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并非真正的利好,而是“僵尸企业”的苟延残喘,是一场寻找买单者的财务游戏。
叶檀
在20世纪90年代,债转股似乎解决了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解决了国有企业的高负债,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承接了一切,最后还能实现盈利。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观点。20世纪末经济危机的解决路径是通过提振房地产与汽车消费,通过加入WTO实现去产能,最终银行与国企上市,通过牛市稀释了“脏水”,而不是靠债转股这种掩人耳目的伎俩。
债转股的本质是玩弄资产负债表转移的把戏。马靖昊表示,银行将债权换成投资,企业将债务转为资本。具体表现为:银行将“贷款”科目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企业将“长期借款”科目换为“股本”科目。银行和企业的财务报表双双被扮靓,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将这笔贷款从资产负债表的信贷栏抹去,避免其成为不良贷款,使盈利受到影响;企业杠杆被降低,再没有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这个看上去近乎完美的计划,却没有被普遍推行,原因是不到万不得已,银行不会走这一步。首先,法律上行不通。按照现行《商业银行法》第42条,借款人到期不归还担保贷款的,商业银行依法享有要求保证人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或者就该担保物优先受偿的权利。商业银行因行使抵押权、质权而取得的不动产或者股权,应自取得之日起2年内予以处分。
高盛高华证券报告分析,银行可能会通过表外实体(例如投资实体和合资企业)持有债转股,从而降低资本支出。对银行盈利的初步影响可能有限,因为来自正常贷款的债务不需要额外计提拨备。其次,银行作为债权人的优先权利被剥夺。债权优先于股权,银行从债权人变成债务人,并不是什么利好。当然,有人会认为,这比出现坏账好。但既然走到了债转股这一步,说明这家企业缺乏正常的现金流,甚至连支付利息的能力都没有,即使银行作为股东,企业也难以起死回生。
熔盛重工已经完成了债转股,从其2013~2015年历年年报中可以看到,企业净流动性资产情况大幅恶化,员工数量也从数万人降低至几百人,但这家企业竟没有破产,原因何在?截至2016年2月,熔盛重工负债总额上升至226亿元,中国银行是其最大的债权方,债务总额为63亿元。发行股票债转股后,中国银行在总股本中的持股占比将高达14%,居第一位。而笔者查看更名为华荣能源的股价,没有任何起色,中国银行这个大股东显然难以脱身。最后,债转股想要成功,只有让企业经营出现起色或是股价大幅上升。有人已经把债转股当作利好大肆炒作,如果没有赢利的真正上升,所谓债转股就是债务杠杆从企业、政府转移到银行、股市,如果情况糟糕到股市也炒作不起来,只有维持高流动性这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