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冬”从1.0到3.0—从中国海油不断推进的“质量效益年”解析油公司应对危机策略

2016-11-15 07:22牟雪江张高峰赵国兵付饶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海油油价石油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特约记者 张高峰 赵国兵 付饶

“练冬”从1.0到3.0—从中国海油不断推进的“质量效益年”解析油公司应对危机策略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特约记者 张高峰 赵国兵 付饶

从2014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崩盘式下跌,到今年的8月,时间已经过去了26个月,低油价的产业冲击波仍在持续扩散。

2016年上半年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继续下降,虽然油气产量增长,但是上游勘探开发经营利润同比大幅下降143.1%。与2015年比较,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受到原油加工量下降和炼油毛利下降的双重影响,国际大石油公司下游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包括炼油、化工、销售在内的下游利润同比下降27.9%。

从7月底各大石油公司交出的成绩单来看,壳牌交出了一份11年以来的最差季度成绩单,2016年二季度利润同比下降72%至10.5亿美元。BP(英国石油公司)净亏损22.5亿美元,继续连续三个季度亏损。雪佛龙二季度净亏损15亿美元,环比增亏206%,是15年来的最差业绩。挪威石油公司今年一季度盈利6.07亿美元,二季度也由盈转亏。

低油价已将石油公司逼向悬崖的边缘,与其关联的油服企业更是遭受重创。2015年,斯伦贝谢是几家传统大型油服公司中唯一盈利的并且今年一季度也实现盈利,但是到二季度也没能挺住亏损21.6亿美元。哈里伯顿则成为油服行业的“亏损王”,二季度净亏损32.1亿美元,环比增亏33%。而北美规模较小的石油公司则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据休斯敦律师事务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申请破产保护的公司在不断增加。截至目前,2016年已有43家石油公司申请破产,债务额度高达440亿美元。

当然也有盈利的,埃克森美孚二季度在营收增长近20%的情况下,营收同比仍下降22%,但保住了17亿美元净盈利。就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来说,数据显示,中国石化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2.5亿元,相较于以上游为主的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而言,中国石化同比下滑21%的业绩已是“三桶油”中相对最好的成绩单。

与埃克森美孚基本相同、有着完整且比例比较合理产业链的中国石化,之所以在寒冬里交出了“最好看成绩单”,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石化的下游产业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上半年,中国石化炼油业务实现经营收益326亿元,同比增加173亿元;化工业务实现经营收益97亿元。在营销方面,中国石化上半年通过扩大高附加值和高标号油品零售比率,提高油品毛利空间等方式,实现经营收益158亿元,同比微增6亿元。但是就中国石化上游勘探及开发业务而言,上半年受原油价格持续低迷影响亏损219亿元,同比增亏201亿元。

究其根源,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是最大的原因。这与中国海油8月24日公布中期业绩公告陈述的第一条原因一致。在中国海油公布中期业绩后,德银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海油上半年整体表现胜过该行预期。该行指出,公司在控制成本上表现优异,整体成本(Allincost)跌至每桶37美元,营运开支为每桶7.4美元,折耗及摊销为每桶23美元。该行预期,今年下半年布兰特油价约为每桶50美元,明年则为55美元,中国海油作为纯探勘与生产公司,故其表现与紧贴油价,相信收入、现金流及税后净利在下半年会有改善。

企业的成本决定了企业产品的价格,成本的客观存在给企业发展提供了目标,即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石油行业与其他任何产业一样,有其行业特殊性和普遍性,石油经济活动也要以遵循经济学的普适性理论为前提,并密切结合石油行业的特点。很多时候,大的形势决定企业的选择。

BP中国区总裁杨恒明坦言:“石油公司应该利用本次低油价重新审视自己,如战略定位、资本支出和成本控制等,使公司能拥有更高效的运行、更强的执行能力、更强健的资产组合、更稳健的投资回报。”

