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宁
“我”以平实向未来——安徽省定远县《党建广角》电视栏目七年制播经验自述
◎陆宁
专栏名片
《党建广角》电视栏目创办于2009年7月,由定远县委组织部和县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在县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栏目内设“党建播报”“党建专题”“微型党课”等板块,致力于打造服务党员干部教育的“空中课堂”。
党建广角栏目片花
我的家乡在定远,皖东大地,山清水秀,江淮之间,沃野千里。我的家乡史韵绵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曾是英雄辈出的抗日根据地。提起我的家乡,总是让人备感自豪。家乡的热土滋养着我、激励着我茁壮成长,我也将感恩之情常怀心中,决意要不断进取,脚踏实地地创造出更多佳绩来回馈这方水土。
提到我,家乡的父老乡亲再熟悉不过。我的名字叫《党建广角》,是一档乡土气息浓郁的党建电视栏目。2009年7月1日是我的生日,如今我已经七周岁了。春来秋往,我总会在每周晚上的黄金时段与大家在荧屏相会。这里有党建典型,这里有红色课堂,这里可以学政策、学先进,可以灵活生动地开展党员教育,家乡的党员干部群众亲切地称我为近在咫尺的“空中课堂”。回顾七年来走过的点点滴滴,虽然平淡质朴,我却始终在要让党建电视栏目更好地服务群众的美好愿景召唤下不断前行,进取的脚步愈发坚定。
记得刚起步那会儿,一切从零开始。“党建电视栏目到底该怎么办?要办成什么样?”还真是没有把握。定远县委组织部委派几名骨干作为帮助我成长的“家人”,“家人”们反复讨论,几经修订,最终达成一致,认为我是着眼全县的党建电视栏目,党建宣传和党员教育应是主业,于是确定要把我办成宣传定远党建的“新闻视窗”和学习身边典型的“空中课堂”。七年来,这个办栏宗旨始终未变。明确了栏目定位,接下来还必须确定栏目风格。又经过热烈的讨论,“家人”们统一意见,明确我的风格要尽量做到“五贴近”,即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党建热点、贴近改革前沿。
这么一张罗,我的方向就明确了,接着我就迎来了一个小试牛刀的机会。2007年,定远县在江苏省太仓市组建了流动党支部,支部书记单军独自远离家乡来到太仓,探索出一条流动党员管理的新路子。这个热点素材让我十分关注,当即决定要将此作为第一期的宣传主题。于是,我们的摄制组驱车数百公里来到太仓,一住就是一个星期,深入一线挖掘鲜活的素材,很快,一部精彩的专题片《小窗口成大舞台》便摄制成功。节目播出后,驻太仓流动党支部遐迩闻名,很多人被节目深深感动。这第一次的成功“亮相”,使我在大家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信心倍增。
万事开头难。在前几期的制播工作中大家发现,办党建电视栏目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聚焦的主题、采用的形式、原创作品的拍摄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细细考量。这时,策划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了。正所谓“七分策划,三分执行”,我的每一期节目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有客观条件去游刃有余地制作出好节目。
2009年,定远县积极推进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工程,这是一项深受党员群众关注和好评的工作。自然,这样的好选题我也会格外留心,便决定用一整档节目来聚焦报道。本着“策划先行”的理念,我做了三项功课。第一是恶补知识点。我的主创人员认真地把这项工作出台的相关文件学了七八遍,直到能稔熟于心。第二是深入调研。采访之前,我的主创人员先后走访了几个乡镇,开座谈会、实地访谈、和乡村干部面对面交流,真正掌握了第一手的鲜活资料。第三是制订计划。这期节目该用什么主线、采访哪些人、重点问什么问题、准备哪些设备、怎样安排日程等等,所有细节都务必考虑周全。让人惊喜的是,节目播出后,不少党员群众反映这期节目不仅表达出了他们的真实心声,而且画面唯美、形式灵活,十几分钟看下来完全没有枯燥的感觉。而正如这档专题的名字《激发新活力》一样,这次经历也更加激发出我继续奋进的活力。
深入一线采访
说实话,七年的岁月沉淀下来,除了奋斗的兴奋和收获的喜悦,还有数也数不清的辛苦付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0年夏天的一次拍摄经历,让我永远难忘。当时,2008年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许多同志投身农村创业,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我的主创人员一直关注着这个热点,决定以此为选题制片,从而为更多群众点燃创业信心。于是,在2010年8月15日的节目中,我们播出了特别创作的专题片《村官小冯》,介绍的是当时炉桥镇马元村大学生村官冯佳佳的创业故事。这期节目在大学生村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冯佳佳的执着和努力深深地感染了很多人,在当地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热潮。可只有我知道,为了这期节目,我的主创人员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努力。拍摄时正值七月酷暑天气,虽然连续几天收到高温预警,我们的摄像记者依然扛着十几斤重的摄像机东奔西跑,被烤化了的摄像机外壳黑胶蹭在摄像记者的衣裤上到处都是。而这位摄像记者甚至一度出现中暑反应,裸露的皮肤也被晒得褪了一层皮。即使这样,我们丝毫没有放松对拍摄质量的要求,仍然坚持精益求精,拍摄三天终于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节目播出后的良好反响,让我们完全忘记了努力的艰辛。大家都说,只要播出效果好,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类似这样倾力制作节目的经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不胜枚举。
办党建电视栏目,光靠电教中心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肯定行不通。从我诞生的第一天起,“家人们”就为我定下了“大联合”的方针:联合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汇合一切可以汇合的动力。
在这方面,县电视台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无论是前期选题、栏目策划,还是具体采访、后期制作、节目播出等一系列工作,电视台的同志都全程参与,为栏目的长久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期节目《小窗口成大舞台》便开了紧密合作的先河。前期在太仓摄制采访的一个星期,我们的电教干部和电视台记者朝夕相处,一同商讨、一同策划、一同深入一线拍摄。大家同甘共苦,都是奔着一个目标——努力把节目办好。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起栏目上下联动机制,鼓励基层党组织为我们提供素材及协助拍摄。我们还积极邀请相关专家,比如党史方面的专家、政策方面的专家为我们节目内容的专业性进行把关。为了让节目更加出彩,我们还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升配音、摄像等方面的水准。总之是汇聚八方力量尽一切可能提升办栏品质。
创新才能不断赋予我新的生命活力。七年前,我初出茅庐时,电视媒体正一枝独秀,宣传途径还相对传统。而七年后的今天,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人们的信息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极富挑战性的“互联网+”时代,我也曾困惑过,但我始终没有气馁,我坚信,只要顺应潮流、勇于创新,就一定能继续获得观众的信任和认可。
那么,我该如何创新呢?我告诫自己一定要积极打好“五张牌”。第一张是形式创新牌。突破以往只播专题片的单一形式,每期节目还应采取丰富多彩的编排形式,既要有报道中心工作的专题节目,也要安排简短的动态新闻节目。同时,我也开始积极引入微视频、微动漫、微电影等多种节目类型。第二张是播出渠道创新牌。除了在电视台播出外,我还利用党建网站、手机微信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网络优势,拓宽播出渠道。第三张是机制创新牌。通过联合摄制、举办好节目评选等举措调动各方制作力量的积极性。第四张是人员培训创新牌。定期组织我的创作队伍开展业务交流活动,加强自我学习能力。第五张是信息反馈创新牌。“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我定期整理观众的收看反馈,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来不断改进工作,让节目更受欢迎、更接地气。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