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字上求突破挥起实绩考核的“指挥棒”
实绩考核工作是一把标尺,是引领改革发展的“风向标”、推进工作落实的“助推器”、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
当前,辽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攻坚期,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困难期,要跨过这道“关口”,就要让全省的领导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严治党新要求,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这就需要让实绩考核这个“指挥棒”更加精准。“指挥棒”越精准,干部干事创业的目标就越明晰,推动工作的成效就会越显著。
“要探索建立分层分类的考核办法,针对沈阳、大连,沿海中等城市,东部山区,辽西北地区等不同的区位条件、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分类设置考核指标。”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分层分类的实绩考核办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创新,进一步传导压力、催生动力、激发活力。
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主持召开协调会,就制定分层分类实绩考核办法进行深入研究,强调工作一定要实,考核一定要严,标准一定要高。
2015年9月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了实绩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在省委组织部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绩考核日常工作。
按照“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吸收外地经验,立足现有基础,体现辽宁特色”的思路,在深入研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自觉将考核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建立健全了以工作绩效为重要依据、以群众公认为重要标准、以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为重要基础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
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考核办主任辛桂梓亲自主持起草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制定考核工作实施意见,协调解决考核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有力地推进目标任务快速落实。
考核办法是这次考核工作的核心。考核谁?考什么?怎么考?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细致考量,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合理确定考核指标,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合理配置考核权重……十易其稿,考核办法才框架初成。
考核组核验党建工作文件资料
考核组察验农村道路建设情况
2015年12月11日,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辽宁省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办法(试行)》和《辽宁省省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等政策举措,把对干部实绩考核由“虚功”转变为“实做”,打出一套“组合拳”,力促干部考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12月14日,辽宁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动员大会,李希对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陈求发提出了明确要求。辽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分口负责,精心指导考核工作。
“要充分认识创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确保考核工作务实有序进行。”李希就考核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发出“动员令”。
辽宁省委组织部迅速抽调376名精兵强将,组成47个考核组。为了让考核组迅速进入“实战”状态,考核组成员全部提前“备课”,既要熟悉干部考核业务,也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详尽掌握。考核办根据被考核单位的性质,准备了“考核培训资料”,包括工作流程、等次评定标准乃至讲话参考提纲等,统一培训,详细周到。
坚持问题导向,以考核来推动工作的落实,是本次实绩考核工作的一条鲜明的主线。47个考核组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措施出发,对全省14个市和100个省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进行全面考核,让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号角吹响,战鼓催人。“两个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和施行,有利于把全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注意力和精气神凝聚到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有利于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强化干部队伍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要求,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有利于激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内生动力,着力建设适应振兴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一场“高位推动、多极联动、特色带动”的实绩考核工作,在全省各地各部门迅速展开。
辽宁在振兴发展中奋力起跑,既精准对接,又自主创新、勇毅笃行、务实奋进。全省实绩考核工作正按节点有序推进,一场深刻变革在辽沈大地孕育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