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支架让学生乐学会学

2016-11-15 14:46曾哲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导学支架学案

曾哲

【摘 要】实施新课改后,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武昌实验小学作为践行新课改的先行者,借助语文这门基础学科,重点探索了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支架策略,帮助学生乐学、会学这一措施的可行性,达到了让学生习得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保证自主学习有效进行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学习;支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006-04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工处理学习的材料,从而建构新的认识结构。学习从根本上说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但要使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实现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提供一定的支架,帮助学生逐渐从被动学转变为乐学、会学。学习者必须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并习得关于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才能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进行。

本文以“前期测评单”为支架,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激发学生乐学的愿望;以PPT导学、预学案导学、文本阅读指导、单元结构化梳理单等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支架,促使学生由乐学转变为会学。

一、以“前期测评单”为支架,激发学生乐学的愿望

学习者选择和处理新信息、新知识时,往往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为前提的,而对于新知识、新信息的关注往往是由问题引起的。新知识的建构必须源于已有知识,教育者只有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现学生的“真问题”,才能把握教与学的起点,从而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面对新知时,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具有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一些非正规观念。这些观念有时是正确的,能提供建构新知识的基础,但有时它们是不正确的,会给建构新知识带来负面影响。教师如果能从学生那儿抽取所教学知识的“前拥理解”,针对学生的“前拥理解”做教学设计,创建可以揭示学生理解程度的课堂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理解程度的变化,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初学者因为认知水平的局限,往往不能把他们拥有的知识与新的学习任务联系在一起,尽管它们之间存在着这种潜在联系。因此,很难明确地表述他们在面临新的学习任务的具体困难所在,如果学习者能够明确自己的问题和困难之处,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必然引起其对新知的探究和渴望。

基于以上观察与分析,笔者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设计并使用了“前期测评单”。“前期测评单”的设计与常见的“前期测查题”不同,它不是以简单的习题检测为目的,而是以呈现学生的思维现状、“寻找教与学的起点”为目的。学生只需口答或与同伴交流,不用做。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围绕将要学习的知识要点,以问题条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做出判断,其目的是判断学习者对新知识是一无所知还是有所了解,甚至是已经掌握;第二部分“梳理方法,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新知的自我检测,试着说清自己的思路,发现自己的学习困难所在,从而提出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把他们的思维展示给自己、同伴和教师。教育者能从中了解学习者的“前拥理解”,从而创建恰当的建构新知或挑战新知的机会,学习者则能尝试将自己的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

以三年级数学“整十数乘一位数”一课为例。笔者在“前期测评单”独立思考环节中设计了两个问题(如表1),全班有44名学生,其中43名学生选择了“会”。但是,在“前期测评单”梳理方法环节中(如表2),能准确描述方法的学生仅18人,其中通过原有知识做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学生仅5人,大部分学生对“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了解停留在会算的层面,并不了解其背后的算理。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弱处理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重点设计了“请你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释80×4=320,5×600=3000”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整十数乘一位数”算理的探究。通过讨论交流,有的小组提出用加法解释乘法,有的小组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有的小组借助数的组成进行解释,有的小组用因数和积的关系来解释,呈现出方法的多样和思维的多维。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数学中计算的认知重点由掌握技能转向了对计算方法合理性的思考。并且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将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整合到一起,随着学习的深入,在后续学习中还会把它们编织到更完整的理解结构中。

每个人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理解和资源之上的。学习一个主题并非从无知开始,然后进行全新的学习。许多方式的学习需要转化已有的理解,当需要把某人的理解应用到新情境中时尤为如此。因此,教师要关注并重视学生的“前拥理解”,找准教与学的起点,创建利于学生产生疑惑和问题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支持他们寻求新的挑战,激发学生乐学的愿望。

二、以多样化教学策略为支架,促使学生会学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预学中发现了问题,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用什么方法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呢?教育如果仅仅定位于帮助学生获得答案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社会信息和知识的急速增长,使教育无法面面俱到。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指出,识知的意义已从能够记忆和复述信息转向能够发现和使用信息。当代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习得知识所必需的认知(智力)工具和学习策略。endprint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学生面临新问题,如何收集信息,选择什么方式来有效解决问题,如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时能否顺畅提取所需经验或知识等要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是否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否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现代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习得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很多,也各有特点。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作为支架,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呢?在做选择之前,教师应该明确两点:一是没有任何教学策略具有普适性,即没有一种教学策略能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二是无论选择哪种教学策略,都应基于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其目的应直指促使学生会学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具体困境,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会学能力的发展。以下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的几点做法。

