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丽 贾东明
摘 要:在我国大力开展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惊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数量已经从最初的一百多所增长到现在的几千甚至几万所。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途径。本文研究探讨了我国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这几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性和实施要点。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适用性;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42-2
1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就读高职院校,使得高职院校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随之而来的是高职院校出现了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毕业生过剩和就业难等问题。高职院校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了当前研究的重点。
为了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包括《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等,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高职院校开始积极探索各种人才培养模式。
1.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在双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合作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学校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有的放矢的招收了这批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了解企业的情况,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更加合理地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
1.2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也是一种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现代学徒制”具有五大特征:一是“双主体”,即学校和企业两大主体;二是“双身份”,即学员具备学生和学徒两种身份;三是“双体系”,即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和实施课程体系;四是“双导师”,即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组建教学团队;五是“双标准”,即培养质量要同时符合学校学业标准和企业学徒标准。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3 “分层教学式”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高中和大学的扩招,高职院校的招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具体表现为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学实施困难等,这就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分层教学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其具体实施办法是首先学校在学生入学后组织进行摸底考试,结合学生的高考成绩和毕业后的志愿,把学生分成多类班级开展教学。例如把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准备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编排为A类班,把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编排为B类班,把毕业后准备继续升学的学生编排为C类班,分班之后教师再依据各类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1.4 “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目前的教育模式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两难处境而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首先通过企业调研,确定毕业生面向的主要岗位;针对具体的岗位,确定对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最后,通过“以证定课”的形式,确定与该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的课程内容,建立针对职业资格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适用性对比研究
上述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各有各的特点和适用情况,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需要了解每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实施背景,选择适合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性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良好的校企合作方式,但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充分的合作和沟通。
2.1.1 学校要充分行使管理的职能
在课程设置上,要和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确定整体的课程设置;在教师配备上,要将教师送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学生管理上,要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2.1.2 企业要加大对订单培养的支持力度
首先,企业要和学校进行充分的沟通,将自己的最新需求反馈给学校,帮助学校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其次,企业还应经常选派经验丰富的员工到学校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提前了解企业的情况;另外,要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便于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2.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性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由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有行业和专业限制,而校企双方如何紧密合作,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学生和员工四方共赢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探索与完善:
2.2.1 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分成三段来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专业能力掌握阶段和专业能力验证和提高阶段。
2.2.2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校要强化实践教学,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紧密衔接,同时要经常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2.3 完善专业管理机制
包括建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学校、企业和家长三方信息沟通制度,最后还要做到规范的档案管理。
2.3 “分层教学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性
“分层教学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就业的必然途径,要保证“分层教学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3.1 专业适用性
“分层教学式”人才培养模式适用于岗位分层比较鲜明的专业。基于不同的岗位层次,确定不同层次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
2.3.2 建立完善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真正达到分层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不适应自己所在层次的学生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实行层次上调制度。
2.3.3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分层教学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面向企业的不同岗位层级,因此,要进行充分的企业调研,确定岗位层级的划分,进而针对不同的岗位层级进行学生的分层和培养。
2.4 “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性
“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以证定课”的模式,力求将人才培养与专业相关从业资格证相对应,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4.1 专业适用性
这种基于职业资格证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求该专业有规范的职业资格证管理体系。
2.4.2 兼顾学生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注重了实用性,但如果单纯从职业资格证的角度出发构建课程体系,会导致学生在其他专业知识上的欠缺,因此,在注重职业资格证所需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其他专业知识的传授。
总之,高职院校要认真分析每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性,从而制定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解决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邓霞.“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5(2),13-15.
[2] 欧阳波仪,吴小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育,2015(7):62-64.
[3] 董乃谦.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分层教学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 左锦静.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轻工科技,2015(10),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