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洞
[摘 要]沿边高校地处边疆的地理局限性决定了其远离国家经济、文化和学术中心的地缘劣势,而其拥有国内外两种高等教育资源的特点又决定了沿边高校具有开展国际化办学的天然地缘优势。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着重于做大、做响、做实、做强沿边的“边”字文章,着重于在办学的内涵与显性方面全面凸显俄罗斯因素;在办学定位和功能上,以服务于沿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俄友好交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认可度上,以对外合作办学的重点和对俄合作办学的长远效果作为学院的立足之本;在办学的路径上,以对俄合作办学的三种模式作为学院未来国际化办学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关键词]沿边高校;办学的内涵与显性;办学定位与功能;国际化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22-02
对外合作办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特别是民族边疆地区高校特色办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高校生源自2008年达到报考和招生人数的峰值后,伴随着自改革开放以来计生政策效应的逐步凸显,出现稳中有降的局面,高校迫切需要实施国际化的办学思路。沿边地区的人口基数相对于内地来说,普遍要低,故沿边地区的高校就更需要拥有对外合作的办学思路,通过走中外合作办学的道路,吸纳更多的境外学生,持续繁荣沿边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同时,也需要通过走对外合作办学的道路、提升沿边地区高校的办学特色来进一步推动沿边高校和沿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沿边高校的地缘劣势与地缘优势
沿边地区高校的成立和发展往往是沿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结果。沿边高校远离内地的现实注定了其难以摆脱的地理劣势,也就决定了其人文积淀和经济基础往往无法与内地其他地区的高校相媲美。由于远离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沿边地区的高校并不具备任何办学的文化优势和教育优势;沿边地区的高校也往往远离国家的学术中心,从国内高校的角度来说,沿边高校并也不具备地理上的优势。但如果从国际化办学的角度来说,特别是站在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教育资源的角度来说,沿边地区的高校又具有毗邻陆路国家的天然地缘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对外合作办学上的人文优势和教育优势,具备了充分利用境内特别是境外两个高等教育市场的便利条件和优势。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作为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的一所“国门大学”,在远离国内经济、教育中心的同时,也具备了毗邻俄、蒙两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地缘优势,自然就更需充分利用境内境外的“三种”高等教育资源优势。
二、在沿边的“边”字上做文章,突出办学的特色
从国内高校的发展轨迹来看,沿边地区的高校并不具备办学的传统优势,故其也就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变地缘优势为特色优势,放大办学的特色效应,深挖办学的特色内涵,以特色立校,着重于以特色图生存、谋发展。沿边高校的对外合作不应仅限于短期的学生交流和学术交流,而应深化双方合作的内涵和层次,更多地从事学术研究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境内境外的两种学术资源,实现学术上的优劣互补,以高水平的合作办学突出办学的特色。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在注重质量强校的同时,全面凸显沿边高校的办学特色。学院努力做到人才培养、人才输出、人才宣传的国际化特色,加大对俄、蒙学生的教学吸引和本校学生的对外输出,坚持面向俄、蒙两国就业市场的人才输出观,努力打造中国边境线上的一所耀眼的“国门大学”。
三、在办学的内涵与显性方面,学院全面凸显地缘因子特别是俄罗斯元素
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作为毗邻俄罗斯最前沿的高校,自建院起就瞄准俄罗斯的教育资源与市场。学院与毗邻俄罗斯的高校签署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已先后向俄罗斯的高校输送短期及一年以上学制的留学生达300余人次,同时,学院也积极吸纳来自俄、蒙的留学生入校进行正规的汉语和专业学习。除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外,学院在中、俄毗邻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中俄青年友好交流活动以及学院的校园文化节中全面吸纳俄罗斯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彰显学院的异国风情特色,以此深化中、俄毗邻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学院也通过举办一系列中、俄毗邻地区高校的学术活动提升满洲里学院的办学内涵和特色。在学术交流方面,学院主动与毗邻俄罗斯地区的高校进行对接,在2013年9月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的贝加尔国立经济法律大学成功举办中俄毗邻地区合作发展论坛,并将此论坛的模式定为两年一届的常态机制。除此之外,学院还曾于2010年4月和2012年4月分别举办第一届“中国—俄罗斯:21世纪中俄区域合作发展论坛”和第二届“俄罗斯-中国:21世纪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中国分会)”,为中、俄毗邻地区高校的学者及其他国内外中俄问题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四、在办学定位和办学功能方面,学院以服务于沿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中俄两国友好交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自2008年建院以来,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向北开放”战略需要的俄语专业人才和“俄语+专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满洲里、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中俄之间的友好交往输出合格的人才。