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平
2016年5月2日,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刊发了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由韩春雨及其团队发现的NgAgo技术,有望成为新一代“基因剪刀”。世界级的科学发现、“非知名学者”、“三无教授”(无头衔、无优越实验条件,无海外留学经历),让韩春雨不仅在学术界“一鸣惊人”,更引发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
这个学术“励志哥”的故事既寻常又不寻常。说其寻常,是他本人很普通,来自一所十分普通的所有教授加起来才48人的高校——河北科技大学,他在过去10年间没有发表任何重要论文,默默无闻。而说其不寻常,是因为在课题经费动辄几百万的今天,他在很“土”的学术环境中研究出一流成果。正如他所说的:“河北科技大学给了我相当宽松的科研环境,给了我极大的学术自由。实际上,在博士毕业论文发表后的10年里,我没有发表任何重要论文。如果是在某些院校,可能没几年就被扫地出门了。”
在韩春雨看来,科学家是理想派,任何研究都充满着未知和梦想;把《侏罗纪公园》变成现实“是一件非常酷的事”,也是他的梦想。给梦想插上翅膀的,是他为梦想没有停止的努力。这才是我们大多数人所欠缺的。
1.英雄不问出处。作为“非知名学者”和“三无教授”,韩春雨可谓学术草根,但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再次说明:英雄不问出处,学术草根也能做出一流的学术成果。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为自己的出身而自怨自艾。
2.倒逼改革。“三无教授”屠呦呦获得诺奖就曾引起舆论对我国学术评价制度的关注和反思,现在,又一个“三无教授”(与屠呦呦的“三无”有所不同)获得一流成果,舆论当然期待,这可倒逼并推动科研管理评价制度的改革。
3.评价标准。作为一名教授,发表论文是其职责所在,但不能把论文当作唯一评价的标准。当前的一些院校,如果教授没有发表论文,就会被扫地出门。这也告诉我们:要全面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某一方面。
4. 梦想是成功的基因。没有梦想,就没有动力。韩春雨认为把《侏罗纪公园》变成现实“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正是这个梦想,让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可见,梦想是成功的基因,是努力的方向,看似老生常谈,却是颠扑不破的成功真谛。
“三无教授”韩春雨在很“土”的学术环境中研究出世界一流成果,不由不让人产生对当前学术评价标准的质疑。
……在学术课题立项时,应该关注学者本身的学术能力,要把学术经费给有能力的学者,而不是论资排辈。我国当前的学术管理体制,却特别在乎学者的“身份”:来自何校?有什么学历?有何学术头衔?有无海外经历?于是,像韩春雨这样的学者,很难获得国家课题经费支持。这就出现一个颇为荒谬的景象,当一名学者很年轻,没有任何资历时,虽在出成果的黄金期,却难以获得资助,而等其通过辛苦的煎熬获得成果或取得一定功名后,虽已过了学术的黄金期,可学术课题、经费却纷至沓来,各方争相送上项目、经费、荣誉。
这样的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并不利于青年学术人才的成长,而很容易把纯粹的学术研究异化为追逐学术功名的过程,学术变得急功近利。韩春雨这样的学术故事,在我国是很少见的。因为很多类似的学者,已在功利的学术环境中,失去了学术理想。
……
作为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者从“速”材中挖掘出“对当前学术评价标准的质疑”,并能紧扣“三无教授”韩春雨行文,重在说理,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完成任务”的写作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