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 宇 唐志哲
让课题成为构建幸福课程的基石
文/唐 宇 唐志哲
“课题”就是要尝试、探索、研究或讨论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把课题解释为: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
中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孟万金教授指出:“创建幸福中国,基础在人生幸福,关键靠教育。”追求“幸福”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存、奋斗的终极目标,也是学校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苏联著名教育思想家、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讲:“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归纳起来,只有让学生感到幸福的学习才有意义,否则一切教育活动只会扼杀孩子们的天性。正因如此,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让课程建设回归教育的本质,即引导学生体会建构生命的意义和幸福感的过程;要让课程建设实现教育的根本价值,即为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只有这样,学生的幸福指数才能真正提高,进而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是成都高新区引进石室中学品牌,石室中学派出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按国家级示范性学校标准打造的与世界一流经济园区相匹配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具备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天府新城公办第一品牌高完中。近年来,学校围绕“中学‘人生幸福’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的课题展开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课题是由石室天府中学唐宇校长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后获得批准立项的课题,同时该课题也是成都市科技局批准立项的重点课题。课题宗旨为“愿为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通过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确立核心育人理念,在其指引下将现有的、潜在的、可改观的条件进行整合,使学校的教育“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和谐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学校为学生发展提供最大限度的成长基础,进而为其获得人生的幸福奠基。
>>校长、党委书记唐宇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明确并验证“人生幸福”课程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总结提炼其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原理,提升学校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探索课程的有效实施与管理评价的基本要素、途径和策略,制定较为完备的课程规划,构建相对成熟的课程结构,编制可量化实施的课程标准并形成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通过对幸福教育课题的深入研究,全力深化教学改革,切实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创新学习方式,规范课程评价和完善评价制度,不断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改工程提档升级。期待学校通过教育实践(人生幸福课程的设计实施),为每一个孩子人生幸福打好基础;帮助每位孩子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在实现幸福课程过程中,体验教育的幸福。
人生幸福课程建设的顶层认识依据顶层设计的理念与方法,结合中小学校课程建设的相关实践,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人生幸福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主要是做三件事情。一是对学校发展,尤其是学校课程发展的文化之根和现实基础进行全面梳理。二是定位 “顶层”,对学校的育人目标和核心教育理念进行准确定位。三是进行 “整合”,对学校课程建设的各个层次、环节、方面和要素进行统筹规划,进而形成学校人生幸福课程建设的顶层认识。
人生幸福课程建设的整体结构一套完善的幸福课程体系,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课程架构来支撑贯穿,否则各课程将失去主心骨,无法在实施过程中实现课程之间的互动效应。因此自研究开展起,学校就通过细化研究,逐层推敲,彼此借鉴,最终实现一个全面、有差异、有层次的完整课程系统。
人生幸福微型特色课程开发学校切实树立“尊重差异、发掘潜能、面向未来、突出能力、综合发展、学会选择”的质量观,帮助学生在中高考“立交桥”上发现和呵护自己的优势,选择有利于发挥自我潜能的道路,并学会有价值地跨越中高考“立交桥”。为此,针对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十二种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挥个性特长,学校开发了多种特色课程。
幸福教育的教学特色营造 为了让学生幸福成长、快乐生活,学校积极营造幸福教育氛围,让常规课程幸福化,幸福生活课程化。深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宏观模式——差异化教学,微观模式——参与、体验式教学”营造幸福教育特色。
人生幸福课程实施的运行机制共同探究课程管理评价的标准拟定、机制建立,进而明确课程之于学生发展的作用和社会价值、现实意义,探索幸福教育的课题体系。
>>四川省青少年科创大赛在我校举办
课题准备阶段 召开课题筹备会,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实验校、试验基地的成功案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广泛征求意见,选择研究方向与基本方法,制定课题研究方向,提出课题研究操作计划,向课题组中心申报课题项目,课题正式开题。
课题实施阶段 主要开展以下五个方向的课程教育实践。
寻找适合本课题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幸福生活是人类追求的目标。身为课题研究的当事人和对象——教师和学生,首先有幸福的真切感知能力。因此,首先加强幸福教育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人生观,提高师生对幸福的认知水平,提高追求幸福的能力,才能为学生的人生幸福打好基础。
创造适合本课题发展的外部环境。开展幸福校园实践活动,设立教师与学生幸福中心,有效创设幸福教育的学习环境,营造幸福教育的学校文化氛围。