国际惯例并不都适合我国石油公司

纵观8月国际油价,为2015年以来的“低油价”典型的宽幅高频振荡走势:从8月2日的39.26美元起步,受益于产油国的“冻产”预期,一路单边上行,至8月19日的49.36美元/桶,涨幅高达25.7%;之后,机构纷纷在50美元关口获利了结,油价振荡下行,至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44.51美元/桶,下行幅度高达9.82%。

业内人士曾指出,与过去油价波动相比,这一次油价暴跌持续时间更长,对石油公司的打击力度更大,但大多数石油公司没有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在低油价面前,行业内要坚定信心,学会适应变化,在油价波动中灵活求生;行业外要回归常识,正确认识这一次的石油行业萧条,给石油企业更多鼓励的掌声。

套用一句曾经风靡的诗句表述目前的低油价可以这么说:你愿意或者不愿意,油价就那么低,不急不缓。如今,各大石油公司已乏于去分析导致油价大幅下跌的原因,重要的是拿出应对低油价这一行业性危机的措施。综合看,削减投资、裁员、申请破产成为当前国际石油公司普遍做法。

然而,面对低油价难题,我国石油企业则做出了不同选择,以中国海油为例,他们积极探索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公司的改革发展中去。中国海油南海西部退休员工马为民感慨道:“经历过1985年的油价下跌,尽管低油价下员工的工资、奖金降了,但大家的工作热情不降反升。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想着如何为公司更好地服务,大家协力,闯过风浪,就见蓝天,经过风雨,就迎彩虹。”

此外,今年年初,中国海油还发布了新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职工扶贫济困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增加了救助种类、扩大了救助范围。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多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根据《办法》规定,总公司对受灾的678户职工家庭给予一次性慰问救助。

以裁员“瘦身”削减成本是国外石油企业应对生存挑战的被动之举,他们也会主动谋变,利用行业不景气周期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供应和服务成本则是国际石油公司控制成本的又一项重要措施。大石油公司优化资产结构的努力也在继续,壳牌计划在2016年内削减290亿美元的成本,在2016到2018年间,计划变卖的资产达300亿美元,出售油气产业10%的资产以获得更多的现金流,并且计划从10个国家撤离上游业务,减少因收购BG而加重的公司负债。雪佛龙计划出售缅甸天然气区块股权、印尼南纳土纳海B油气区块权益、南非子公司75%权益、墨西哥湾成熟大陆架资产,并决定提前终止一座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租约合同,同时计划出售夏威夷的一座炼油厂和新西兰的下游资产等。埃克森美孚加拿大子公司以21亿美元出售加油站。BP出售印度从事下游业务的企业Castrol India 11.5%的股份,并计划2016年将其在美国阿拉斯加普拉德霍湾的石油钻井平台数量由5座减为2座。道达尔计划出售价值40亿美元管道和肥料业务等非核心业务。

在能源战略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教授武建东看来,我国石油行业最大的问题不在去产能,而是国外油价低于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因此石油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要“重组市场”。他说:“在过去高油价时期,五大油企效率、能力上的差距都被掩盖。而未来国内油气市场一旦放开,国外高度一体化的油企纷纷进来,国企在价格国际化、效率国际化的情况下将很难与之匹敌。”

事实上,就国内而言,经营环境的恶化实实在在地导致了石油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以产量计为中国最大石油公司的中国石油曾多年蝉联“亚洲最赚钱企业”称号,并在高油价时代创下日赚3亿、4亿的盈利记录。但如今,随着油价上半年跌至过去13年来的新低,中国石油上半年仅赚5亿元。而炼油板块则成为弥补利润“黑洞”的重要一环。上半年,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共实现经营利润274.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8.17亿元,其中:炼油业务实现经营利润214.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8.75亿元;化工业务实现经营利润60.49亿元,比上年同期经营亏损8.93亿元扭亏增利69.42亿元。销售业务方面,上半年,中国石油共销售汽油、煤油、柴油7631.0万吨,共实现经营利润46.09亿元,同比增长65.6%。天然气与管道业务方面,公司共实现经营利润114.31亿元。其中,销售进口气及LNG净亏损80.0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亏26.20亿元。

