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73-02
著名语言文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就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新课程中也被提高到相当的高度。由此可见,当前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呢?
一、熟读成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熟读成诵,广泛阅读,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情感丰富。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地欣赏,读出其中的韵味、体验其中的美妙,直至背诵。例如:《匆匆》中,有“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中,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通过背诵,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精美语段,不断充实了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巧妙,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比较揣摩
咬文嚼字,品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我们在课堂上要着力引导学生推敲词句,钻研文本,通过文字与作者、老师进行对话,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此来培养语感的灵敏度。如《一夜的工作》,“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一句时,把句中的“好像”去掉,就会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好像”,说明周总理的夜宵极其简单,招待客人也不因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仍是少到“数得清颗数”,以致作者怀疑是否有所增加,因此在句中加了“好像”一词。通过对“好像”的挖掘,使学生懂得了如何用最贴切的词语来准确地表情达意。学生在边比较、边揣摩、边品析的过程中,发现了文章中的一字一语的特性。“惟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没有一点含糊,也惟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致有误失。”
三、唤起想象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正确引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抽象的、干巴巴的文字想象成丰富的画面,感受形象,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从而达到领悟感情的目的。例如《跨越百年的美丽》,本文的重点部分是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着、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但是课文中只是讲到“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居里夫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坚持实验,要面对多少困难和挫折!这是课文的空白,这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想象其中一个场景,把居里夫人在提炼镭的过程说一说,进一步体会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因此,教学中,我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烟熏火燎”“终日”“点点烧痕”等词句为突破口,让学生根据这些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在想象中进行情境,享受语感的魅力。
四、勤于动笔
“勤于动笔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设计写话练习,加强语言实践,可促进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习得语言,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深化学生的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进行口语交际,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写话练习,便可深化感悟。如《匆匆》中的一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一句中,朱自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洗手、吃饭、沉思,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于是,教师可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仿着这样的句式练写。
生1: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边过;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前过去。
生2:散步的时候,日子从我懒散的步伐间跃过;写字的时候,日子从我的笔尖跨过;弹琴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指间轻轻地流过。
这一写话过程,不仅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发挥了想象力,而且使学生在生活实际的体验中内化了语言,培养了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学生读懂、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仿写,读写结合,升华感悟,深化语感。课文学完后,教师还可让学生写一写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读后感,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也就进一步理解领悟了课文内容,感悟到了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事实证明,加强语感训练,说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