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王丽华
以中心话题优化教与学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王丽华
语文学习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整体的原则,站在全篇整体的角度对不同层面进行考察与理解,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种新的尝试,构建“以中心话题统领全文”的读写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整合琐碎问题,将其提炼为一个问题,我们称之为“中心话题”,以期能够借助中心话题,优化教学过程,渗透学法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没有反复的读,没有多种形式的读,没有教师引导下由浅入深的读,阅读教学便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当我们围绕中心话题展开读的时候,它的意义又增进了一层,读的目的性越强,越能发挥它的作用。
如教学《桂林山水》,经过学生自由质疑环节,我们将问题聚焦在:桂林的山和水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描写这些特点的?这个话题很自然也就成为这篇课文的中心话题。确立了这个中心话题之后,我们可以“读”为主线展开教学,读的形式是多样的,默读、自由轻声读、齐读……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展开想象,在读中领略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是指学生凭借文本语言及其语境,所获得的某种印象或意义的能力,是高于理解力的另一种语文学习能力。因而,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并不是通过教师的教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
如教学《荔枝》,围绕中心话题,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把握词句的丰富内涵,引领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以及“我”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首先要找到统领全文的中心话题,以读悟文,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再科学地安排读写训练,方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好地调节课堂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这里真是个好地方》一文,课文描述的是爸爸带我们到郊外旅游所看到的美丽风景。中心话题在小学的课文中比较明显,常存在于课文的中心句之中。
这篇文章的中心话题就是“这里真是个好地方”,这个中心话题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教师可以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话题,首先引导学生找到中心话题,并读中感悟“这里真是个好地方”,然后以读导写,描述这里“真是个好地方”,最后以写促读,再现“这里真是个好地方”。这样合理设计,层层展开、环环相扣,巧妙地实现了读写结合,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主题,而且从课文中学习了写作技巧,提升了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