1. 支架1:PPT导学策略

以二年级数学“分苹果”一课为例,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及写法。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在进行自学时面临的困境是:独立阅读、理解文本有一定困难。教材用3个步骤呈现了竖式的计算过程(如图1),但是学生很难独立解读。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供了“PPT导学”这一支架,用动态的方式呈现竖式书写的每个步骤并讲解每个步骤表示的含义(如图2)。这样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教材及掌握竖式书写的顺序和含义。

“PPT导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将静态的文本转化成动态演示,有效突破重难点,并且可以反复播放,适用于一些程序化的技能的习得。如笔算除法竖式的写法,怎样画线段、画角、量角等学习内容的教学。

2. 支架2:“预学案”导学策略

以“三位数加法”一课为例,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百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进一步学习更大数的加减法对于学生来说不太难,适于自学完成。但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这一内容时,面临着两个困境:一是教材直接呈现几种计算方法,取代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二是学生易把解题当作学习目标,而不会思考不同解题方法的意义,也不会提炼“三位数加法”的主要方法及步骤。

基于此现状,笔者提供了“预学案”导学支架,引导学生会学。“预学案”的设计给学生留出了空白,提供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并且针对不同的方法聚焦问题,目标明确,学习重点突出,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条理。而且这个教学单元——多位数加法都是这样的结构,采用“预学案”导学能帮助学生固化这种自学方式,学生能用这种方法正迁移自学加法、减法等内容。

“预学案”的优势在于能聚焦问题,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很快把握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提炼主要策略方法。“预学案”适宜于知识进阶类的学习内容,即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不需要教师过多指导的,可以独立自学的内容,如小数加减法、小数简便运算,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预学案”不适于概念类、起始类的内容学习。

3. 支架3:文本阅读指导策略

随着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增强,促使学生掌握自行阅读教材的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时,教师可以提供“文本阅读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学会阅读。以北师大数学教材为例,教材的编写通常由一个情境引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几个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学生自行阅读教材面临的困境是:把阅读例题当成解题练习,把教材方法当成自己的思考,不能抓住重点。这样的阅读导致学生缺少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即对新知的探究和独立思考。基于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学生的阅读现状,笔者提供了文本阅读指导这个策略作为支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教材的步骤和方法。文本阅读指导通过4个步骤指导学生阅读:一读。读懂情境图,先不看书上的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二解。读书上的问题串,不看解答,先自己尝试解答问题;三比。将自己的方法、同伴的方法、书上的方法放在一起比较有什么不同,看懂与自己不同的方法;四理。梳理本课的新知识点,找到与旧知识的关联,归纳方法。教师通过这4个步骤的引导,逐步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学会自行从教材中获取新知识。

文本阅读指导策略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适用性强,能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善于抓住核心问题、关注新旧知识的联接,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

4. 支架4:单元结构化梳理单策略

研究表明,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提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差异表现为“费力”“相对不费力(顺畅)”和“自动化”3个层面。由于人一次所关注的信息容量有限,要是在处理任务的某些方面能够驾轻就熟,那么便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关注任务的其它方面。例如,词义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阅读的内容上,书写有障碍的学生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书写内容上。这些例子都表明,解决问题时顺畅甚至自动化提取相关经验和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当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时,他们必然面临这样的困境,这些知识在脑海中的存放是散落的、杂乱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不能顺畅地提取相关的知识经验。这时,笔者可以提供单元结构化梳理策略为支架,引导学生学会处理、组织这些知识,将这些知识纳入更为完整的认知系统中去。

以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为例,单元教学结束后使用单元结构化梳理单(如表3),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结构化的梳理和交流。在梳理单中教师提供了“知识点”与“相关问题”两个模块,帮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点与更多的问题情境相关联,也能更好地评估学生是否知道何时、何种问题情境适用于这些知识。

从作业中可以看到,学生提取的知识点大致相同,但是根据这个知识点衍生的相关问题各不相同,通过交流学生能将问题情境与相关知识建立更深刻、稳定的联系,便于他们遇到同类问题顺畅提取相关知识。

单元结构化梳理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帮助学生将知识与具体问题情境连接起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脑海中围绕“核心观点”形成结构化模块,便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顺畅提取相关知识。这一策略适用于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学习内容完成之后。

总之,学生多样化学习技能的习得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个长期的、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发展目标,教育者应始终把教会学生会学这个目标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说道:“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过程性研究中,笔者愈来愈感到学法研究的重要性。教育者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编辑:易继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支架学案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比例尺(一)”导学案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