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会慧
(山东省潍坊第十中学, 山东 潍坊 261031)
基于混合学习的地理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谭会慧
(山东省潍坊第十中学, 山东 潍坊 26103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混合学习成为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混合式学习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混合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思路。该研究思路以混合学习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分层分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策略分层、学习任务单分层、测评分层等为实践手段。
混合式学习;分层教学;地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广泛更丰富的学习环境。传统的学习方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信息化时代,而完全的网络学习(E-Learning)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弊端。因此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应运而生。
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混合式学习(B l e n d e d Learning)提出了自己的见解。Driscoll(2002)[1]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基于Web的技术(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的结合(或者混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和教学技术(或者非教学技术)的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视频、CD-ROM、基于Web的培训和电影)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何克抗(2004)[2]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李克东(2004)[3]认为混合学习形式上是在线学习(Online)与面对面学习(Off-line)的混合。但其更深层是包括了基于不同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不同教学媒体的混合,课堂讲授与虚拟教室或虚拟社区的混合等。
笔者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把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传统课堂的优势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课堂,还应该包含各种学习理论的混合,各种学习资源的混合(在线课程、教师面授、经验交流等),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传统教室、网络多媒体、在线学习社区等),学习方式的混合(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正式学习以及非正式学习)。
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分层教学模式,诸多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传统的地理课堂往往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降低某些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而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作业,是贯穿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必然途径。
因此在混合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针对初中地理学科特性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基于混合学习理念下的地理分层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某种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层级,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实施不同深度的教学,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下面探讨如何基于混合学习理论针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分层。
1.学生分层分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认知的差异性和兴趣的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和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根据历次地理成绩并结合平时地理课堂表现将全班学生按照1∶2∶1的比例进行划分,将全班40人合理地划分为A(优等生)、B(中等生)、C(待优生)三个层次,A(优等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对地理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具有较强的分析地理问题能力;B(中等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上进心,希望地理成绩进一步提高,地理测试成绩普遍在及格以上;C(待优生)地理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对地理成绩漠不关心,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
根据我校自主互助型特色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又把每个层级的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便于小组合作学习。A层级共12人,划分为A1、A2、A3三个小组;B层级共20人,划分为B1、B2、B3、B4、B5五个小组;C层级共8人,划分为C1、C2两个小组。每节课对小组进行测评,评价出优秀小组,进行表扬。
此外,层级的划分以及小组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动态变化,不同层级的学生可流动性变化,不同组间的学生也可流动变化,以此来激励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之后,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A层学生深化掌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要求;B层学生熟练掌握课标要求;C层学生基本掌握课标要求。因此,教学目标划分为a、b、c三层,a层目标指优等生应熟练掌握并可以深化运用的知识;b层目标指中等生掌握的基本知识;c层目标指待优生能基本掌握的较容易知识。
针对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以及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等方面相应地划分层级。例如针对a层知识,设计合作探究培养创新能力;针对b层知识,设计合作探究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针对c层知识,设计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3.教学策略分层
基于混合学习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分层分组为前提,通过整合传统课堂和在线学习,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推进(见图1)。
