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2016-11-14 01:06叶丽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24期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探究性交流

叶丽萍

摘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提出“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在面对本校生在生源素质上的局限性、学生学习较被动、学生学习气氛较差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下,学科课程的改革起到相当大的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关键词:网络探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4-0105-02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提出“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在面对本校生在生源素质上的局限性、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学生学习气氛较差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下,学科课程的改革起到相当大的关键作用。因此,基于网络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它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搭架一个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且能辅助教学的学习主题网站,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网站中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实践能力,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本文以高一级信息技术必修《计算机病毒及预防》这一节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开展基于网络探究性教学模式。

1 主题网站的构建

1.1 搭建主题网站

基于网络探究性教学模式需要搭建主题网站,因此要使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网站,利用Access作后台数据库,建立Web服务器。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学习的主题为——计算机病毒及预防,制作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本内容的网上课件。

1.2 主题网站的结构

首先要把与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有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资料等进行整理和归类;其次要根据学习主题,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学习模块;再次要收集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测评资料,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和自我评价。在主题网站中设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达标测试”、“自我评价”六个模块,使学生可以利用网站中的资源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内容学习。

另外在主题网站中设置“学习园地”模块,使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成果放在网上,同学间互相学习,增长见识。利用网络交互的功能,通过设置“学习聊天室”模块,引导学生对学生过程遇到的问题各抒己见,同学间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在同伴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和成长。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到学习聊天室交流讨论中,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主题网站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2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

基于网络探究性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上以主题网站为课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件中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设计“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教学评价”六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能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1 创设情境

在计算机病毒及预防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具体的案例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乐趣这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有效办法。在学习本节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在主题网站上打开“自主学习”模块,观看flash动画“计算机病毒—CIH”,通过动画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什么是计算机病毒的学习。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引入学习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知识也更深刻更透彻。

2.2 启发思考

启发思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思考过程让学生探究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类问题要由教师提出,关键还要选择好启发思考的关键问题,教材的重点可以是启发思考的问题,通过提出关键问题,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因此当学生通过动画了解计算机病毒概念后,“自主学习”模块要呈现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计算机病毒有什么样的特征?这教学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进行探究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否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

2.3 自主(或小组)探究

探究性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探究,学生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探究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要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因此可以采取小组成员角色分工的方法进行,每个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由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组成,角色的分配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因素进行安排。小组长要负责组织、分工、协调的作用;记录员要负责全面记录每位组员的学习情况;报告员要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当然,为了使学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小组成员的角色也可以经常调换,这样,既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生在主题网站上打开“合作探究”模块开展以下活动。

活动一:

①利用网络查找国内外比较有名的杀毒软件。

②利用网络了解近年来传播范围较广、造成危害较大的计算机病毒,以及对该病毒的防治方法。

活动二:

①第一、二、三小组:从服务器下载test1.rar;第四、五、六小组:从服务器下载test2.rar。

②用瑞星杀毒软件查杀文件夹。

③检查瑞星杀毒软件是否为最新版本。

④如果发现病毒,就清除它们,并把查到的病毒名称记下来。

(说明:test1文件夹内有“蠕虫”病毒;test1文件夹内有“木马”病毒。)

本环节是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课堂活动要由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小组的合作学习来完成,达到相互启发、巩固提高的目的。

2.4 协作交流

协作交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认真思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协作交流阶段。协作交流是一种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还要保障学生有充裕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时间。因此,在汇报学习成果之前,一定要给每位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时间,确保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讨论交流。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后,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采用什么方法措施才能切实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

2.5 总结提高

这一步教师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与升华,从而使学生对当前学习的知识点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当各小组分组讨论后,让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汇报员要把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要创造发言机会,让每一个小组都能把本组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

2.6 教学评价

新课程教学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要求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标准的分层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智慧潜力,使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并增长自信心,综合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发展情况。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为了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学习内容,通过设计课堂活动评价表、学习情况调查表、作业评分表等来评价学生;评价表可以自评、互评、教师评等;评价等级可以是优、良、一般、需努力等;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交流、学习技能、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个性化发展、综合评价等指标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

通过开展基于网络探究性教学模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目的就是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怎么做?并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现成的学习结论。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技能和形成科学态度,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摸索并整理出一套符合本校生源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猜你喜欢
计算机病毒探究性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及应用实践微探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集成免疫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在计算机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对于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的探索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