冬,关为泓,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8]Beimel D,Peleg M.Using OWL and SWRL to represent and reason with situation-based access control policies[J].Data&Knowledge Engineering,2011,70(6):596-615.

Ontology-based Approach to Context M odeling for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LIU Xin,LIZhong-fu,JIANG Shao-hua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efficientutilization,difficult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reuse about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context to ontology model, and builds an ontology-based contextmodel for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The proposedmodel can quickly effectively manag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The contextmodel includes two separate processes:contextmodel definition and verification process,and an engineering of the small gas station construction is provided to illuminate.First,the context ontology model is built by Protégé.Then the knowledge model is listed by OWL axiom and SWRL rules.Finally,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for context modeling and reasoning,and presents a case study to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ontology-based context model.The verified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ontributes to manag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infer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quickly and effectively,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edulemanagement and provide better support for schedulemanagement.

ontology;contextmodeling;user context;construction context;rule

r P

,即用户偏好,是用户根据其在工程中所承担的角色进行系统访问的偏好设置;

TU17

A

2095-0985(2016)04-0094-08

2015-11-30

2016-01-14

刘 欣(1984-),女,黑龙江鹤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信息管理与3S技术(Email:siyanxiaoxin@126.co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084)

猜你喜欢
本体定义建模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哲学分析(2023年4期)2023-12-21 05:30:27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中国音乐学(2020年4期)2020-12-25 02:58:06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电子制作(2018年17期)2018-09-28 01:56:44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成功的定义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5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5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当代修辞学(2014年3期)2014-01-21 02:30:44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
卷宗(2013年6期)2013-10-21 21: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