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庆凤
摘要: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对财务核算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标志,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主要针对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问题和优势进行研究,以便为企业实施财务集中核算提供借鉴,使财务管理更加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财务集中核算 问题 优势
一、引言
财务集中核算主要是指集团企业成立专门的财务核算中心,在各成员单位资金的使用权、资产的所有权以及财务的自主权等都没有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取消原有的出纳和会计岗位,各成员单位只设立报账员,由财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集中办理,将服务、会计的核算以及财务的管理和监督相结合。从其基本的运行模式来看,体制上实行三个分离与一个公开,具体来说是指会计业务的执行者与决策者相分离;财务的审批和会计的监督相分离;单位和会计凭证存放与管理相分离;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进行公开。
二、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的主体与责任定位不清晰
各成员单位是资产的所有者,核算模式的转变并不影响对各成员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实施财务集中核算之后,很多单位负责人因内部不再设立会计岗位,也没有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导致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很容易受到忽视。同时,由于财务核算中心在履行记账工作时,只能确认各单位提供的原始票据真实与否,但是对其相关业务、交易的合法与合规性却不能保证。出现会计主体的责任与法律上的责任之间界定不够清晰的问题。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削弱,存在诸多盲点
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核算中心的人员和原先的单位工作相分离,缺乏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直接、及时、全方位的监督,从而无法保证会计事项的真实性。财务核算中心因业务的集中化处理形式,同一位核算人员通常需要同时对接多家单位的账务处理,不可能全面的掌握各家单位业务具体细节,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的监督作用,加大了监督难度。
(三)人员的配置存在不合理
开展财务集中核算后,原先各单位中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人员通常被调到了集团核算中心或者被调岗,各单位往往会安排非专业或专业基础较薄弱的财务人员作为报账员。报账员不仅要充当会计和出纳,还要担负对资产进行管理、预算的编制、成本的预测等多项职责。这些都需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和实践能力,而单位因为缺乏专业人员配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四)资产的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实施财务集中核算之后,核算中心负责资产的购买记录,投资的后续记录由报账员提供信息,而报账员可以办理投资的结算工作,但是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规划、建设进度以及后期的管理却难以跟进,不能及时地办理转资手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从而影响资产状态的真实呈现。至于投入使用后的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获得了的预期收益、是否存在因市场情况、产能原因等产生的价值减损等情况都不得而知。
(五)成本费用控制难以落实
财务集中核算通常没有预算控制,各成员单位只负责本单位的预算指标,即使实际的支出没有达到预算的指标,为了不使成本费用出现结余,各单位通常也会尽可能支出,倒挤法模式已经是集中核算管理下各个二级单位普遍的共识,这就对单位内部成本的节约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而核算中心只对各项报销手续的完整性、原始票据的真实性作审核,无法杜绝这类不合理的支出,从而对单位成本费用难以实现控制。
(六)物资与材料的结算相对滞后
集中核算之后,业务和管理的流程变得更加复杂,物资与材料消耗的结算也非常滞后,很多单位物资的采购根本就不能适应这种管理模式的标准和要求,即使这一问题被解决,但是业务量的庞大与复杂也会对业务的处理速度有很大阻碍。这就会导致在途材料的金额比较大,使库存的物资和账目之间相脱离,也就使单位缺乏对经常积压的材料进行清理的积极性,这些都对单位内部的管理和审计定带来影响。
三、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具有的优势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能够促进财务核算规范化处理,对于资金的统筹使用能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保证企业资金安全以及有效的使用,有利于财务工作的控制、监督职能得以强化。主要表现如下:
(一)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核算中心人员配置通常采取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等方式,所配备的业务能力扎实,专业水平高的财务人员更有利于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这就使得原先各单位因财务人员素质不均造成会计处理不规范现象彻底得到解决,使会计工作的标准化迈向新阶段。同时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具备了相对的独立性,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指正,促进各类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对财务报表编制和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也有很好的改进,从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双重确保会计核算质量,从而整体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二)统筹资金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对各单位的资金采取集中存储方式,建立了成员单位间资金内部融通的基础。核算中心通过对资金管理信息的收集、分析,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统一调剂与支配使用:将各单位闲置或分散的资金集中管理,再以贷款发放的形式分配给需要的单位,实现集团内部的资金调剂补缺,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闲置浪费,降低了集团整体资金使用成本。同时通对资金运行的监督,也能有效地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坐收坐支等不合规现象的发生,规避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与高效的运行。通过对成员单位的资金集中调控和管理,增强了集团财务控制力,更利于提高整体财务水平,促进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内部控制,加强会计监督
施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后,会计工作从各单位的内部机构转移至财务核算中心集中进行处理,会计工作和原来的单位相分离,避免会计工作决策者行政干预的现象。会计可以依法独立进行工作,正确的行使监督权。会计的监督职能前移,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做到事前进行预防,事中进行控制,事后进行问效,使会计工作的监督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处理结算和报销的业务时,各单位报账员提交有效的票据和相关内控表单,由核算中心对原始凭证经过严格审核才能得到支付。核算中心的审核,不会被各单位的领导人为干预所影响,同时,列支的款项都是基本上都是直接发送到单位,有效规避了资金被恶意截留、占用等违规现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集中核算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有重要意义,财务集中核算的实施提升了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的效率,优化财务核算管理流程。但目前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切实发挥出财务集中核算的作用,以提升企业财务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昕晖.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利弊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 2014(30):227-227
[2]张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利弊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28):73-73
[3]武贵梅.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问题与优势[J].企业研究, 2012(10)
[4]程卫杰.关于集中核算财务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管理观察, 2012(19):216-217
[5]张英红.试论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实务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月刊, 2012(7):71-71
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