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

2016-11-17 23:18毕丽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毕丽辉

【摘要】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护理质量,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R473.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1.0.02

Predictiv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BI Li-hui

(Heihe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uxian su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eilongjiang Heihe 164299,China)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从患者健康角度考虑,实施有效医护方法非常关键[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56.8±2.3)岁。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6.9±2.4)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认真观察,同时严密监测患者各项体征情况;一旦有异常状况发生,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及时更新预见性护理理念

基于护理工作开展前,科室内部需组织护理人员,普及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执行力,能够预见性地发现问题,进而将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

1.2.2 预见性护理方案的确定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心前区剧烈疼痛症状明显,进而导致患者会伴有一些不良心理状况,如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同时,在长时间受到应激反应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增高,进而使患者心脏舒缩功能发生异常,进而使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需及时确定预见性护理方案,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采取有效心理疏导措施,使患者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接受溶栓治疗。

1.2.3 健康教育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于溶栓治疗的认识不高,容易引发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因此,相关护理人员有必要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耐心为患者讲解有关溶栓治疗的知识,排除患者心理疑惑,从而使患者在医护期间的配合度得到有效提高。

1.2.4 关注患者主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表现为前驱症状不够显著,当发病而未能及时治疗的情况下,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需具备预见性理念,关注患者主诉,以此为判断患者情况提供依据,进而采取有效处理方法,以此使风险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

1.2.5 预先处理医疗设备

为使突发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需留置静脉穿刺针,使患者痛苦降低,并使治疗的重复利用性提升。此外,有必要于床旁准备好抢救物品以及机械设备,以此为应急处理工作提供帮助。

1.2.6 病房巡视的强化

为了更加了解患者病情变化,需加强病房巡视。安排充足的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体征情况,一旦有异常状况发生,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从而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稳定。

1.3 评价指标

护理质量评价共四项:入院须知、心理舒适、疾病知识以及护理巡视,每项25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2]。此外,对比评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为了使溶栓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障,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还会采取一些有效的护理方法。本次重点提到的预见性护理包括了预见性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护以及风险事件预先处理等,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以及有预见性的护理服务[3-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护理质量,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跃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3,05(13):375-376.

[2] 欧阳间英,谢梅卿,邱月平.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03(17):3904-3907.

[3] 左 伟,高君武,王海涛,亢亚娟,韦淑凤.程序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14,07(11):1001-1002.

[4] 刘志霞.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4(09):47-49.

[5] 闫清华,田秀君,葛建云.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2(23):3305-3306.

本文编辑:孙春宇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