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世界”将走向“中美两极”吗?——与阎学通教授商榷

2016-11-14 02:45肖枫
同舟共进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多极化结盟两极

肖枫

最近,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就世界格局及其走向发表了一些颇具颠覆性的新观点。他强调,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判断是不符合实际的,世界早已不存在多极化问题了,“中美两极格局”可能在2020年定型。在两极格局下,“结盟”是两个大国都不得不采取的战略,把结盟定义为“冷战思维”是教条主义,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对阎教授的这些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现略陈管见求教各方。

世界多极化趋势改变了吗

世界多极化问题,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同志率先提出后,至今已30年。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都曾予以肯定,直到党的十八大报告还这样明确地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虽然世界形势已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世界多极化的总体趋势并没有改变。

所谓“多极化”,绝不是说世界各“极”的力量都是均匀相当的。在世界各大力量中,美国的实力远超其它各极,因此通常将其称之为多极化格局中的“唯一”超级大国。近10年来,世界最大的变化是,美、欧、日三大板块“整体下沉”,金砖国家等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特别是中国的“迅速崛起”影响非常深远。美国仍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但过去“一超多强”是“一超超强,多强多不强”,现在则在向“一超相对削弱,多强大为增强”的方向发展。

目前,世界各地的热点问题几乎都有美国插手的影子,但决不能说当今世界已是美国的“单极世界”。美国仍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我们要慎言“美国衰落”(因为这是一个过程),但美国对偌大的世界和诸多事务所表现出来的力不从心,已相当明显。世界动荡不稳,战乱频仍,难民成灾,既是美国政策的后果,也是美国对世界失去控制力的反映。近来的英国脱欧公投可能削弱欧盟,但德国、法国等核心国家依旧坚挺,因此可预计欧盟不会解体。当前,俄罗斯地位虽逊于前苏联,但军事等各方实力仍堪称“一极”。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的力量整体上升,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势头不容忽视。

总之,世界多极化的总体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这“一极”的力量虽在明显上升,然而论综合国力离世界第二还差得远,决不可能在2020年“定型”为所谓“中美两极”的格局。

26年前,邓小平在谈到世界格局和中国立场时讲过两句名言,一句是“中国不能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另一句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就是说,在邓小平看来,多极中的“极”可以当,而部分国家的“头头”绝对当不得,邓小平将此上升为“根本国策”。那么,作为多极当中的“一极”,与当部分国家的“头头”究竟有何不同?

世界格局中的“极”指的是世界各大力量,世界有几股或几大力量就有几“极”。1990年苏联动荡,力量开始削弱时,邓小平预言:“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能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邓小平文选》)可见“极”就是指世界的几大力量,其涵义是十分清楚的。

最近阎教授说的“中美两极”中的“极”,已不是上述意义上的“极”了,而是指一部分力量的“主导者”,或一部分国家的“头头”。所谓“中美两极”,实际上是将世界其它力量(“极”)归到中美两国的“旗帜”之下,这就带有中美两大“国家集团”的味道了。何以这么说?看看阎教授的解释就明白了。

阎教授说,“中美两极格局可能在2020年定型”,“两极格局需要盟友”,在“两极格局下,结盟是两个大国都不得不采取的战略”。“结盟是策略、手段、方法、工具,把结盟定义为‘冷战思维是教条主义,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这就是说,中国同美国一样,也要结盟拉盟友,因此“中美两极格局”,实际就是“中美两大集团”。中国作为“中美两极”中的“一极”,实际上就是要当一部分国家的“头头”。

这随即产生了一个问题:别的力量“愿意”归到中国的旗帜之下吗?中国自己愿意接受这种划分去当这些力量的“头头”吗?

回到1990年,当时有些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当头。对此,邓小平在与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明确提出:“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邓小平文选》)可见,邓小平的思想很清楚。

难道现在世界情况变了,中国当“头”有好处?或说这个“头”非当不可?世界的情况很复杂,事情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在多极力量的世界中,中美“两极论”的提法不符合实际,也不可能获得世界其它力量(“极”)的认可,只会起到挑拨和离间中国与世界其它力量关系的负面作用。即使是在苏、美两霸争夺的冷战时代,除了苏、美两大集团之外,也还有中国,以及“不结盟运动”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世界,世界也不是绝对地分成“美苏两极”的,而是呈现出“多极化”趋势的。现在这个多极、多样化的世界,怎么可能在2020年形成“中美两极”格局的“定型”呢?怎么能说今后的世界会是“中美两极”格局的世界呢?世界其它各“极”愿意接受并认可吗?

