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教师队伍人文精神的建设

2016-11-16 21:42卢丽丝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教育领域高校教师人文精神

卢丽丝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人文精神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更关系着大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及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本文深入分析了人文精神在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的地位及现状,找寻高校教师人文精神建设的途径,希望借此能帮助到应用型本科教师队伍人

文精神最大限度地实现。

人文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地位

人文精神实质上是人文素质的体现。教师的人文精神,就是教师所具备的人文素质在其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特质和修养。具体可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陶行知先生反复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的名言明确了教师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当今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教师队伍人文精神的现状

现状

从总体上看人文精神弱化了。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兴起,各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具体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在此不作论述,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事业绝非要“庸夫”育人、“俗子”育人。近年来,经常听到关于高校教师的一些负面报道,譬如缺乏最基本的礼貌修养,如随地吐痰、穿衣打扮过于随意等;还有为人处世方面的缺漏,如学术造假、教师盗窃、同事关系冷漠、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不时发生教师残害学生、教师虐待家人等恶劣现象。

从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方面看人文精神弱化了。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制度极不完善,尤其是教师激励机制及教师职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教师重使用轻培训、重引进轻提高、重数量轻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等方面难以满足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影响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从教学服务方面看人文精神弱化了。高校教师教育的最低基本要求,有批判性思维、教学技能等等。但是,当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在基本的教学服务方面,普遍安于现状,缺乏自我批判意识、不注重教学技能的提升,不关心学生事务等,这种职业倦怠直接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以及社会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

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教师人文精神弱化的原因

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人文精神为何弱化了?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观念的偏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层面上,教师的人性观出现了偏移。作为自然人,教师有情感需求、有情绪、有性格,做事情要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每时每刻都在为自我生存空间的扩张而挣扎努力着;作为社会人,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早已与以往不同,压力与日俱增,导致教师的自我欲望日益膨胀,刺激了教师现代人性观的偏移。

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层面上,教师的利益观出现了偏移。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教师越来越在乎物质上的获得,而一旦其所在单位不能满足其物质需求时,教师的教学服务可能就会受到影响。目前,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教师在工资待遇方面,偏差的确较为悬殊。而国内应用型本科大学基本上都是由民办大学转型而来的,工资待遇实质上相比原来没有多少改变,这就导致了许多教师的利益观出现了偏移,无心工作,千方百计想要跳槽到公立大学。

在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层面上,教师的教育观出现了偏移。许多教师上课讲授专业知识时讲得头头是道,但上完课即溜之大吉,根本不会去在乎学生对他们的看法,更不屑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真诚总体偏低,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有“教书育人”精神的教师愈来愈稀缺。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服务意识出现了明显的偏移。

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伦理的层面上,教师的道德观出现了偏移。伦理为职业之基。教师职业以功利主义为上,以眼前利益为向,绝不能使教育处于真正的持续健康发展之中,同时也妨碍教师道德观的正常展开。当然,绝大部分教师还是能遵守职业道德操守的,他们缺少的可能只是“高标准”的道德操守。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应该将教师的专业信念、品质、价值观作为重要的参考要素,明确了教师道德的重要内容及其价值。

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加强人文精神建设

人文教育制度化。坚持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把教师队伍人文精神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并使其制度化,坚持教师的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与人才培养特色相一致,尊重教师、服务教师,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核心,有利于更多优秀教师的引进,有利于教师人才资源的优化,有利于广大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

人文环境品味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工作环境方面,应该尽量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工作的舒适感,刺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还应深入挖掘本院文化精髓,用创新思维打造院校文化,提高教师对院校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满意度,增强教师自信,推动融洽工作关系,不断提升人文环境品味。

人文评价常态化。加强教师队伍人文精神建设,要制定和落实有关教师人文精神的各项政策制度和绩效考核,建立和健全以竞争机制为核心、以聘任制和岗位职责制度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管理制度,凭借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措施,公开、公平、择优、竞争,吸引和鼓励优秀教师。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如何提高人文素质

高校教师必须通过提高个人人文素质,在学生以至于整个社会当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那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人文素质呢?本人认为,有以下“三多”途径:

多搞文艺活动。艺术是陶冶人性情及提升人气质修养的绝佳途径,因此,高校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多参与到“琴棋书画歌舞”中来,品味文艺。

多交益友多交流。高校教师不能闭门造车,要大胆地走出去,多交朋友,广结善缘。这样,才可能更多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多进修学习。毛主席说过:“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教师进修学习的最终目的既是为了促进教学,也是为了提高个人修行。所以,高校教师应珍惜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充实自我。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如何彰显人文精神

在人格德行上,廉洁自律第一。高校教师之所以能成为高校教师,不是仅靠一张文凭还有一个教师资格证书就可以的,这些资料最多只能算作为入行的敲门砖。高校教师如果想真正做到“为人师表”,首先应有良好的人格德行,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廉洁自律。

在思维方式上,辩证循证第一。高校教师不论在生活中、进修学习中或是在工作中,都应确立自己看待问题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如果一个教师思维方式是片面的,那么其思想非常容易走向极端,所以,高校教师应该牢牢地用马克思辩证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时,要全面地辩证分析,防止唯心主义、教条主义等的干扰。

在教学关系上,平等公平第一。大学生基本都是成年人,思想基本接近成熟,其渴望从教师身上学习到更多的学问,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实质上是顾客,他们花学费来购买教师的知识,教师因此售卖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公平的。当然,如果教师能真正处理好平等公平的教学关系,自然更易受学生爱戴,甚至可以超越师生关系,私底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在教际关系上,尊重协调第一。所谓的教际关系,其实就是指同事关系。虽然高校里面根据职位、资历或者职称的不同,把教师分成“三六九等”。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人,所以高职位者不应看不起低职位者,教授不应看不起助教。只有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才能共同把工作做好。

在学生管理上,安全关爱第一。教师爱岗敬业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看其有无做到真正关爱学生身心健康。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身心健康永远是最重要的。教师不应认为只要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就万事大吉,现代学生思想压力不亚于其他任何工作者,所以,教师更应多花时间与心思去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举止仪表上,职业内涵第一。高校教师属于高知识分子群体,故其形象非常重要。高校教师的形象主要体现在举止仪表上。由于教师几乎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学生,因此,教师的谈吐举止及衣着打扮应体现出信任、自信、整洁、大方、谨慎的特点,从而充分展现教师的职业内涵。

总体而言,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教师队伍人文精神的建设,归根到底是要“以德治校”,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而紧迫任务来抓。只有这样,教师才会长久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才能真正培养出应用型本科人才。

猜你喜欢
教育领域高校教师人文精神
3D显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初步认识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全民戮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