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
【摘 要】
我国教育的先知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然而小学的语文课堂却往往使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小学生大多自控能力差,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未养成、小动作多、乱说话等问题,课堂教学难度大,教育教学效果低。怎样才能调动小学生提起对语文课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积极性
1.正确认识小学生
部分小学生的自控力差,导致课堂不认真,久而久之厌学情绪就流露出来了,同时也会被列为差生队伍。他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因此想让课堂成为“幸福”的,教师首先要改变“儒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模式:优生与差生相比,没有智力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的结构类型不同。只有教师真正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才可能引导学生摆脱“差生”的阴影,树立起信心,让学生愿学进而乐学。
2.从语文的功用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你都需要语文。语文是培养人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只要你进行社会交际,就要用到语文。没有它你无法与外界进行交流。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取得高分,而是真正为了自己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3.从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入手,使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不喜欢老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因为这里面藏着教师对学生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可见,教师的课堂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气氛。教师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必须建立在教师积极的情感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教师积极情绪的基础上。语文课堂上,学生需要更多的情感调动,教师就应转变情绪观,以饱满的情绪,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
倘若教师无精打采,恹恹欲睡,学生怎么可能会兴致勃勃呢?事实证明,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与否,很大程度与科任老师的素质有关。假如学生喜欢那位老师,大多会很用心学习那门功课。教师的道德伦理素质、专业文化素质、教学技能素质、学科综合素质等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广大语文老师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实践于自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就会与日俱增。
4.从设计导语入手,使学生一上课便有良好的开端
上课前的导语设计的好不好,对一堂课来说尤其重要。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语文教学》里说:“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例如:在讲《唯一的听众》这一课时,我会引导学生先背诵有关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学生基本都会背,全班争着背完后,学生一下子就精神奕奕了,接着再播放有关善意的谎言的小片给学生观看,让他们领悟善意的谎言的巧妙,最后再导入课文,这样全班学生的情绪很快就沉浸在善意谎言的故事小片当中。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聚拢过来,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5.从激发“共鸣”入手,使学生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
我国古代美学家王国维说:“一切境语皆情语”,如果教师在讲课中能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相信学生也会因此受到感染。教师要先研读作品,与作家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抛砖引玉,于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和教师感受到情感产生“共鸣”。例如,讲解《七律·长征》时,教师要先入为主,与毛泽东在诗中所表现不怕困难的态度和慷慨激昂的气势产生“共鸣”,然后再用这种情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其处于“共鸣”状态。如此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从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入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对语文教学的推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时,因为课文篇幅很长,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把一篇课文从头到尾的学完,我就在班内开展了剧情表演的活动,课前分好角色布置学生回去准备道具以及练习台词,学生准备道具的热情很高涨,而且开动脑筋去自制一些极富创意的道具(桌子、桌布等),然后所有人聚集在一起熟悉课文的内容并揣摩人物内心,进而对文中主人公的性格以及产生的一些变化又有了解,学习起来不仅有兴趣,而且更容易理解,全班的学习氛围也空前活跃,在开展课堂活动中帮助学生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语文活动课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竞猜字谜、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辩论赛、表演品评等等。实践证明,让学生在“活”的气氛中学,“动”的环境中练,更能使学生迅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发展个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结合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要做到“寓教于乐”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而将语文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