为何说“中美两极”成不了

中国要成为“中美两极”中的“一极”,首先是没这个实力。退一步讲,即使中国的综合实力确实达到世界第二,客观条件也不允许,中国自己也决不会成为这样的“一极”。这是因为:

一是世界其它各种力量,如俄罗斯、欧盟、印度等新兴力量、金砖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是以独立自主为立国之本的,谁都不愿仰人鼻息,归并到别人的旗帜之下。由于历史的沉淀和自身实际利益的需要,有的可能离美国近些,有的可能会倾向中国,这是现实情况,但若要它们在所谓新的“中美两极”格局中来一次“选边站”,从而形成新的“两极集团”,这是不可想象的。美国已在世界各地搞了许多军事集团,它的军事优势还将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它的盟友还会继续跟它结盟,中国要是在这种情况下“拉队伍”,搞一个与美国对峙的(军事)集团,岂不有点天方夜谭?不久前,中俄联合签署了一批声明和协议,表明中俄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确实进入了全面深入合作的阶段,但这些声明仍明确地向世界宣布:这“不具结盟性质”“不针对第三方”。

二是还有一种可能,即美国出于策略需要,以拉拢离间的方式给中国点“甜头”,离间中国与其它力量,搞所谓“中美合作治理世界”,如2009年奥巴马刚上台时,美国人提出的所谓“中美G2”(指GroupofTwo,由中、美两国组成,代替旧有的G8,即八国集团,概念提出者为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滕——编者注)治理世界的设想那样,但这一设想因中国不接受而被实践证明是不可能的了。

随后,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自那时以来,美国对华牵制和遏制的一手明显上升,但其对华接触、对话、合作的另一手又并未完全放弃。虽然美国军界和军火商等鹰派势力为了预算和利润,总要将中国塑造成对手或潜在敌人,但美国内部仍有理性明智的力量认为,硬把中国逼成敌人,对美国和世界都是灾难。

总体看,中美关系是复杂的,中美间的矛盾和分歧虽是不可避免的,但对其加以管控,不使其发展成对抗是有可能的。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9月和2016年3月访美期间,多次强调“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这是基于事实的重要判断,而绝非一般的外交辞令。中美间达成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将会在曲折中前进,不能说“新冷战”已开始,中美将形成对立的“两极”。

三是中国从自身崛起和发展的利益考虑,宁可选择作为“世界多极格局中的一极”继续与世界其它各种力量一道与美国周旋、打交道,也不会抛开其它各极,作为“中美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实际是作为除美国这一极之外的另一极的“头头”)与美国对峙。其中的深刻原因邓小平早在1990年就讲得很清楚了,笔者认为中国还应当照邓小平的设想执行下去。

综上所述,中国决不会选择成为“中美两极”中的“一极”,而是继续做世界“多极格局”中的这“一极”(仍然保留许多主动)。这意味着军事结盟搞不得,但这不等于中国不要朋友、不要“铁哥们”。其实,中国历来认为朋友越多越好、越铁越好。现在的问题可能在于,在当今新形势下,既不搞军事结盟,又要多搞一些“全天候的朋友”(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语)和“铁哥们”,在战略策略上中国要做哪些调整、创新和发展?

看来,在结盟的问题上,既要有原则性,又必须有适当的灵活性。中国长期奉行不结盟政策,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也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某些认识和做法。首先对结盟做具体分析,原则上我们不搞针对第三方的军事结盟,但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则不仅可以深化互信、协调立场,甚至可以针对某些问题采取必要的联合行动,并尽可能地使其多样化、长期化和制度化。我们要利用当前形势,把中俄的不结盟关系,搞得比结盟关系还要全面、灵活、有效,但这不意味着中国要像美国一样搞针对第三方的结盟。

不仅如此,中国还进一步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体系,努力构筑“结伴而不结盟”的朋友圈,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习近平语)。

