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楚桥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 艰苦奋斗为人生增光添彩。宋濂没有因家贫而忘却发奋读书,外在条件的艰苦是无法阻挡他求学脚步的。家里没有书,他便向别人借书抄录,按时归还。哪怕冰天雪地,手指抄写不够灵活,他也毫不懈怠。
2. 厚积方能薄发。宋濂的成功亦在于他对梦想锲而不舍的坚定积累。他的积累,在于一字一句的虔诚抄写中,在于浩如烟海的书籍畅游中,在于向圣贤先达恭敬的学习中。他的积累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在学问渐入佳境的那天赢得世人仰慕的目光。
3. 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加可贵。宋濂没有“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的同舍生那样的物质条件,他却并未因此有任何自卑、怯懦。在没有外在物质条件束缚时,宋濂比别的同学更加专注于纯粹的学问研究。与其拥有物质生活上的富足奢侈,不如追求精神财富的金碧辉煌。他的一言一行诠释着精神财富高于物质财富的人生信条。
4. 有志者事竟成。在如今讲究“拼爹”的时代,有些人将自己的失败归于外界条件的匮乏,而不习惯从自身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殊不知,真正能够指引自己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只有你自己。对于有志向并为志向不断奋斗的人来说,目标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心有志向,无所畏惧,无所阻挡。内心拥有矢志不渝的坚韧执着,成功并非遥不可及。
……看到郝相赫在微信中肆意的攻击和嘲讽,不由得想起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一句话:“或遇其叱咄,色欲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回到古代,学生们跪受笔录,视师为父,甚至可以说对师者、长者唯命是从。但这些举动绝不是用来做秀的表面文章,而是学子从内心深处涌现的对老师的尊重,更是整个社会环境对老师这个职业发自内心的尊重之情。作为中国人大研究生的郝某却打着“言论自由”的大旗,肆意在微信圈里僭越自己的学界前辈,这样没有底线的宣战确实让人寒心和不齿。我们不禁仰天长叹:如今的师生关系已经失落到了何处!如果社会对老师都不尊重,“教育兴国”的蓝图何时能够真正实现?
虽然,我们没有必要采用古代那样身穿士服、跪受笔录的外在形式来表达我们对师者谦恭有礼的态度,但我们至少可以在举手投足之间表达对师者的一份敬意。这份敬意无关乎空间,亦无关乎言论,仅关乎身为学生的我们受益于老师的辛勤教育……
片段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将“溯”材巧妙融入到时评文的写作之中。通过古代宋濂求学时的虔诚知礼和当下学子的任性妄为,鲜明突出地揭露了当下师生关系紧张、师尊不在的困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