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华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作为“四基之一”,充分表明了新课标对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视。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去体验,去感受,从而使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获得更加深刻。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数学活动经验 积累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77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活动经验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去积累,去获得,才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获得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服务。
一、创设认知冲突,激活活动经验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新知的基础,但这种经验也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阻碍。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知之间的衔接点出发,巧设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获得新知,与此同时,激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先从学生常见的整数乘法入手,让学生计算“23×46”“351×45”“268×12”等算式的积是多少,在学生计算完毕以后,教师再在原式上点上小数点,这样上述算式就变成了“23×4.6”“351×4.5”“268×1.2”,紧接着提问:“不通过计算,你能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答案是多少吗?”这样教学,学生的新知与已有知识经验很快就产生了冲突,学生为了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很快就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一样,只需要在积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
教师在已知与新知之间搭建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学会了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被激活,实现了数学学习经验的再增长。
二、借助实践操作,积累活动经验
对学生来说,数学活动经验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的,同样,对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如果教师只是蜻蜓点水,那么学生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也不一定会深刻。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带入具体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去。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活动推导出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准备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杯子与圆柱形杯子若干,水与沙土适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得出了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杯子的容量刚好是圆柱形杯子的三分之一的结论,教师再指导学生按照这种规律正确书写出圆锥体积的公式。如此一来,在具体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积累了解决问题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学习效果显著。
在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方面,由于学生平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去,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注重多重体验,提升活动经验
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要想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验。为了使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多种体验环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如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的各种图片动画资料,使学生对这三种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识;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谈一谈自己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现象。最后,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再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图形平移后应该出现的位置;给出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在轴对称图形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心观察,并组织用手折出对称轴等活动。从多媒体的视觉体验到生活体验,再到学生亲自动手比较和画一画等体验活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更加深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了把多种体验引入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从眼观到亲自动手触摸,学生积累了一些数学学习的基本活动经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总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获得更加深刻。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