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青松 赵文力
摘 要 习近平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多次发表讲话,强调“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先锋队。他们的“法治”观的高低程度直接影响着国家法治建设的完备与否,培育大学生一个良好的“法治观”,是依法治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从调查研究中发现,总体上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矛盾性。为此,高校法制教育应当就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方案,以响应依法治国的要求。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大学生 法治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9.034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ule of Law"
in the Context of Promoting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XIAO Qingsong, ZHAO Wenli
(Orient Sciences & Technology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Xi Jinping will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in China have repeatedly speech, stress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science of legislation, strict law enforcement and fair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national law, uphold the rule of law,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to jointly promote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adhere to the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rule of law government, rule of law and soci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and constantly create a new situ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hope of the nation,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 is the vanguard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Their "rule of law" concept directly affects the state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lete or not, cultivate a good college students "rule of law",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However, it is found that, in general, college students legal consciousness is not mature and contradictory. To this end, the leg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a solution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Key words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college students; rule of law
1 法治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法治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必然是紧随着法治的法治而发展,相互作用的同时又相对独立。我国学者认为法治意识是指作为独立主题的社会成员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法治的心态、观念、知识和思想体系的综称,是符合法治社会建设要求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认同的自觉程度最高的一种意识。法治意识是反映公民对法律的认识水平以及基于这种认识所形成的对法律、法律的效用和功能的基本态度和信任、依赖程度。
(1)法律的基本素养整体不高。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相比与一般社会成员接受到了更多、更为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从主观上认为他们应当掌握了较为丰富的法律知识,具有较好的法律素养,对法治建设也有更好的理解。我们在调研中设计了几个法律的基本常识问题,比如:“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回答正确只有52.4%,还排除有猜对的,估计正确率不足50%;“我国最高立法机关是哪一个”回答“全国人代表大会”的仅有64%;还有48.3%的同学认为自己对我国的法律体系认识程度较低。
(2)大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有待加强。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治强调权利与义务相互统一,公民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才能树立法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是法治意识的核心内容,权利义务意识对大学生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大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与现代大学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要求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有权利也有相对的义务,作为高校大学生,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有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
(3)大学生们对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有模糊认识。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也是其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能否正确理解党旳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为是否树立了较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1. 27%的大学生对此有清楚认识;认为自己“认识不太清楚,不关注此问题”的多达30. 73%。
2 法治信仰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曾说到:“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律不应该被看作与自由相对立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由此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的核心是人民对良法的全部遵循,同时也强调良法不是与自由相对立的行为约束。这种把人类生存命运和法律联系在一起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把人类的信仰与法治联系到一起。具体来说,法治信仰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法治信仰建立在社会主体对法的现象及法治社会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其次,要求人们对法治的价值观有出自内心的认同和全身心的投入,表现出极度的信服和尊重;最后,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守法、护法、用法,真正地践行法治,把法治作为其行动准则和处理问题的最高标准。
(1)新媒体的背景下大学生缺乏法治信仰的追求。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大学生通过网络接收了海量的信息,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大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多元文化的社会转型期,外来文化的冲击不断增强,影响着大学生对文化价值的判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法律失去了信心,对法律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对国内整体法治环境充满不满。
(2)现实社会充满各种负面影响,缺乏正确引导。手机网络、报纸杂志、电视新闻等每天都有许多负面新闻泛滥,还有各类捏造事实、扭曲真相的电视剧、电影和各类纪录片。而大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发育期,没有形成较强的自我辨识能力,面对是非时容易受到煽动。比如:对社会、学校、家庭失去信任,对未来的人生充满迷茫,堆积过多的压力而自杀。这些社会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认为法治仅仅是权力者的游戏,让大学生在法治教育课堂上培育起来的法治情感荡然无存,导致一些大学生的法治人格分裂。
(3)高校法治教育不足。高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是需要高校付出相关的实际行动,而我国高校的法治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教学内容上都相对落后,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法治教学团队。目前,各高校均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必修课,而切实把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师尽心、学生满意这种程度的很少,这门课程在高校的教学中已逐渐流于形式,这门课程大多由政治学或哲学的教学老师来兼任,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没有切实的作用。
3 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
习近平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要确保法治在治国上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使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在法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充当行为准则,确保法治发展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进行。而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准确理解法治思维的涵义,积极探索法治思维的培育路径,对于新时期的法治中国建设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客观来说,法治思维主要指的是“人类符合法治的精神、原则、理念、逻辑和要求的思维习惯和程式,它是对于法治比较理性的认知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主要指的是人们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概念、法律判断、法律推理等对法治现象予以客观理性的认识过程。因而在此意义上,法治思维的主体,主要是公权力的享有者和行使者,同时也包括全体社会成员。有学者认为,法治思维的主体主要是公权力的享有者和行使者。
有关犯罪研究的数据表明,当今社会大学生犯罪案例逐年增多,在青少年犯罪行为案件中比例呈显著增加,有犯罪行为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据相关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最近引起社会广泛舆论的大学生犯罪案中,大学生李征连杀七人案、中国矿业大学铊中毒案、复旦投毒案等都显示了中国大学生犯罪中的恶性案件。这些现象表明,如今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法治思维观和人生价值观。
学生自身对法律和法治知识较为抗拒,在当今现代社会,大学生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自身法律知识较缺失,许多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认为法律知识太多太难,认为法律是法律工作者的专属,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较为抗拒,因此难以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方式。同时,家庭教育相较于学校来说要更早,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由于中国的法治提出较晚,发展于20世纪末,因此他们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有什么问题都是找熟人托关系解决,并没有较高的法治思维观。现如今,高校内开设的法治教育一般仅限于专业课程,由于学期、课程时间的限制,对于法学专业以外的学生,高校开展的法治教育只传授了极其少量的法学知识,也没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身体力行的教育。当今时代的法制教育在高校较为薄弱,高校学子法律意识浅薄。
对于大学生来说,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法治观是势在必行的。“法治”已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因此,必须以依法治国的新起点,用新的视角来看待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全体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为此,高校法治教育应该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通讯作者:赵文力
参考文献
[1] 杨婷.习近平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新华网,2013-03-24.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10 -29:01.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法治篇.人民日报,2015-04-01.
[4] 柯卫.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与人现代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07-01.
[5] 韩春晖.论法治思维.行政法学研究,2013(3).
[6] 陈金钊.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2).
[7] 王高兰.大学生犯罪现状评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