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一词最早出现在1516年,语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家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今年是《乌托邦》一书出版500周年,世界各国的乌托邦研究者、理想主义者、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纷纷发表纪念文章,有关的学术组织还准备召开周年纪念大会。托拜厄斯·琼斯是英国乌托邦研究者,他在考察英国和意大利乌托邦社区的基础上,撰写了《乌托邦梦》一书。2016年2月,他又在英国《卫报》撰写了纪念文章,追问西方乌托邦想象今何在,对西方历史上的各种乌托邦进行了考察和梳理,既列举了一些乌托邦主义的陷阱,又展示了某些乌托邦的新魅力,对人们全面和正确地认识乌托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没有的地方”
托马斯·莫尔早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是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曾当过律师、大法官、英国下议院议长。1516年,受亨利八世国王的派遣,出使荷兰的法兰德斯商务代表,他的这次出任构成了创作《乌托邦》一书的背景。而此书的出版,使他成为了欧洲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创立者、乌托邦主义的祖师爷,也成了英国名垂千古的圣人。
《乌托邦》实际上是一部政治性的幻想小说,它的全名是《关于最完美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他采用了人文主义时代常用的叙述方式,应用了游记体小说的表现形式,将自己对现实的思考与对理想未来的思考,假借水手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讲了出来。乌托邦是莫尔虚构的一个岛屿,被他视为拥有最完美社会制度和最适合生活的地方。全书用拉丁文写成,直到1551年才被翻译成英文,此时离他殉难已有16年——他因反对亨利八世与皇后闹离婚而被送上断头台。莫尔从希腊文的“ou”(没有)和“topus”(地方),自创了一个词汇“Utopia”,意为“没有的地方”或“乌有之乡”。19世纪末,我国翻译大家严复,采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原则,把莫尔的这本名著翻译为中文的书名《乌托邦》,既贴切又形象,一直沿用至今。
该书共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他借拉斐尔之口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统治阶级的专权残暴、厚颜无耻,以及广大底层民众的悲惨处境予以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在第二部分中,他用了8个不太引人注意的标题,系统地为读者描绘出理想社会乌托邦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宗教、社会生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特征。乌托邦的政治制度是民主,强调乌托邦人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归乌托邦全岛大会和议事会。
从本质上来说,莫尔假想的乌托邦岛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特点是财产公有。乌托邦岛上物质和财富非常丰富,但为全岛公有,无论什么产品,包括吃的、用的,都汇集到每个城市几个指定的市场,家家户户到市场上领取所需的物品,不用付钱,也不用付任何代价,不受数量限制。总之,乌托邦岛实行财产公有制,人们都参与公益劳动,为了增加社会财富,各尽其能,按需分派。莫尔提出的这些设想,是充满了幻想的,在他的心目中,乌托邦岛就是一个共产主义大家庭。
《乌托邦》出版后,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迅速被翻译成各国文字,随即兴起了研究乌托邦的热潮,并陆续出现了多种乌托邦文学作品,反乌托邦的思想和著作也随之出现。这绝非偶然,任何新思想的出现,也必然会伴随反对思潮。争论的焦点是,乌托邦的理想到底能否实现?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不妨引用美国耶鲁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莫里斯·迈斯姆的一段话,他说:“历史的动力不是乌托邦的实现,而是对它的追求,可以说,没有了乌托邦就没有人类的历史。”另一个美国学者也说:每一个时代的大师对人类的影响不过300年,而莫尔的乌托邦已经是500年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已经影响了2300多年,而且其影响尚没有停止。
这就是理想主义的力量。
乌托邦实验进行时
进行时是英语语法的一种时态,包含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和过去将来进行时。按时间而论,可能是1年、3年、5年、10年甚至100年或更长,我借此来表示乌托邦的实验,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在进行中,不管遇到何种困难,人类追求乌托邦或乌托邦式的理想都从未停止。从文化层面看,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一直是人类想象的动力。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托邦》都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理想都能实现,否则就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
最早的乌托邦实验,应当是古希腊的哲圣柏拉图,他于公元前380年左右,出版了饮誉世界的巨著《理想国》,该书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哲学王”。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培养国家最高的统治者——哲学王。几乎在《理想国》出版的同时,公元前387年,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创办了柏拉图学园,亲自执教40余年,而后学园持续了900年。应该说,这个学园就是他实现《理想国》的实验田,虽然他没能培养出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哲学王”,但从柏拉图学园却走出了大名鼎鼎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推翻“地心说”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与牛顿和高斯齐名的数学家欧几里得,他们的业绩与声誉足以流芳百世。