基于问题合作探究模式。A层学生基础较好,通过自主学习、资源助学已将基础知识掌握,因此在合作探究的阶段需要教师提出具有深度和难度的探究性问题,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化掌握课标要求,并鼓励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新问题,发散思维。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推进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但城市污染也随之而来。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一些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破坏了生态平衡,最终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雾霾污染、噪声污染等。这些污染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质量,给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基于任务驱动探究模式。B层学生基础一般,通过自主学习、资源助学并不能完全掌握基础知识,需要进一步结合学习资源、微课视频等辅助手段巩固基础知识。因此合作探究阶段教师应明确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督促学生掌握课标要求。
图1 混合学习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微课自主学习模式。C层学生基础较差,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是该层学生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基于重要知识点设计好微课,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在线测试等环节,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这样的分层教学模式,既有学生自学、教师讲解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又有微课助学、在线测试、学习社区等现代教学手段;既有在线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又有学案、课本等传统纸质学习资源;既有在线学习方式,又有面对面经验交流方式;既有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正式学习方式,又有网络平台经验交流、智慧社区等非正式学习方式。这些都体现了混合学习理念在初中地理分层教学中的应用。
4.学习任务单分层
教学策略的分层要求教师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上也要相应地分层。
A层学习任务单注重知识的提炼和提升,对于基础知识可以采用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架构认知。合作探究题目选取教学重难点,结合地图并以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呈现出来。突出对地图的综合利用,锻炼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亲手绘制简单示意图,加强学生对析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另外,可附加课外拓展知识,增强地理趣味性。
B层学习任务单注重知识的提炼和对基础的把握,采用填图的方式,强化学生识图、忆图能力的培养。合作探究题目难度不宜偏高,但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地图,重点培养运用地图的能力。
C层学习任务单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采用填空、填表、填图的方式,强化识图和忆图的过程。任务单设计要结合微课的制作,便于C层学生反复观看。
案例1:八年级上册湘教版“辽阔的疆域”知识点分层学习任务单设计表
A【自主学习】1.中国领土四至点填图。2.读出四至点的经纬度。【合作探究】1.估算东西端、南北端跨多少经度和纬度。2.计算中国东西宽多少千米,南北长多少千米。3.东西、南北跨度大各自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原因是什么?【微课助学】“中国的疆域”视频欣赏。【知识提升】辽阔的疆域对我国气候、地形、经济等方面有什么影响?【知识总结】绘制本节知识点的思维导图。B【自主学习】中国领土四至点填图。【合作探究】1.读出四至点的经纬度,估算东西端之间、南北端之间分别跨多少经度和纬度。2.东西、南北跨度大各自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微课助学】“中国的疆域”视频欣赏。【知识提升】辽阔的疆域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知识总结】绘制本节知识点的思维导图。C【自主学习】中国领土四至点填图。【合作探究】1.读出四至点的经纬度,了解东西宽还是南北长。2.东西、南北跨度大各自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微课助学】微课学习“图说中国的疆域”。【知识总结】完成基础知识自测题。
5.测评分层
为了避免在测评时存在一刀切的情况,采取“分层评价”的方式,包括测试分层、课堂评价分层、自我评价等。
测试分层。A层试题难度最大,重点考查学生地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能力;包括能力提升型、知识迁移型、基础达标型题目。B层试题难度较大,立足基础知识,对重难点进行考查;包括能力提升型和基础达标型题目。C层难度最小,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基础达标型题目为主。
课堂评价分层。以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主,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及时掌握新知、与师生交流等方面。不同层级的学生关注课堂表现侧重点不同。对A层学生重点关注思维的发散,知识的迁移等能力方面;对B层学生重点关注合作交流态度、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重点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某一阶段的综合表现打分,并提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分层评价”体现混合学习理念下的评价体制,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也关注学习过程,把评价体制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另外,“分层评价”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达到预期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文是基于混合学习理念下的地理分层教学实践研究。该研究以混合学习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分层分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策略分层、学习任务单分层、测评分层等为实践手段。混合理念下的地理分层教学,既有对传统地理教学的传承,又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既可以“因材施教”,又可以“因人施教”。以混合学习理念为突破口,最终实现“差生向中等生的转变,中等生向优生的转变,优生向优秀生的转变”。
[1] Dirscoll.M.Blended learning: Let’s get beyond the hype. Learning and Training Innovation[R].2002.
[2]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5-10.
[3]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8):1-6.
[4] 李偏,徐从安.地理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J].地理教学,2014(5):38,27.
[5] 伍成贵.浅谈分层教学在地理课堂提问中的有效实施[J].科教文汇,2012(3):77,84.
[6] 王向阳.初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36-37.
[7] 王保龙.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A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