总体而言,上下游一体化的中国石油,还是体现出综合性石油公司的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低油价对国内油企并不完全是坏事。在低油价冲击下,如果企业抱着“练冬”而不是“熬冬”的逆向思维和逆势运营,借此机会做一次全面“体检”,发现和治愈高油价时期所积累的病灶,打一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转变发展方式的持久战,彻底打破“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企业推进到稳健发展的科学轨道上来。

中国海油的1.0到3.0的转变

记者发现,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国海油2016年中期财报时,都着重报道了,“得益于降本增效的各项得力措施,上半年公司成本控制效果显著。”

上半年,中国海油勘探开发等各项业务稳步推进。勘探方面共获得6个新发现和26口成功评价井。其中,中国海域获得6个新发现及20口成功评价井;海外获得6口成功评价井。计划年内投产的4个新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主要成本指标大幅下降,桶油主要成本为34.86美元/桶油当量,同比下降15.5%。其中作业费7.42美元/桶油当量,同比下降22.7%,中国海域和海外均同比下降。

此轮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出乎所有人意料,若是时间回到2014年,即便是再神奇的预言师也难以预测到油价会是如今的走势。

当然中国海油在2014年首次开展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质量效益年”活动时,也没有预料到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启动“质量效益年”的原因是源自于,中国海油在2013年对各分公司5年的操作费趋势的调查中发现了成本有上长的趋势。以湛江分公司为例:一是油田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生产,为保证稳产,油井措施工作量大幅上升,油井作业费较快增长;二是随着政府政策的调整和油田数量的增加,海上人员的人工成本有所增长;三是设备设施老化,部分平台的服役期限超过设计年限,解决这些安全隐患需要更多费用;四是近几年安全环保监管日趋严格,如生活污水装置升级改造、防爆电器专项治理等也需加大支出;五是小油田数量越来越多、产量递减快,桶油成本在开发中后期上升快;六是油田进入中后期,要保持稳产,需要提液增产,产液量大幅增加,导致油气水处理费上涨。

尽管增幅不大,且客观因素占主导,但中国海油在2013年国际原油价格位于百元高点时,就意识到全球性产能过剩对油气行业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以及高成本对公司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此,自2013年底,中国海油提出,要在油田生产操作环节着力降低桶油操作成本。

2014年年初,在当时国际油价还在高位震荡的时间里,旨在“转变观念、树立意识”的提质增效“质量效益年”活动,从员工的思想认识上入手,打破高油价下的惯性思维,开始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战略眼光让海油的“瘦身”行动比油价下跌提早了半年多。因此在2014年下半年遭遇低油价“寒流”时,中国海油从管理层到员工都没有措手不及,而是积极应对。

2015年中国海油持续深化打造提质降本增效2.0升级版。由于有了前一年的活动基础,中国海油员工的思想认识已经趋于统一,深化工作的重心已经转移到落实具体生产经营中,重点聚焦制约公司生存发展的“牛鼻子”,顺应国企改革趋势,整合了炼化产业链,重组新炼化公司,同时紧锣密鼓进行“三项制度”改革,用改革创新增强御寒实力、增添发展动力。

2016年结合国资委提质增效工作,中国海油持续深入开展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质量效益年”活动。实施的“质量效益年”3.0版本已为中国海油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铺开了更广的发展之路。

借助“互联网+”技术,中国海油研究总院研发出一种相似度判断技术,通过汇总渤中地区、垦利地区等多个油田的各项数据,构建了渤海典型碎屑岩油藏类比图版,让今后新区块开发不用再从零开始,节约了大量资源。

