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016-11-12 01:51赵建军
中国科技论坛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绿色体系生产

杨 博,赵建军

(中央党校哲学部,北京 100091)



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杨博,赵建军

(中央党校哲学部,北京100091)

随着绿色生产、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的发展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绿色化改变就成为重要基础和支撑。绿色技术就是减少能耗、减少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环境友好技术,包括低碳技术和循环技术,因此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一个技术群。要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政府、研发机构、技术中介、金融机构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就要往绿色创新的方向转变。为实现这一转变,就需要绿色创新体系内建立激励政策制度、现代市场制度、社会参与制度、文化环境制度以及法律制度,引导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

绿色生产;技术创新体系;绿色技术创新

1 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提出及内涵

生产方式一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经济学概念,其含义经过了一个由多义到一义的过程,但始终是关于物质生产的演变。最早的一义是在1938年的斯大林著作《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提到:“生产方式是既包括生产力也包括生产关系的,两者在物质生产中统一[1]。”在那之后学者普遍接受了这一定义,如今张卓元的《政治经济学大词典》关于生产方式的定义是:“生产方式定义为在社会生活中为获取生活物质资料的取得方式,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体系。一般把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内容叫做生产力,社会形式叫做生产关系,即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也就是说生产方式就是物质谋得方式与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能动统一[2]。”

1.1绿色化提升了传统生产方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3]。”这标志着中国开始由“四化同步”进化到“五化同步”的战略发展意图,意味着我们要把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式,绿色化作为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提升的结果,就会不断提升生态友好度,逐渐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协同发展。绿色化体现在经济发展、生活方式、体制建设和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但在经济发展领域,绿色化指的就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一种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利用率高的新型生产方式。综上可知,绿色化在经济领域就是生产方式绿色化,其可带动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增长点。

生产方式绿色化相对传统生产方式,是一种从思想意识到实践行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物质生产本原问题上的一种提升。这是因为相对传统生产方式,在绿色化的前提下我们就要把经济社会放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经济社会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传统的生产方式将经济社会从生态环境中剥离出来,这就直接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对立。但是生产方式绿色化是既要利用生态环境的工具性还要承认其价值性,将经济社会发展置于生态总系统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哲学内涵

生产方式具有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双重意义,绿色化的生产方式相对以往的生产方式,也将在这两方面全面影响生产方式,使新的生产方式实现全面的绿色化升级。在物质生产方式方面融入绿色化思想,相对传统环境治理的生产末端处理,绿色化将在物质生产的全过程,生产产品的生命全周期考虑到物质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将循环、低碳的思想引入物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使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做到对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消耗最低化;在社会生产方式方面,绿色化的社会生产方式将生产关系由单纯的社会关系加入其与自然关系,单纯考量人类自身的生产发展到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加之社会关系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将自然生态融入社会生产的考量中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因此生产方式绿色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生产方式;是一种惠民的生产方式。

绿色化是要将经济社会与自然协同发展,其核心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全方面。通过系统化地推进生态文明可以将空间、产业和区域进行联动,以市场化推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形成和谐发展;还要打破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方式,从生产的源头堵住污染,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产方式绿色化是一种积极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着眼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生产方式。其追求的是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即“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产方式绿色化是一种惠民的生产方式。绿色化的要求本身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而现阶段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绿色产品已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通过生产方式绿色化既可以保证生态环境的适宜性,又可以大力推进绿色产品的生产发展,因此生产方式绿色化就是改善和普惠民生的生产方式。

2 绿色技术创新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内在驱动力

2.1技术创新改变生产方式

技术对于社会生产的推动作用在当今已成为公认的重要力量,技术的进步对于人类社会生产与社会进步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始社会人类对于“火”的使用,使人类开始进入了“文明”时代,也开启了人类对于自然支配与开发使用的开端。随着人类对于石器的利用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又相对旧石器时代社会生产有了飞跃式发展。后期,人类对于青铜器的冶炼技术的发现、发展与成熟,也正式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关系发展到了“奴隶制”的生产方式时代。随着金属器皿技术的发展,人类又经历了农耕文明的最高阶段——“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

随着蒸汽机、内燃机、鼓风机等新式工业技术的出现,工业化时代随之而来,人类就此进入到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至此,粗放式、大规模、大消耗、大产出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一直发展至今。后又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的生产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文明程度。由此可见,技术的更迭对于生产方式的改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技术的更迭更是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因此,技术的创新可以改变生产方式。

在面临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困境之时,人类生产的绿色化需求出现在未来工业发展的面前。绿色化的生产方式对于绿色技术的需求也变得十分迫切,由此绿色技术创新也将会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驱动力量。

