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摘 要]目前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资料的拓展无目标、无节制,导致资料占据主体地位,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文本核心,资料拓展要数量适中;要依标据本,资料拓展要紧扣准则;要言意兼得,资料拓展要由内而外;要关注联系,资料拓展要纵向突进,从而让学生合理整合资料,促进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 资料拓展 紧扣核心 言意兼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38
教材文本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相关的文本、资料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阅读教学时要引入必要的资料,与教材文本形成印证联系,为学生准确、全面、深入地解读教材奠定基础,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资料的拓展无目标、无节制,导致资料占据主体地位,适得其反。
一、紧扣核心,资料拓展要数量适中
“立足文本,围绕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忽略文本、目标,进行无度拓展,最终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一味超量拓展文本,势必占用学生大量的读写时间,导致学生应该掌握的却无暇顾及,应该领悟的却不求甚解。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教师花费课堂三分之一的时间讲述金字塔的“奇迹”。由于涉及知识面广而挤压了文本的教学时间,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对说明文了解多少,更无从谈起怎么学好说明文了。
既然是一篇说明文,教师理所当然地要围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展开教学。课堂上,只有适度的拓展,学生才能掌握好课本知识、开阔眼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激活他们的探究意识。
二、依标据本,资料拓展要紧扣准则
“标”是指语文新课程标准,“本”是指教材文本。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是当下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文本拓展源于文本,而胜于文本,更是为解读文本而生。只有围绕文本的拓展、转化、延伸,才是恰如其分的文本拓展。
如,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一文,面对霍金这一传奇人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总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心,屡次抛出疑问:“有一天黑洞真的会蒸发吗?”“太阳什么时候休眠?”等。教师也是很认真地准备了大量的相关材料,师生就感兴趣的话题共同探索。这样教学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留下的丁点时间不足以进行简单的文本解读。
这样的拓展教学已偏离语文教学轨迹,偏离语文课堂学习的重心。课堂拓展始终是围绕文本,服务于文本,一切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都要弃而远之。
三、言意兼得,资料拓展要由内而外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由内而外阅读拓展。教师对文本“内在”与“外部”相互存在的密切关系进行整合,以促进学生内外知识的互动积累,使学生学习相对轻松。
比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别》的最后自然段“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景色描写作用,进行拓展提问:“哪些词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有的回答:“‘柳,谐音为‘留,暗示着作者与友人的‘留恋‘留别之情。”……教师总结说:“杨柳依依”正表现了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心情,并顺势追问:“我们还学过哪些含‘柳的诗句?”
案例中,教师通过内外知识的整合运用,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悟,并感受语言文化带来的快乐。
四、关注联系,资料拓展要纵向突进
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虽然种类繁多,但更多是形式的叠加,早已失去语文的原本味道,与语文渐行渐远。怎样才能使语文拓展尽显“文气”,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去深度挖掘、尝试。
如,《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为了显示音乐之都的壮观,在描述“金色大厅”时用了“金碧辉煌”一词,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教学时,很多学生仅停留于词语表面的理解。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教师适当地深度挖掘: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家贵族特别注重等级之分。只有掌握国家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宫建筑才能用上金色,掌握国家大权的大臣们的官府建筑用蓝色或绿色,普通百姓只能选用灰色和黑色。原来“金碧辉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象征。至此,学生已经牢牢记住这个词,并对封建体制下等级观念有了一定了解。只有在深入了解这个词语大意的基础上,才不会将其中的“碧”字写成“壁”字。
这样的教学拓展,汉字已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成为拓展阅读的铺路石,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具体的文本中。
总而言之,不管拓展的形式是怎样的新颖,但都不能也不应该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资料的拓展与运用,要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充分洞察与把握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