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8月19日,美国上映了一部定格动画《久保与二弦琴》,其宣传片和流出的幕后制作细节让国内无缘得见全片的动画爱好者深感遗憾。
这年头,一般人不敢在大荧幕上玩动画,更别提费时费力的定格动画,何况这家制作公司口味比较重,特立独行地爱着暗黑系。之前该公司制作的《鬼妈妈》《通灵男孩诺曼》《盒子怪》都属于儿童不宜的动画片——有鬼怪、画面色调偏冷、略惊悚,相较于另外一些同样走入大荧幕且老少通吃的定格动画如《超级无敌掌门狗》《小样肖恩》《神奇海盗团》而言,它的受众群无疑被限制在更小的圈里,难不成制作方非富即贵玩得起?某种程度上说是的,但并非完全如你想象。
此莱卡非彼徕卡
《久保与二弦琴》的制作公司翻译成中文叫“莱卡”,哦,原来卖相机的公司还干这个?别误会,虽然这家公司制作的动画静帧都美得如同徕卡相机拍出来的高质量照片,但他们是纯正美国俄勒冈血统。
有媒体在深挖公司高层八卦的时候使用了这种标题——《美版王思聪:我好烦!老爸偷偷买下我实习的公司送我…还被逼继承230亿美金公司》来告诉圈外人,莱卡公司背景深厚且“钱”途无量。文章里全是套路,不外乎耐克家二公子叛逆期与有事没事用钱砸他的父亲对抗,为脱离父亲强大的荫庇、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最后因哥哥之死恍然大悟瞬间成长,终于和父亲重归于好,担起大任,自己的事业也蒸蒸日上。
乍一看真是遍洒狗血,然而事实确实也充满戏剧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恰逢一家定格动画制作公司寻求外部资金支持,找到了耐克老总菲尔·奈特。找他也并非拍脑袋的主意,而是他儿子特拉维斯·奈特对庞大的商业帝国不感兴趣,偏偏喜欢定格动画。于是菲尔拿钱投资,特拉维斯就在那里当实习动画师。然而这家公司财政还是捉襟见肘,一来二去,菲尔索性把它买下来,儿子当上CEO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让人惊喜的是,特拉维斯并不像绝大多数人对富二代的刻板印象所想的那样,成为被老爸公司养起来挥霍傲慢的二世祖,反而既有才又刻苦,有许多动画片、广告、宣传片的实际制作经验,将自己的事业干得风生水起。公司以莱卡为名重生,聘用了定格动画中口碑最劲的《圣诞夜惊魂》的导演亨利·塞利克加盟,推出一鸣惊人之作《鬼妈妈》。不要以为特拉维斯作为CEO在这部杰出作品中会扮演挂名制片人这类根本不需动手的角色,相反,他是该片的首席动画师,除了日常管理之外,自始至终都深度参与制作。想像一下,制作那些精美的人偶和复杂到极致的场景,以及让人抓狂的定格拍摄过程,都有一名CEO听令于导演在现场跑腿而且乐此不疲……简直颠覆公司里的等级观。
虽然莱卡也曾设立电脑动画部门以制作商业广告和MV,但是最后都被特拉维斯取消,在相继推出《通灵男孩诺曼》《盒子怪》定格动画电影,并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安妮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片奖等在内的一系列肯定之后,特拉维斯就只想做定格动画了,哪怕成立广告部门,也是拿定格动画做广告,成为动画广告界的一朵“奇葩”。
定格动画到底有多繁杂