罗伯特·欧文既是英国企业家、慈善家,又是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在自己的工厂搞改革,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新办幼儿园、小学,缩短工人劳动时间等。但他还不满足,时隔300多年后,想把莫尔的乌托邦付诸实践。他分析了各国的情况,认为还是美国最宽容,于是他不远万里,来到美国荒漠的中部,花巨款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尝试建立共产村。1825年4月,他的共产村建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还有一批牧师和知识分子来兴办教育,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一次知识大迁徙。欧文甚至宣称:“我们的原则将会从一个社区到一个社区,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国家,从一个大洲到一个大洲传布开来,直到这些原则和制度覆盖整个地球……”
可惜,欧文在美国建立的共产村并没有坚持下来,大约只维持了3年,到1830年以后,各个共产村陆续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性良莠不齐,要在短时间内改造人性是决无可能的。当人们感觉工作不是为了自己,既然可以享受他人劳动的果实,谁还会努力工作?人们不努力工作,物质怎么会丰富起来?虽然欧文的乌托邦实验失败了,但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还有一个橡树合作社,于1987年创办,拥有450多英亩土地,百来人口,财产共有,奉行平等主义,至今已快30年了。
在亚洲,乌托邦主义相对没有那么流行,但是印度却创办了一个“曙光村”(也叫世界村、地球村),被称为是印度的乌托邦实验。创办于1968年4月28日的曙光村,其创办人是一个来自法国的女艺术家,大家都昵称她为“妈妈”(Mother),她发表了宣言,制定了村宪章。在她的号召下,来自124个国家的5000多人入住了曙光村,每个人都带来了家乡的泥土,放在村子地理中心的一个大瓮中,象征着人类合一。曙光村的创建得到印度政府的支持,政府拨给了土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表示了肯定和支持。这个小型的乌托邦至今也已存续了近半个世纪,它那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和经验值得人们总结和反思。其实,在中国河南的南街村、安徽的小岗村、江苏的华西村,它们都或多或少带有乌托邦色彩。
教育必须拥抱乌托邦
莫尔凭借想象力创作《乌托邦》,一系列乌托邦文学著作和各式各样的乌托邦实验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乌托邦,想象力是构成乌托邦的核心。同时,想象力也是创造之源,世上千奇百怪的发明成果,也都是依靠人的想象力实现的。
所谓的想象力就是凭借人的思维能力,在人的大脑中构想出新的念头、新的理念、新的猜想、新的方案或图像的能力。想象力是人的最本质特征,是人与其它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人与生俱有的能力。但人与人的想象力是有差别的,想象力产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二是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要保持和发展好奇心;三是留心世事,善于捕捉新颖的、奇异的、反常的现象或事物,并经过思维的加工,使之获得新的、有价值的成果;四是营造宽松的文化环境,提倡海阔天空地想、百无禁忌地想和异想天开地想,这样才会产生想象力。
根据对人类史发展的研究和推理,人类最早的想象力源于火。我们的祖先最早也是过着与动物一样的生活,居住洞穴,茹毛饮血,生吃冷食。在原始时期,一次闪电造成了森林大火,大部分动物和先人都被烧死,一部分逃出的先人饥饿难忍,只能寻觅烧死的动物充饥,偶然发现烧死的动物比生食好吃,这就引起了先人们学会吃熟食的想象力。他们用火把生食物煮熟,既容易消化又有营养。其它动物都怕火,唯有人能控制火并学会了摩擦生火、保存火苗,应用火制造工具,进而凭着想象力发明语言、文字和一系列科技发明成果,一步一步地使人类进入到现代文明时代。
从教育的角度看,人的想象力培养主要在幼儿和少年时期,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思维尚没有定势,应该让他们的天性自由地发展。据2009年教育促进国际评估组织的数据,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而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我国小学生想象力低下,让人万分忧虑。这鲜明的对比应当引起教育界的反思,少儿想象力低下,是长期推行标准化应试教育和盲目地追求高分所致。少儿时期想象力被窒息,必然导致成年后创造能力低下,这是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中,习惯于模仿而缺少重大原创性成果的最主要原因。
纵观全球,20世纪是排斥乌托邦的世纪,相对于天才辈出的17世纪和发明成果丰硕的19世纪,20世纪显然逊色得多,这也许与想象力贫乏有关。21世纪将是以创造为特征的世纪,为此必须迎回和拥抱乌托邦,以应对人类危机四伏的困境。教育是一种超前的事业,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以培养追求真理和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富有智慧的人才为己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理应是乌托邦的事业,应当成为乌托邦的故乡。为此,必须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僵化的教育制度,构建新的人才理念,营造自由民主的育人环境,让富有乌托邦想象力的人才不断地涌现出来。
(作者系武汉大学原校长、教授,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会长,本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