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描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因此,必须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机制建设,引领教师科学发展、科学施教,让广大教师感受到从事教育事业的幸福。
深化教育改革,加强课程建设。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但教室绝不能成为拘囿教师教学的空间,而应更多地成为教育教学发生的场所。课程是课堂的核心,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兴趣活动,探索幸福教育的课题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各种校本课程加以整合,并将科技创新思维贯穿始终,同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学习权。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用评价手段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创新教育理念,为教师和学生打造合理的评价机制。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强调能力的多元性建构,使评价重视知行统一,指向学生的自由、和谐和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幸福力和生命质量。因此,评价目标应全面化,德智体美劳并重;评价结果应等第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重心应重视形成性,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评价标准应重视发展性,横向与纵向相结合。
另一方面,学校逐步实施考教分离,在年终绩效奖励方案里进一步增加教学质量的比重;进一步改善现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高考评价和竞赛评价不仅仅看重过程,更要看重质量与结果;教师个人业绩考评中进一步突出教学与科研两条主线的比重;提升班级与班主任评估中教学成绩的比重,让教学成绩占主导地位;加大对教学有特殊影响力的教师个体与团队的表彰力度;通过评估体系的杠杆引导大家都关注教学,都为提升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中期总结与深化阶段 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资料,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提出改进措施。利用反证法对学校的教育行为进行验证和推敲,进行逆向推理,讨论与素质教育理论是否相抵触,与师生的体验是否相吻合,从中找到最佳方案,进行实施。
总结提升阶段 对学校开展的各项课题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集中梳理研究中积累的资料和产生成果,通过研究讨论提炼出对课程的认识,挖掘其中典型案例、事件,整理研究收获,逐步形成最后的课题报告与理论文集;整编校本教材与研究成果文集。
依据学校的区域优势、发展态势、学生的实际概况,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育人目标及要求,学校的育人理念是:为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从育人理念出发,学校课题初步获得了以下两方面的成果。
认识性成果 一是完成了学校“人生幸福”课程建设的顶层定位。
自学校的“中学‘人生幸福’课程的构建与实践”课题提出后,唐宇校长组织课题组成员广泛学习,咨询专家,深入研讨,反复论证,多次提炼,不断升华,最终达成共识,确定了学校“人生幸福”课程的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完成了课程建设的顶层定位。
有了课程建设的顶层定位,学校的课程建构与实施便有了灵魂。教师一路走来,少了随意,多了方向;去了庞杂,有了系统;不再零散,不断整合;杜绝粗浅,走向深刻。
二是确立了“幸福教育”的核心育人理念(核心价值观)。
育人理念是学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对学校发展所选定的总的教育方法与目标,作为一所学校来讲,育人理念就是确定一整套的既符合国家总体要求,又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思想。它确定了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总的纲领,可以说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所在,它明确了作为一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人才的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所制定的人才规格与标准。结合学校办学思想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校的核心育人理念可解读如下:幸福教育(一个词);为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一句话);尽性自乐、锦绣人生(一个对偶句)。
三是构建了学校“生命三态‘人生幸福’”课程结构模型。
学校本着“面向全体,差异发展,和谐发展”及学校“愿为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的核心育人理念,立足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三种关系,初步构建了“生命三态”的课程体系结构模型。
实践性成果 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及育人理念,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要求及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学校开展了“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定制化、综合化”的特色课程。
在各级领导与专家的指导引领之下,通过学校师生和衷共济,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为艰辛的付出得到回报而欣慰之际,我们不得不保持清醒——幸福研究之路仍漫长,有待大家再接再厉。
一是校本教材的使用与完善不能停步。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根据幸福教育课程规划,学校将把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广应用,使之更具体化,更具实践操作性。
二是进一步完善课程的评价制度与管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是学校教师在新的发展规划中正呈现梯队成长良好态势,但是全员教师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期望通过教师自身努力,加之各级领导、专家的支持,拓宽不同类型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为幸福教育研究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
在今年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幸福教育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层面,细化到具体的工作与活动中,真正将幸福研究的成果在实际运用中检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