科研领域从源头设计降本,下游板块则借助合作模式创新、发展模式转型增效。在布局终端零售网络时,海油销售推广特许经营合作,截至今年3月,特许经营加油站已达35座,低成本、差异化快速发展模式初见雏形。

中国海油注重公司内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旗下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10年来,已经由一家存续企业发展为具备独特产业优势、产业链条丰富的专业服务公司,凤凰涅槃的背后是该公司积极推进产业塑造,促进转型升级。2016年,该公司大力推动创新创业,为开放型产业发展营造氛围。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开展“寻找创客”深蓝创新计划。通过创客大赛的形式,将收集的创意分为三个层级,区分对待,区分培养,对创意好的,可落地的项目,公司给予大力支持,成立专门的项目组,作为海油“双创”工作的先遣队,充分发挥工程技术公司“创新孵化基地”的优势,探索新的产业模式和盈利点。目前已对可落地的5个项目大力扶植。海油发展信科公司开展创业创新大赛,大赛一共有62个项目报名,其中无人机巡线项目等体现出较强的应用价值。

在海外投资方面,中国海油将海外项目资产根据收益情况进行排序,细分为资金贡献项目、自给自足项目和资金使用项目三类,并以此为依据逐一制定具体的资金投入计划。在未来五年,将有限的投资优先投给第一类项目,尽可能减少第二类项目投资,同时推迟投资第三类项目,并引入其他融资,降低中方投资比重。

中国海油国际公司克服了我方非项目作业者、话语权有限的困难,重新梳理海外项目的成本结构和管理流程,明确了以降低作业费、折旧摊销费用为抓手,通过费率优化、物资消耗管控、提升修井效益、优化开发方案、精细化储量测算等措施落实降本增效的总体工作思路。2016年,预算桶油五项成本较2015年进一步降低3%,较2014年下降多达15%。

此外,在“人人讲效益”的浓厚氛围下,中国海油四海油田涌现出了一批节约增效带头人,榜样的力量激励着众多一线员工。涠洲12-1油田机械主操程占斗用自己制作的一个成本仅为23元的活塞环“挽救”了价值200万元的气缸;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印尼钻井公司总裁吴子现带领团队成功拿下印尼海域仅有的两次招标;中海化学中阿公司生产部部长杨振军临危受命,通过改变工艺流程,降低了对磷酸原料的依赖,战略性地解决了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今年上半年,虽然受宏观经济复苏缓慢及石化行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新组建的炼化公司还是强势实现利润总额37.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78%,较去年同期增长285.6%,改革红利初显。

在整合原炼化公司、销售公司、油气利用公司、中海壳牌等7家单位的基础上,总公司组建了新炼化公司。新炼化公司按照“统一产业规划、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营销策略、统一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原则,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推动炼化板块业绩提升。同时,销售系统也组建了华北、华东、华南三个大区公司,发挥区域统筹、区域调配优势。

我们看到中国海油提质增效从1.0到3.0的转变,与之相适应的,中国海油做出与转型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在此次低油价的打击中,中国海油相对单一的业务模式备受打击。7月13日,中国海油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提出,到2020年,完成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形成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在全球的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人才队伍精干高效、充满活力,公司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海油在油价大幅下跌前便前瞻性地在全系统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向更高质量、更低成本、更优效益发起冲击,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在2014年、2015年每年至少创造上百亿元价值。

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应对油价波动的能力。高油价时要想着低油价迟早会来,但遇到低油价时,是否也该考虑下一轮高油价到来时,应该作何准备?这要求企业发要着眼长远,追求灵活性要求快速应变。通过对国内外油企“练冬”策略的比较,我们看到应对低油价需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但加强风险防范,降本增效,增强快速转型的应变能力,应是中国油企转型升级的未来方向。

猜你喜欢
海油油价石油
海油华南谱新篇
石油石化展会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奇妙的石油
下半年国际油价仍旧承压前行?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低油价新观察(上):动荡的产油国
中国海油LNG好戏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