与真人实拍、电脑动画不同,定格动画是个“作死”的艺术形式,乍看上去有点像孩子们捏泥人玩过家家的游戏,自己制作所有道具模型和角色人偶,然后想办法让它们演一场戏。不过这游戏算是玩大了,从道具和人偶制作再到拍摄,制作组无处不显示出细节强迫症重度患者的症状。《鬼妈妈》的重要角色卡罗兰只是面部表情就有20.8万个,用来充分展现她的喜怒哀乐,每一次眨眼撇嘴逗趣嫌弃等细节动作都会导致一次换脸。到《久保与二弦琴》的时候就变成480万个面部表情。当然,幸亏他们有3D打印机,可以打印脸模,但是涉及到眉毛、嘴巴的部位,只是脸模就不凑效了,必须另外加零件,这些零件的细小程度甚至不如指尖大,毕竟主角的头部也才占据半个巴掌。拆开主角的头部,能够数出不下20个组成部分,身体内部还有数不清的骨架机关。每一个角色的衣服都手工裁剪缝制,衣服用到了不同的材质,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出花纹和精美的装饰。每一个道具都具有实际使用功能而不是摆设,琴可以弹奏、灯可以点亮、书本可以翻开,盒子可以打开装东西……甚至,这些道具上的纹路、破损处都在竭力让观众忘记这些不过是微缩尺寸的道具。
到拍摄阶段,定格动画不能像一般动画那样借助电脑技术让主角动起来,只能摆一个动作拍一下,为了拍连贯的动作,每拍一次动作幅度不能太大。一秒24帧,最少必须8帧,否则会卡顿。也就是说,做一个看上去比较流畅的动作最少需要摆8下拍8次。如果有物体悬空等特殊场面,那么后期还必须在电脑里擦除支撑物体的绳子、钢丝、支架等,每一帧都必须擦除。
在定格动画的制作过程中,可以真切体会到什么是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并能坚持不懈,这个在中国近期流行并推崇的词汇在全世界任何领域都通用。
还有谁在玩定格?
也许有人说,莱卡CEO有钱当然任性,用玩的心态去做电影,也不用担心支付巨额的试错成本,换了谁都能认认真真做片儿——听上去好像靠谱,根据box office mojo公布的莱卡口碑代表作《鬼妈妈》和这次《久保与二弦琴》制作成本,均在六千万美金上下。在中国,这价格等于近些年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拍一部电影大片的价钱。而中国动画导演境况比他们差上许多,经常为投资愁白了头,坊间流传《大圣归来》为了筹一千万美金四处拉投资,《大鱼海棠》拖拖拉拉十二年才做出三千万人民币的片子。《久保与二弦琴》这种软硬件要求不那么高的定格动画却坐拥六千万美金的资金投入!只能艳羡它的好命。但是,别忘了那是在美国,与众多超级大手笔比起来,区区六千万美金压根属于低成本、小制作。
为什么低成本却没多少人乐意做定格动画,尤其是进入影院的定格动画长片?答案是:制作繁琐、市场又小(一般人认为,定格动画主流观众仍是低幼儿童)。现在,敢于在大屏幕玩定格动画的只剩如下两类:
第一类:不差钱、有心情和情怀玩。比如美国“鬼才”导演蒂姆·波顿,做动画片出身,但是在拍摄真人电影方面有十分独到的眼光和能力,在诸多获奖且捞金的作品为他赢得声誉的同时,会时不时重操旧业做动画,而且喜欢把拍电影时的哥特风带到定格动画中,做出《僵尸新娘》《科学怪狗》这样充满成人欣赏趣味但不乏童心的作品。
第二类:定格动画成为文化象征。比如专注定格动画四十多年的英国阿德曼动画公司,背后有英国政府和英国电影协会的大力支持,因为他们所做的定格动画已经成为英国的文化名片之一,对世界提及《小羊肖恩》,就能会心一笑地想起英国乡村和一群走出国门进行文化输出的羊。对阿德曼动画公司来说,制作定格动画不仅是工作、爱好,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那么,回想一下中国定格动画的辉煌年代吧!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好片,系列片如《阿凡提的故事》《镜花缘》《怪老头》以及短片《神笔马良》《西岳奇童》等。透过这些片子,也能看出制作组的细致态度和诚意。在市场压力还不大的时候,能够认认真真研究艺术、扎扎实实工作而不担心发不出工资。随着市场化浪潮越来越汹涌,别提定格动画,就连动画制作,都逐渐被甩在经济“大洋”深处,偶有挣扎和创新,带给诸多动画爱好者一丝希望。
那么最后问题来了,假如一个六千万美金的大红包放在面前,咱们能做出像《鬼妈妈》《久保与二弦琴》那种质量的定格动画片来么?请保持梦想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