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婵
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研究综述
张鸿婵
校园足球作为新时期振兴中国足球的重要举措,它的发展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近年来关于校园足球的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当前校园足球开展、管理体制、竞赛模式以及校园足球文化等现状,为校园足球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我国校园足球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校园足球;中国;开展现状;综述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简称“校园足球”)的发展是在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的,其动因来源于我国学校开展足球运动的历史回顾与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实践危机。科学构建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系统,不仅可以揭示社会发展对校园足球发展的影响和规律,而且有助于明确校园足球的发展目标、思路、重点和政策等,推动形成校园足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合力,提高发展质量,同时也为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方案中明确指出,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是以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培养拼搏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宗旨,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学校为依托、体教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它重在普及,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发现具有足球天赋的苗子再加以培养。
2009年4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及“实施方案”。并于 2014年6月正式启动了校园足球活动。通知称今后将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都将开展足球联赛。方案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定位为长期工程,将前十年(2009—2018)规划为三个阶段逐步展开。
2014 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同志明确指示:“进一步加快普及校园足球”;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明确表示要将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重点突破的工作。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发展中国足球,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提高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层面。
通过查询中国知网,对于“校园足球”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近年来关于“校园足球”方面的文献,如表1所示。
通过对以检索词“校园足球”分别对“全文”、“主题”、“篇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如表所示,在“全文”检索中共有数量7227篇,在“关键词”检索中共有数量333篇,且文献大多集中于近五年,研究文献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说明近年来对于“校园足球”的研究是比较多的,在相关政策文件的支撑和全国上下的关注重视下,“校园足球”正成为目前中国学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表1 检索词“校园足球”相关文献数量(篇)统计表
通过对收集文献进行归纳统计,当前校园足球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3.1对校园足球开展现状的研究
王格在“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校园足球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布局和努力,全国已有44个城市开展,部分地区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不错,但在实际实施开展中也也到了众多难题和挑战,如场地硬件严重不足、观念陈旧、资金投入不多、政策保障不完善、师资力量欠缺等问题普遍存在,无法满足广大青少年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需求。
何杰等“基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状况的调查分析——以全国校园足球定点县志丹为例”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主要从校园足球的课程安排、训练比赛、体育教师来源、场地设施、经费投入与组织管理措施和人才培养方面,对志丹县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志丹县作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市县之一,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分布少,因此增加定点足球学校数量,普及校园足球领域,对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在开展体育课程中没有广泛开展足球课教学内容,这对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足球和掌握足球基本技能造成了一定影响;高水平足球教练员不足是制约志丹县校园足球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经费保障不足,场地匮乏是制约志丹县校园足球活动广泛开展的最大阻碍。
3.2校园足球文化构建研究
侯学华等在“校园足球文化内涵研究”中采用调研与实地考察法等,对校园足球、校园足球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校园足球的文化内涵、构成及相互之间关系。研究认为:以人(学生)为本是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足球相关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文化统一体。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方向(目标),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规范。其中,行为文化在整个校园足球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学生的价值取向是校园足球行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徐立阳的“浅谈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 指出随着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的开展,足球运动在高校中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足球运动如火如茶开展的同时,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却没有跟上足球运动的开展,表现为高校对足球文化的传播不重视、高校足球运动普及度不高、高校足球课教学开展不利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3校园足球竞赛体质研究
李卫东等“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模式的构建”中针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竞赛开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竞赛目标明确、组织结构合理、规章制度健全、竞赛资源优化、赛事完善的新型竞赛系统。如建立分区竞赛制度、建立分级(组)竞赛制度、建立竞赛资格制度和竞赛奖励制度等,系统提出了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构建依据以及发展模式。
张辉、张廷安的“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研究”中借鉴国外足球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部分足球重点城市校园足球竞赛模式,构制出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竞赛体系,对开展联赛的基本要求、模式、保险、注册、赛制、经费和评估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我国校园足球活动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
3.4校园足球发展模式研究
李卫东、何志林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思考” 中提出为使校园足球健康发展,必须做到更新观念,深刻领会校园足球活动的内涵;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体育部门为辅的规范统一的管理体制;大力开展作为主体部分的校内学生足球活动;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完善校园足球基层教练员、裁判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校园足球评估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梁伟、刘新民的“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建与解析”中指出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是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后备人才的基础上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过程,要努力形成“足球发展-青少年成长-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体,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为目的。
3.5校园足球中外对比研究
陈洪、梁斌的“英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演进及启示” 中提到英国校园足球的发展经历了自我发展、国家福利政策支持和社会公益化三个阶段;政府的政策、国家体育与足球组织的管理行为对校园足球的良性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英国校园足球受益于良好的社会基础,并获得了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商业组织及志愿者的青睐和鼎力相助。我国校园足球发展应突破学校教育的藩篱;校园足球发展需要政府政策与社会力量的共同支持;创新校园足球发展的管理模式。
汪玮琳、王莉、康辉斌的“中日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比较研究” 对中日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对比,提出中日青少年校园足球在竞赛体系、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场地设施、竞赛种类、组织形式、竞赛时间和场次、经费支持、目标激励以及运动员保障等方面。
在中国足球整体陷入困局的当下,校园足球被社会寄予厚望。当前我国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国家对校园足球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家长还不理解校园足球的意义和宗旨,担心影响学习和受伤;第二是如何更好的协调文化课与校园足球的协调发展,在积极推进校园足球的同时能够不影响文化课;第三是场地问题,目前很多学校开展校园足球被场地严重限制,现有足球场地难以满足校园足球的需求;第四是开展校园足球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和统一的教学材料,目前各个学校普遍存在专业足球教练和体育老师严重不足,同时教学材料也没有全国性统一的规范教材,阻碍了校园足球水平的提高;第五方面是开展校园足球没有良好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因此,更新观念,加强校园足球文化构建,营造良好足球文化氛围,建立科学的活动监管制度体系,监督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和普及,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提高足球项目在中小学生的普及程度,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推动足球改革与发展取得新突破。
[1] 王格.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2):99-102.
[2] 侯学华等.校园足球文化内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6):107-110.
[3] 李卫东等.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模式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87-92.
[4] 陈洪,梁斌.英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演进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3,9(9):111-114.
[5] 汪玮琳,王莉,康辉斌.中日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11):690-693.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我国校园足球改革创新发展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L15BTY001)。
张鸿婵(1976.10- ),女,汉族,辽宁抚顺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讲师,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