在充当中俄合作的智库方面,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于2012年5月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中心,定期刊出《俄罗斯动态》,并于2013年12月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合作成立了东北亚国际关系研究所,定期刊出《每周快讯》,进一步加强了对俄罗斯及其周边地缘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为打造内蒙古“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响应中俄两国深度合作的现实性呼唤,以及更好地推进内蒙古与毗邻俄罗斯贝加尔地区的友好关系,学院于2014年在俄罗斯贝加尔国立大学成立了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为中俄毗邻地区的教育、文化交流以及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随着苏满欧班列的正常化,以及广满欧、郑满欧班列的开通,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一翼已然形成,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作为地处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重要节点上的特色高校,今后也将更加积极地发挥其前沿研究阵地的作用,成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及人才洼地。
五、在社会认可度上,学院以对外合作办学的重点和对俄合作办学的长远效果作为学院的立足之本
当前边疆地区高校的对外交流合作缺少一定规范化,合作的对象缺少重点,而且通常会舍近求远,如就内蒙古地区的高校来说,其对外合作的对象往往更多地选择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而不是优先选择所毗邻的蒙古和俄罗斯的高校作为合作的对象。沿边地区高校的对外合作办学不应仅限于当前双方高校的合作数目、合作形式甚至合作的成本,亦不能只注重办学的一时效果,而更应着眼于未来长期的办学效应,应该通过超前培养毗邻国家的青少年,更好地为当前和今后中国与周边的地缘外交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另外,国内毗邻陆路国家的沿边高校亦应分区域、有重点、有选择性地分别发展与毗邻国家高校的合作办学,以此将沿边各个高校对外合作办学打造成国内高校的典范。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人才输出和人才宣传方面突出国际化的特色,加大对俄、蒙学生的教学吸引和本校学生的对外输出,坚持面向俄、蒙两国就业市场的人才输出和就业观,努力打造中国边境线上的一所耀眼的“国门大学”。学院以未来的办学效果是否能够为内蒙古“向北开放”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是否有利于中、俄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是否能够更好地为中俄两国长期友好关系做出更大的贡献等,作为学院未来社会和国家认知度的评价标准。
六、在办学的路径上,学院以对俄合作办学的三种模式作为学院未来国际化办学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国内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主要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具有高校二级学院性质的中外合作学院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三种办学模式。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新建院校,同时又作为一所毗邻俄罗斯的高校,在对外合作办学上自然应该优先选择与俄罗斯高校特别是与毗邻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高校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的“梯”形模式和特点决定了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必须遵循中外合作办学的客观规律,而俄罗斯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特别是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毗邻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高等教育的现实决定了学院在推动与毗邻俄罗斯高校的合作办学中以短中期人才培训、中俄学历联合教育为当前目标,以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中俄合作学院和中俄合作大学作为学院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办学方向。在学院朝向短、中、长期目标奋斗的进程中,国际化的特色办学会始终贯穿其中。
综上所述,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在推进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满洲里的地缘优势,变地缘优势为特色优势,充分将学院沿边的“边”字做大、做响、做实、做强,将俄罗斯因子全面融入学院办学的各个血液之中,在办学的内涵和显示方面全面彰显国际化办学的特色。坚持以服务于满洲里、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和中俄友好交往作为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功能;坚持以对俄合作办学的重点和对俄合作办学的长远效果作为学院的立足之本和社会评价的重要基石;在对俄合作办学道路上坚持以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中俄合作办学学院和中俄合作大学作为学院未来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通过以上举措将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打造成为中、俄、蒙毗邻地区的文化高地、人才洼地和中俄蒙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库;建设成一所北疆边境线上的“国门大学”,建设成中俄蒙三角区知名的区域性国际大学。而上述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在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过程中的模式和路径选择也是沿边高校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必然之举。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