2.2绿色技术创新以及其对生产方式绿色化实现的驱动作用

技术创新体系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基础设施、外界互动这五方面的要素组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到:要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为基础、各方面的科技主体互相联系并有效互动组成的社会系统作为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现在,中国已经是由政府、高校、企业、各科研院所以及各个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以促使科技与市场相结合,加快加强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品转化与产业形成,突破机制间壁垒,加速转化,使技术创新可以有着实质性的进展。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技术创新指的就是绿色化的技术创新,其本质就是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就是基于技术创新体系内,将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定格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实现劳动方式和社会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共处且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继续快速发展的技术创新。

成功地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第一,绿色技术创新可以有效实现经济转型的需求。中国现在面临的是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压力大的窘况,而传统的技术创新大多只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这就进一步加重了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而绿色技术创新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同时以绿色技术创新为引导,将引领中国产业向着绿色化方向的成功转型。第二,绿色技术创新可以很好地加快生态文明转型。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反思高污染、高消耗发展结果的产物,而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向就是循环技术与低碳技术,这其中包括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态补偿技术等,就是针对工业文明问题的举措。第三,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目标。绿色技术创新的目的就是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这些都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绿色技术创新是有利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功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就是在快速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的进程,即绿色技术创新就是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核心驱动力。

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重点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实现劳动方式和社会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共处且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继续快速发展的技术创新,其是要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利用与减少废弃物排放,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而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也是生态文明的时代表现,是一种以生态文明为价值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要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就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只要有了绿色技术的创新,“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4]”,以此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就提到“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5]”。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6]。”总之就是依靠绿色技术的创新来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是绿色技术的创新驱动了生产方式绿色化。

2.3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实现的具体方式

(1)绿色技术创新带来经济增长驱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目前学者研究的实现技术创新的作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希克斯的诱导性创新;一类是熊彼特的创新内增加说。希克斯认为是由于资源的稀缺而引起的价格变化导致的技术变革的诱导性[7],技术创新是由于生产成本的变化导致的。熊彼特则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是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结果[8]。不论是哪种观点,技术创新都可带来利润的增长,不论是生产成本的降低还是利润的直接最大化,利润增长的最直接结果还是经济的增长。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现有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生产的成本也变得相对越来越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加入对这些问题的考量。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欧盟的“欧洲2020战略”、德国的“工业4.0”以及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这些都是各个国家为应对工业化问题提出的战略发展计划。其目的都是如何实现自己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因此无一例外都将“绿色化的技术创新”加入到了自己的计划之中。可见绿色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经济增长极,要实现经济的增长也必须要有绿色技术创新的加入。因此,绿色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单纯的“经济增长”就可以驱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

(2)绿色技术创新带来全方位收益效益驱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技术创新一般是出现在市场面临困难或者是把握市场出现重大机遇的时候,可以通过化解组织或者是产品面临的危机,实现生产条件的重新整合,建立起高效率、低能耗的生产经营系统,这是一个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过程。技术创新是推动和实现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力,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技术创新可以实现技术到经济的质的飞跃,没有技术创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收益递减的世界[9]。同样,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方式也是通过收益的增加来驱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但这个收益已不再是简单的经济收益,它还包括环境收益和社会收益。在资源能源日益紧张、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绿色化的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也早已是顺势而为。传统生产方式的单维度技术创新严重制约生产方式绿色化,而新型的绿色技术创新是可以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的技术创新观,这里面既有可持续发展的效益观,还有推动绿色化发展的责任观。因此,绿色技术创新是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效益观和推进生态平衡的责任观两方面驱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的。

3 以绿色制造为核心构建绿色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3.1绿色创新体系的建设目标

技术创新体系是一个集各种创新要素于一身,且各要素间协调共进的系统网络。“以绿色制造为核心构建绿色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本身也是一系列创新要素的组合与相互关联所组成的网络。而在创新要素技术以制造业的主体——企业为主体、研发机构为新技术的生产者、技术中介为技术扩散者、政府为体系网络的协调者、金融机构为创新体系提高金融枢纽等要素相互作用。传统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运作方向却仅仅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忽略生态效益,这就会进一步增加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绿色创新体系的建立就必须是实现绿色制造为创新目标,各要素间相互协调发展的体系。

3.2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组成架构

企业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直接面向市场,从事商业活动的机构。只有企业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才会以最快的速度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可以商品化的产品。这是创新网络中其他机构都无法做到的,也只有企业才可以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10]。企业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也是绿色技术创新最直接的利益受益者。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者,是绿色技术创新的开始者和实施人。其在客观上不断增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知识的积累,在国家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中不断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开发与技术生产,并为社会提供可进行创新的人才。在熊彼特看来绿色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发生作用的阶段就是在新技术的扩散阶段,当新技术的扩散已经完成的同时,新技术对于经济的刺激也就结束,这就开始引导创新主体开始更新的创新探索。因此没有技术中介机构的介入,创新成果的转化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甚至就会使成果胎死腹中。各国都把中介看做是技术推广的重要路径,其实研发单位与企业间的桥梁,是知识商品化的场所,政府是整个创新网络的协调者。由于创新体系中各个要素间的利益诉求是不同的,因此政府的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政府就应该在国家创新能力低时出台好的刺激政策,刺激创新。在创新能力高时就应该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创新效率的实施。政府还要引导正确的创新方向。金融机构逐渐变为创新的经济体系的枢纽,因为现代创新的资金来源已经不再是单一来源,有可能是多方面的来源,这就凸显了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政府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的管控来引导创新的方向。企业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筹集创新所需要的资金。研发单位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完善支付手段,保障自身的紧急利益。 随着市场对于经济的影响不断地扩大,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也逐渐变为一个复杂但又高效的网络系统。

