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函
(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保护·追溯·建构
——析定鼎门遗址保护工程
任 函
(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以世界文化遗产定鼎门遗址保护工程为例,文章探讨了整体保护文物新方法、新手段,并倡议以此项目为参照,高标准选择城市区复旧古建项目,使之成为城市文化渊源的载体,成为城市景观和旅游的网架支柱,成为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等美丽场所,使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相得益彰。
定鼎门遗址;建筑文化;整体保护;空间营造
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大遗址综合保护与科技示范区之一的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图1),于2009年10月落成开馆,用于古遗址、遗存的保存、展示、研究和普教等。
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的南大门(图2),隋唐洛阳城是中国历史上隋朝京城、唐朝东京、宋朝西京等朝代的京都,上下叠压的大型复合遗址。总面积47km2,北部与现代城市中心区完全叠压,南部与近年建设的新城部分叠压。从1954年起,经中国科学院和本地考古工作者的长期辛勤调查考古,已探明宫城、皇城、中心宫殿、重要街道、里坊、含嘉仓、运河、皇家花园各种大型建筑遗存等文化信息[1]。整个遗址范围明确,重要建筑遗址保存较为清晰完整,是我国大型城市遗址的精品、上品,是中国历史的文明物质载体,代表着中华民族在那一段历史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故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及大遗址综合保护与科技示范区。在这之前,1994年国务院批复的洛阳第三期总体规划中,已要求对洛南占地22km2隋唐遗址进行整体保护,城市建设用地要跨过保护区向南发展,把占压遗址的建筑逐步迁出,洛河北核心区要迁出占压皇宫的建筑。
对于城市核心区大型遗址保护,目前我国采用重大项目建遗址博物馆展示的办法。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就属于这种情况。处理这种情况的要点是顾本兼源,使其具有传承城市文明,建构城市框架和景观的作用。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占地0.1 213km2,近些年来我国采用了把保护文物的防护设施建筑作为遗建外观形体,传达遗址本体信息,表现遗址历史文化信息和内涵,内部展示遗址遗存的内外结合展示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始终贯彻真实性、完整性、可识别性、可再处理性等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同时也较好地贯彻了“西安宣言”中保护文物整体环境的要求。
博物馆的外貌采用唐式门楼城墙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2 600m2,高28.6m,东西长(主体)300m,南北宽30m~35m。形体由城墙、城门、城楼和阙楼组成[2]。根据文献记载城楼和阙楼之间还有连廊,因展示内容及效果而未建。
2.1 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门
定鼎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三月,正式启用于隋大业二年(606年)正月[3],由著名建筑学家宇文恺规划并主持施工,隋炀帝是第一个通过这座城门的中国古代帝王;到唐朝太宗李世民:“以洛阳土中……故使营之”以后,高宗、武则天、玄宗等多次扩增洛阳,并定西安和洛阳同为都城。唐后历经后梁、后唐、后周、北宋,定鼎门为郭城南垣正门凡521年,是都城最高大雄伟的御用大门,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作为代表性遗址,不仅具有见证当时农耕文明发展水平、城市格局、礼制形式等丰富信息内容的特征,而且是盛唐与东北亚各国贸易往来的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各民族文化交汇点。
2.2 平面形制
经测定,定鼎门遗址地理坐标为北纬46°16′48″,东经33°58′48″。
2.2.1 形制依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遗址地面建筑对遗址的破坏加剧,为了保护重要文物,于1977年11月至1999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地方政府投资两亿元搬迁了遗址内的住房和建筑。
盛唐前期遗址深埋地下两米多深,其上有10层文化堆积层及现代种植层。盛唐前期定鼎门保存较为完整,由墩台、门道、隔墙、飞廊、阙台、涵道、马道等组成。
墩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4.5m,南北宽21.04m,地下厚2.5m,地上残高1.05m。