中美关系将更趋成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虽然存在脆弱性和战略误判的危险性,从而导致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从长远总体上看,中美关系的大局稳定,并将逐步走向合作与竞争同时增强的“新常态”。局部摩擦难避免,翻脸摊牌不可能,总体关系更趋成熟,“新冷战”对峙局面不可能形成。为什么作这样的估计?理由是:

第一,中美作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有一战”的说法其实是个伪命题。中美是否必战,既要看中国采取什么政策,又要看美国取什么态度,更要看到当今的大时代背景。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崛起的本质是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自救和复兴,迄今国家尚未统一,谈何威胁别人?永不称霸、永不当头的基本国策是不会改变的。中国是从现行国际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大国,对现行体系并无敌意,不想“另起炉灶”对其进行挑战。

其次,关系总是双方面的,从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方面看,必然有个不习惯的适应过程。奥巴马高喊美国“决不做老二”“还要领导世界一百年”,正是这种心态的反映。这种傲慢和不舒服的心态可以理解,但会随着美国衰落的漫长过程而递减。相信时间和实践会使美国逐渐习惯放下身段,学会平等地对待其它国家,而不是总以世界领导者的身份发号施令。现在美国官方占主流的观点是将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奥巴马上台以来也多次重申美国欢迎一个和平、稳定、成功的中国崛起,这符合美国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中美是否必战,还取决于时代大背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利益交融,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广度和深度。世界各国都处于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当中,住在同一个地球村,面对着许多共同的、复杂难解的新问题、新威胁、新挑战,没有哪一国能独善其身,各国必须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最可怕的是,武器已发展到了惊人的水平,中美都是有核武器的国家,常规尖端武器也不少。如果中美开战,没有谁是赢家,只能是相互摧毁,且会殃及全世界。这就决定了当今世界一谈到战争必须慎之又慎,这是二战结束以来70多年无大战的重要原因。

还必须看到,美国正走在下行线上,世界各种头痛的问题已令其难以招架。上世纪末,美国还曾以“能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炫耀,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奥巴马上台后即宣布要从伊拉克和阿富汗全面撤军,不料尚未从旧战场脱身,又马上要面临西亚、北非的乱局和IS乘虚崛起的窘境。在这种捉襟见肘的形势下,美国还有能力与中国翻脸对抗吗?恐怕再过10至20年,美国要对中国摊牌就更难了。所以,笔者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是乐观的,所谓“中美必有一战”是个伪命题。

第二,美近年加强对华遏制,并在我家门口炫耀武力,对此中国理所当然要有所应对。邓小平早就说过:“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们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是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邓小平文选》)“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习近平语),中国“以硬对硬”地回应美国鹰派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当他们认识到无法压服、消灭你的时候,才会反过来愿意同你交朋友。中国怎么可能被美国的武力炫耀所吓倒?相信美国鹰派迟早会明白这个道理。

第三,中国在对美关系上从容淡定,很有章法,已积累和形成了一套很管用的思路、战略和策略,乃至机制和办法,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简而言之,态度上积极看待,战略上发展合作,战术上管控分歧和危机。中国明确承认中美之间有问题、有矛盾、有分歧,而且问题还挺多挺严重,但我们有决心加以管控,不会让其发展到冲突和对抗程度。在战略上,要尽量把合作面扩大,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和利益契合点。战术上通过保持定期对话,形成对话机制,推进矛盾和危机的管控和解决。中国的这套思路是正确和管用的,不过中美关系有两个巴掌,不是一厢情愿就能完全解决问题。美国怎么应对,是否相向而行非常关键,对此中国没有把握。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尽人事,相信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中国的这套思路集中体现在主张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问题上。所谓新型大国关系,新在哪?新在合作共赢,不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这意味着要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这种关系的核心就是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管控分歧,应当说“不发生大的对抗”,这是双方的战略底线,否则对谁都无好处。

总之,对中美关系没有理由持悲观态度。虽然近年来因互疑加深而存在脆弱性和战略误判的危险性,但长远看,中美关系的大局是稳定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愿景会在实践中不断前进,主客观条件决定了中美难以翻脸摊牌,中美新冷战对峙不会形成。

(作者系中联部调研咨询小组成员、研究室原副主任、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多极化结盟两极
动物“萌主”在两极
地球的两极
相互扶持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战略联盟的“做”与“不做”
任意空间阵列多极化MIMO信道模型
熟读兵法,何至两极?
彝区结盟(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