3.3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绿色技术创新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质就是以新能源技术、数字制造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这些绿色创新技术为依托,导致社会生活与生产的重大革命。其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解决“后碳”时代的生产与经济增长的问题。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也被称作是“中国的工业4.0”,是典型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针对制造业所提出的创新战略计划,计划通过信息、生物、纳米、新能源等技术的相互交叉影响是实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价值增值方式和工业化水平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推行绿色技术创新,强化制造基础,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绿色制造,提高自身的全球竞争力;要实现创新驱动代替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彻底改变粗犷式生产向集约式绿色生产的方向转变。总之,“中国制造2025”也是要实现以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驱动下的生产方式绿色化的转型。“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有三个:新能源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和智能化技术。

第一,新能源技术。能源是一切生产的基础,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动力,也是工业时代可以实现如此成果的主要原因,但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也是现在环境问题如此巨大的主要原因。化石能源的消耗一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二是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使人类发展不可避免地遇到能源短缺的危机。而所谓的新能源技术是指以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利用来开发能源的技术;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使用完了以后还能不断产生的能源,主要包括大型水电、传统的生物质能和新兴的可再生能源,这种能源的特点就是几乎用之不尽、取之不尽,但是资源分布十分广泛,对环境的影响却十分小。2010年中国的新能源已经成功引入了490亿美元的投资,这已经超过了当年全世界在新能源领域总投资的三分之一,而且中国在2010年已经是全球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装置最多的国家。预计2020年前,中国可以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到达15%,核电消费为2.3亿吨标准煤;203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在20%;2050年达三分之一上。

第二,数字化制造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是指在制造业领域实现计算机、网络、科学管理相互交叉、融合、发展和应用的技术,它可以实现个性化生产及多元化制造,最为典型的就是3D打印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院士这样描述3D打印:3D打印技术会明显提高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控制能力,这几乎就是一种很理想的手段工具,可能在将来我们会遇到难以预料的一种方式来永远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相对传统的制造技术都是“削减材料”,3D打印却是一种“增加材料”的制造技术,这样3D打印技术就有了生产周期短、节约资源的优势,很可能会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里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生产工具之一。

第三,智能化技术。现在智能化技术最为集中的就是实现智能地球。所谓智能地球,就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地球上行行业业、方方面面的全面链接,是互联网+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实现“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重要整合,是地球上信息的快速传递与连接的重要方式,可以更透彻地感知,随时测量、传递信息,2009年美国发布《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和《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就是志在推进互联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整合。2009年欧盟发布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该图系统详尽地描述了物联网战略的路径与关键技术。2010年,日本发布了《智能云研究会报告书》,其目的是想通过云服务推动全社会系统,来实现巨量知识与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中国国家科技部在2011年发布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该规划中也提出“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网络终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中国要全面发展智能电网、智慧城市、智慧工业以及相关的智能感知与交互技术,目前已有 154 个城市计划要实施智慧城市建设。

技术创新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进而对于经济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而且是对产业的结构调整有最突出和直接的作用,这是对物质生产与社会生产有着双重的发展利益。因此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合理建设一定可以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将会是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突破口。

[1]斯大林选集: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2.

[2]张卓元.政治经济学大词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中央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EB/OL].(2015-05-06).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yg/2/Document/1436286/1436286.htm.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4.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22.

[6]习近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J].乡村科技,2013(03):5.

[7]何爱,曾楚宏.诱致性技术创新:文献综述及其引申[J].改革,2010(6):45-48.

[8]刘奇.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0(21):12-13.

[9]赵建军.绿色发展动力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86.

[10]冯之浚.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

(责任编辑沈蓉)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for Production Mode Going Green

Yang Bo,Zhao Jianju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Beijing 100091,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produc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as a national strategy will change.The nature of green technology is low-carbon technology and circular economy technology.To build a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element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such as business,government,research institutions,technology intermediarie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is also required to change to green innovation.To achieve this transformation,linkage of incentive system,the modern market system,social participation system,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and the legal system need to be created internally,which will guide the green technology with the aim of a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Green produc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Green technical innov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绿色技术范式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14AZX007)。


N031

A

猜你喜欢
绿色体系生产
绿色低碳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