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走出融资难困境的路径探析

2016-11-12 04:48袁静
中国市场 2016年37期
关键词:融资难民营企业

袁静

[摘要]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探讨了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融资难;走出困境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177

受世界经济下滑大环境的影响,国内许多民营企业正面临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的危险,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阻碍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

1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首先,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不平衡,自身存在若干缺陷。[1]许多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此外,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科技含量小、资信等级低等,也是重要原因。有的民营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内部制度管理也不健全,导致很多金融机构对企业缺乏信任,因考虑融资风险大而不愿意为民营企业融资。

其次,银行服务和贷款结构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相对容易,而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则困难;同时,资产抵押率低。贷款审批程序与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不适应。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审批程序是十分严格的,办理一笔贷款通常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左右的时间,其中要经历若干个环节,再加上担保、抵押、登记、评估、保险公证等,程序更为复杂。同时,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也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通道窄,证券市场准入门槛高,很难通过股权融资。

最后,目前,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还不完善。现行的金融制度对信贷抵押物的折扣率规定过高,使得许多民营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

2如何走出民营企业融资难困境

要使民营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首先需要全社会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大作用。我国一半以上的税收、八成以上人员的就业、七成以上的专利都来自民营经济,比如互联网经济,如阿里巴巴、腾讯,带动物流、商贸行业,提供大量就业。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从当初的国民经济的“有益补充”“组成部分”,发展到现在占据了国民经济“半边天”。因此,我们社会各界都要对这种经济形式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

此外,对不少民营企业来讲,也有不少功课要做。比如,企业应该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并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对于集团性质的民营企业,应努力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增强集团资源配置优势,增强集团融资与偿债能力,提高集团资金运作效果,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在此基础上,扩大和增加适合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2]因为融资方式和渠道选择的合理性应建立在与企业战略相匹配并支持企业投资的增长的基础上,且企业融资规模、资本结构等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运营的安全性、价值增值的可持续性。同时还要合理选择融资规划种类,企业预期有建设期长的项目应趋向中长期融资规划,如有经营流动资产的缺口应趋向短期融资规划。避免将短期融资资金用于项目长期建设资金,进而影响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和短期投资,同样的道理,如果用中长期融资的方式来解决经营流动资金和短期投资的缺口,势必大材小用,其结果将导致企业利息债务的增长,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负担。另外针对集团性质的民营企业还可考虑集团授信贷款,[3]通过集团统一授信,实现集团客户对成员公司资金的集中调控和统一管理,增强集团财务控制力,降低融资成本;更有利于取得授信支持,提高融资能力。

除此以外,民营企业还应该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来进行融资。民营企业应当多关注国家各部委关于项目融资扶持补助资金的相关政策,结合企业自身的投资项目,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的具体工作。从企业发展角度,没有投资及经营增长就没有融资的需要。目前国家十分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肯定了民营企业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民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政治环境,积极进行有价值的投资项目,争取国家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各项财政补助政策的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的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范围涵盖了5大类20多个专项,对投资大、收益适中的项目进行扶持,并指定两大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和农发行与项目单位对接,此扶持政策贷款时间长(10~20年),利息低,是企业进行大项目、大投资的首选融资方式。

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种方法。目前国家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呼声越来越高,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混合制经营意指民营

企业与国有企业应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引入战略投资者能实质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且引入战略投资无须企业支付任何利息,从财务的角度来看是比较优质的一种融资渠道。但也应该注意,企业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评估,尤其要考虑它与企业自身治理规则、战略管理观念、企业资源整合、运营与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契合等各方面的互补性,以避免“引狼入室”。

对于上市的民营企业,除了做好产品市场外,还应该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即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一起发展。只注重产品市场或只注重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是不健康的,产品市场依托的是企业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是企业的实体经济也是企业生存的命脉;而资本市场却是企业社会公众形象的体现,是企业做大做强所需资金的融资大平台。已上市的民营企业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股权再融资,如配售股份、公开增发股份、定向增发股份。但不论是哪种股权融资,一定要与公司的增长速度相结合,遵循以投定融资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融资规划。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一般要高于债务融资成本,因为债权融资的利息费用可在税前列支,具有抵税作用,但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来看,却恰恰相反,上市公司没有严格的股利分配限制,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形式上广泛采用除现金股利以外的送股、配股、暂不分配等形式,公司有盈利,并认为适合分配股利,就可以分给股东;公司盈利较少或虽有盈利但现金短缺或有更有利的投资机会,也可以少付或不付股利,股权融资不像债权融资那样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和本金,因此利用股票融资的成本反而较低。[4]虽然股权融资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但对股权融资的安排和控制会引起企业控制权失衡,社会资本的介入将改变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因此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和规范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否则任由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治理将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导致民营企业的控制权失衡。

3结论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要走出融资困境,首先必须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产权结构调整,努力开发大市场,销售大产品,释放大产能,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集团统一资金管理,提高企业的价值、核心竞争力,增强金融信贷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心,增强融资能力,增强资本市场社会公众对民营企业的认可度,吸引战略投资者的眼光,走出融资难的困境。同时国家应积极建立支持民营企业的金融发展体系,切实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尹全胜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2]刘丹,王晓品新优序融资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策略的指导意义[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8)

[3]刘磊中行唐山分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控制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4

[4]李娟基于股权融资视角的民营企业控制权失衡研究——以雷士照明为例[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融资难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论民营企业创新的载体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