门道共分东、中、西3个门道,采用梁架结构,门道东西各宽5.8m,南北进深21.04m,门道中部皆置单垂门扉。
隔墙在3个门道之间筑有东西两道隔墙。基础与墩台连接保存完好,夯土层2.5m,地上部分东隔墙残长15.3m,东西宽5.6m,残高0.2m;西隔墙南北长21.04m,东西宽5.6m,残高0.8m。
东西飞廊位于墩台东西两侧,盛唐前期定鼎门的东西飞廊左右对称,平面皆呈长方形,残存东西长32.3m,南北底宽5.3m、口宽4.2m、高1.3m。
东西两阙分别骑在飞廊外侧郭城南垣上,底部东西长16m,南北宽10.3m。上口东西残长14.1m。南北残宽3.6m~5.8m、残高1.2m。
马道以斜坡为主要形态,是攀登城门楼的通道,坡度20°~22°,东西残长20.72m,南北残宽4.7m,残高1.25m[3]。
涵道位于两阙的两侧,穿郭城南垣而过,南与城外土沟连,北与街两侧水渠接,南北长3.1m,东西宽2.3m,涵道采用未经琢磨的条石顺向错缝砌成。出口处还安装有铁条栅栏(图3~图5)。
2.2.2 形制适用的广泛性
钻探资料表明,郭城南垣呈东西走向,南北残宽10m~20m。城郭外道路为黄土路面,宽39m。正南直指伊阙,这不但和周易学、风水学有密切关系,并且正合古都选址要义。
定鼎门的平面形制在中国封建社会帝都建筑历史上影响深远。西安咸阳唐宫城门,开封宋朝皇宫宫门,明、清北京宫城门都以此为母本演变而来。定鼎门的平面形制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个建筑形制的使用历史之久,世界上绝无仅有。
我国根据国际文保、宪章、公约,特别是北京宪章精神,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运用新理念、新模式,使古建、古遗址保护、展示与利用得以实现。
2009年国家文物局根据全国已有的成功事例和新理念,适时提出了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城市建设相结合的策略、方法及模式,解决大遗址保护的用地困难、资金困难、展示困难等诸多问题。从建筑的使用性质上说,遗址博物馆把保护文物的设施工程并用作外观形体、内部空间、展示遗址本体形态和遗址本体文化信息,达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遗址保护博物馆,国内已有不少可借鉴的经验,洛阳也有“古墓博物馆”和“天子驾六博物馆”作参考,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由陕西古建设计研究所茹小珍建筑师设计完成,该馆有如下优势条件:
(1)博物馆在原遗址位置、原尺度、原风貌、原风格、原色彩、原环境建造,能更好表现出原建筑的场所精神;建筑外形体和内部展示部分能对应衔接,能使人感觉到建筑的原真性。
(2)内部展示、保护空间大、灵活多变,有利于游人在整体、细部的观看和体验,底层还可以触摸。遗址本身得到较好的防潮、防光等条件,有利于保护。
4.1 结构、形态及内部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建筑主体结构采用大跨度钢架结构,在遗址的上空建设全防护建筑,有效地保护考古遗址和地面不可移文物,充分展示考古遗址全貌。工程结构科学合理,工程造价经济实惠,工程施工简便易行,对于内、外展品的展示和环境表达非常实用和便利。
钢架外侧为青砖砌体的墙面,和唐时城墙外面同为大青砖一样,代表古时的城墙夯土外包砌砖的作法。大门为实木板涂朱砂红加整齐排列的大圆镀铜凸顶门钉。钢架结构顶部做城门楼和城门阙楼及连廊,其结构为木结构的实体建筑,内部空间主要用来做文物展示。
城门楼和阙楼为青瓦四阿顶,墙柱上置长脚人字拱上承柱头枋,墙柱之间加斜撑。屋脊厚实,门楼主楼廡殿顶,阙楼歇山顶(图6)。脊端根据传统作法形制并施鸱尾,鸱尾基本沿袭南北朝式样,尾尖弯作90°。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的内部分为3层,地下一层和地上两层。博物馆通道采用西门进,东门出,从西到东一条直线,整个参观顺序顺畅。一半全透玻璃路面(图7),一半普通路面使得对脚下的遗址清楚明了,把300多米的遗址基面连为一体,使遗址整体呈现于眼前。这对于观看遗址、遗存及全景非常有利方便。地上一层两侧墙面是遗址文化知识介绍,上下对应连为一体的知识信息传递,使人感受到雄伟建筑的本体。展厅中间部分是方形上下连通的展示空间,游人可以走进地下一层展厅,那里提供了观众走近遗址、走上遗址,甚至进入遗址的空间和机会,人们能够用自己的知觉感知遗址的尺度和氛围,体味古人创造出的辉煌成果。遗址展厅采用全人工照明办法,通风、防潮、温调、消防都有一定措施。这些先进科学的设备、空间对保护遗址的真实性、整体性、全民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2 为城市做公园
定鼎门遗址保护工程把建筑、人、环境等场所要素统一整体考虑。在遗址公园大环境中,把建筑作为雕塑品建造,把用地作为公园建造。工程主体建筑尺寸为300m×40m×28.6m,主体工程接建的郭城墙墙体尺寸为1 100m×30m×约12m,主要是界定、显示作用。
工程设计把融于环境作为主旨,采用精简立面、重组空间手法,架构新文化场所。建筑外形体保持清雅素朴,在城市环境中融于自然,甘当绿叶,这样更突出了唐风建筑的特色,彰显了定鼎门在隋唐时的神韵。分隔广场空间,增加水面和场景,增加景观元素,减少场景界面冲突和矛盾。由于增加了广场景观的立体感,加之建筑本体不高,和周围自然景色相映成趣。
4.3 为城市做文化广场
