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训练场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之探索

2016-11-16 03:00:04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太山小学李春红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桃树数形题目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太山小学 李春红

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训练场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之探索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太山小学 李春红

教学内容本身并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题,难在于如何将学生领进数学学习的大门,让数学教学豁然开朗。所以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同样有着必要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活跃思维,并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引路人。

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策略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能很好地接受知识,将学生领入数学学习的大门,让他们不再徘回于数学思考的门外,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训练场,是每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计算热情

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成为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传统课堂中,通常以教师“教”为主,以学生“学”为辅,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这样的模式已经延续了许多年,我们可不可以对它说不呢?

例如:我会将课堂设定为一个学生用品商店,学生充当卖家,让他们把准备好的道具事先明码标价。我随机走到一位学生面前购买所需物品,一块橡皮5角,一支圆珠笔2元等等,此时我手中有15元,想买三块橡皮,五只圆珠笔,一共多少元?商家需找回多少元?如果商店开展活动,打九折后应收多少元?这样的引导方式一下子就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计算激情。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准确、及时地发现学生知识中的盲区,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认知方面是否有偏差,并及时查漏补缺、及时纠正,使得教学更深入、更有效。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不需要学生端坐在课桌上,课堂氛围一下子由严肃转为了活跃、轻松,还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

【策略二】数形结合,提升思维水平

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仍然是一个难点。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除法运算法则,还需要拥有逆向思维能力。

典型例题:小朋友在马路旁种树,此时有苹果树64棵,苹果树棵数是李树的4倍,桃树棵树是李树的3倍。问:共有桃树多少棵?

通常解题步骤:已知苹果树64棵,则李树:64÷4=16(棵),桃树:16×3=48(棵)答:共有桃树48棵。

这样的解题步骤虽然很直观,但对于一般学生来说,不借助任何图像想完全理解它还是比较困难的,此类应用题经典之处就在于学生看到了“倍”,就迫不及待地选择用乘法运算法则,而不愿意去辨析数量间微妙的关系,到底谁是谁的倍数?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之初还不能适应。所以我更愿意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想表达的含义,为今后解决更多类似的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数形结合法:

首先,我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并让他们进行填空:( )是( )的几倍,( )是已知量,( )是未知量,题目又要求我们求什么?这个过程是在提炼题目中的关键句,在较长篇幅的题目中这一步显得更为重要,等到熟练后就可以省略了。随后,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做线段图,旨在于弄清到底谁是谁的倍数,谁可以看作为1份,这才是关键。如下图:

显然,此种方法在应用题解决上优势甚多。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培养,而数学是最能活跃儿童抽象思维的学习科目之一。在应用题中通过建模、绘图等方式,让他们从直观形象思维方式开始逐步习惯抽象思维方式,借此提升思维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又能够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展现出数形结合法的独特魅力。

【策略三】层层深入,梳理解题思路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是学习的基本模式,不仅仅针对于数学这一门学科。然而,我认为数学的真正魅力在于多思考与少思考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此,就下面一道例题来阐述在数学问题中多思考与少思考的差异。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乘法之初,我为学生出了一道题目:23.5×4=?大多数同学由于初学乘法,还不能够习惯,宁愿采取将4个23.5相加的方式完成本题。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掌握并运用知识。有时会做一道题目并不是件难事,关键在于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更好的方法。这时我会这样引导:“同学们,是不是23.5后面的小数部分看得不舒服?不如让他们分手,将23.5分解为23+0.5,再分别求和:23×4+0.5×4=94”,如此这样由浅入深地示范一次,梳理解题思路就能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还有助于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积累。从而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以促进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发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对于推动素质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

总之,教师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进入一个自由选择,自主发现的学习活动平台,提升课堂有效性,此外,教书育人不仅是每位老师的本职工作,它更是一件长久且有意义的事业。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优势,积累经验并不断尝试,把握小学生种种特性,以此研究策略,让现代教育方式锦上添花。

[1]韩国银.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1(39)

[2]苏宗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S1)

[3]赖文学.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猜你喜欢
桃树数形题目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河边的桃树
小主人报(2022年5期)2022-04-01 01:12:02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桃树咋样冬剪好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数形结合百般好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2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