在定鼎门南侧发现的唐朝路面,是因大雨过后土质松软,人、车、动物从道路上经过,留下深坑。在这些印迹还没有消失的时候,一场大水带来的泥沙淹没道路,或者人们拿土垫路,所以这些痕迹就清晰地保存了下来。“尤其是骆驼印,是丝绸之路沿线以骆驼为主要运输工具进行商贸活动的独特物证。”[4]这段模拟的唐朝路面,使用3D扫描原址技术,使用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混合两种加强材料、专门定制的“地板砖”,经过拼接,将重现一千多年前唐朝路面,1∶1模拟了上面坑洼不平是模拟古人留下的车辙印、脚印以及骆驼蹄印,原址位于地下2m多处,已经进行回填保护。
外部空间用隔断、分割、功能界定等方法,衍生场、景、路、服务区等场地。建筑北面用建筑物隔开的空间分成园内、外两部分,因都是林地,所以直接联系,处理简单。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正北过洛河就是已经建成展示的隋唐皇宫明堂、天堂遗址博物馆,还有在建的应天门遗址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连线就是隋唐城御道天路的方向,是很重要的历史信息源和古建旅游线。
遗址博物馆东面临洛龙风景大道,道路宽120m,因道路本身是景观路,交通流量大,遗址城墙复原留出较宽位置以免从视觉上造成断景。从大的功能分区上讲,建筑隔出北面大遗址公园,南边是广场,这对于公园的科学管理非常重要;南面的广场分3部分5个区;正南门中区为御道延伸路面和古路面信息复制展示区;东南是水景区、休闲区,西南是休闲、服务区。这样空间划分对城市、对居民都非常必要。南面生长出的空间,实际是综合型文化大广场,大面积的水面空间,水生植物繁茂,水鸟生动灵空,人们滨水垂钓,有自然情趣,大面积的林地和场地是居民活动、休闲场所,也是遗址文化保护场所,多种用途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非常有利,体现现代人的场所精神。
5.1 现代时期定鼎门特点
——唯一性,它是隋至宋几朝代京城南大门;
——远久性,它存世520余年,距今1 500多年;
——景观性,端庄淳朴,规整有序,并有严格的格式;
——文物价值,是发达农耕封建社会的建造精品;
——艺术性,代表民族成熟的建造高超艺术;
——技术性,代表民族成熟的建造完善的技术手段;
——象征性,隋唐时期民族建筑的特色形制;
——社会性,有深远的故事和广泛的群众认同。
5.2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建成后对于城市建设发展作用
(1)重新架构了城市重要文物景点的构架,把城市东区的白马寺景点,南区的龙门景点,关林景点和市区的老城古街道景点,隋唐遗址景点联成一个体系,填补了市区重大文物景点的历史建筑缺欠。
(2)增加城市文化旅游景点,特别是对于近些年的寻根热和追古热,博物馆的真实性展示和信息表达人们喜爱的项目。这样也充实了城市的旅游项目和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味。
(3)改变了城市的景观效果。城市的景观效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多种因素造成,就其中建筑形体、色彩的效果,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效果出现了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雷同现象。英国艾赛特大学对城市景观研究结论是:“古建筑在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环境特征方面作用巨大,有助于形成复合的视觉环境。古建筑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是一种潜在的,令人愉快的非常重要资源。”[5]
(4)增加了城市文化广场,改变了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容量,丰富了城市绿地系统。
5.3 千年文明城市传承
这个建筑建成后展示的几年间,给城市立起了一个历史记忆碑,给人揭示了其重要社会精神内涵、文明进化、演变的历史。在这块土地上的篇章,人类的远古荒芜蛮野时期是很久远的无文字记载的历史,从现在考古研究的证据有几十万年。河洛平原是华夏民族主要活动地域,开天辟地华夏奴隶制族群王朝,夏、商都城在洛,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开始于“河图洛书”之说有较广的群众基础和可信的理论依据。
两周王朝历史800余年,在洛建都400余年,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进化、过渡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发展较快的历史时期。周王朝时,为了建立稳固的封建王朝,制定封建社会的规定和准则是社会有秩序的必要条件。周公旦营造洛阳,并制礼作乐,德化万民。“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礼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规,预国家赋形。如社会治安治理中的划地为牢就是“礼”制在刑罪的使用方法。
到了战国时期,教育家孔子入周问礼,到洛和老子李聃长谈周盛之道和礼乐之意,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说“吾从周”。据此建立学说,后演变成孔孟之道。后经封建仕大夫和文人不断充实提高,逐步形成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儒学思想,建立起了一套封建礼制普遍原则。
到了唐朝时期,唐皇家颁布《营缮令》,这就是封建礼乐制度在建筑形体上的具体表述。后经不断进化,帝王用房,建多高、多大,怎样装饰有了制度。各种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施工都有了规定。如溜金斗、繁垂脊,垂兽、曲线、昂、翘都要运用合理,各种建筑根据使用性质有了严格的等级区分。
定鼎门是中国历史上隋唐等王朝皇宫正南门,必然把无形的精神伦理形式化到建筑形体上,这是定鼎门遗址建筑自然延伸出的文化内涵。
在定鼎门遗址重建唐时定鼎门,必须严格遵从史实,才能起到揭示作用。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的设计各部尺寸和要素,严格依据历史记载,根据考古遗存的柱网、柱径、基础位置、尺寸并经各级文物部门专家论证。由国家文物局领导莅临指导,其外观形象就目前理论界认为是唐时期的定鼎门,后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从业界证明内部展示和外部显示的原真性和原真相似性。
在定鼎门遗址重建仿唐定鼎门,其根本立足点是
保护民族有价值的遗产文物。建筑是复古建筑,复古就是为了显古,在现代化城市中,出现了大环境空间和绿地水面空间,大体量和低矮的建筑,对人的视觉冲击很大,使人们立即联想到这个城市文化的源远之古,这个城市文脉的沿革之久,进而使人想到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
定鼎门遗址是历史在脚下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真实印迹,有政治、宗教、礼制、军事、人伦、生活、科技等方面内涵,主宰整个东方的大唐帝国曾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大国、强国、文明之国,是四海仰望的神圣之地(图8)。城楼的恢宏、城楼的萧杀也是封建王朝统治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压迫之地。
定鼎门遗址保护工程的特点是在保护地下遗址的前提下,建造仿唐风格保护建筑,采用钢架结构,在遗址上面复原建设一个定鼎门的新城门楼。通过这种方式,既有效地保护了文物,保护了遗址本体,展示了定鼎门的历史风貌,也使得遗址区的整体面貌获得改善。
[1] 肖金亮.大型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以隋唐洛阳城的实践为例[J].建筑学报,2012,6:69-73.
[2] 单霁翔.实现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遗址博物馆[J].博物馆研究,2011(1):3-26.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定鼎门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04(1):87-130.
[4] 张广修.丝绸之路与洛阳区域发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5] 顾孟潮.城市特色的研究与创造[J].建筑学报,1993(3).
图片来源:
图1、图6~图7(作者自摄)
图2、图8 隋唐洛阳城(洛阳市规划局提供)
图3~ 图5(来源于网络)
Protection, Tracing back and Construction——an analysis of th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for the site of Dingding Gate
RENH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0)
In this paper,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protection Dingding Gate project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overall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with new methods and means. Propose this project as a reference, select a high standard involution ancient urban area projects, make it to be the city's cultural origins carrier ,the pillar grid city and tourism and make it to be the city's parks, city squares and other beautiful places, make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 site of Dingding Gate; Architectural Culture; Whole Protection; Space Construction
任函(1980.6- ),讲师。
E-mail:hanhanarchi@163.com
2016-06-16
TU-0
A
1004-6135(2016)10-0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