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冲 上海铁路局上海站
上海南站西端咽喉区站场改造研究
崔 冲 上海铁路局上海站
通过论述上海南站西端站场情况,以及上海南站现行接发列车及到发线运用情况,分析得出上海南站西端咽喉区存在的问题及改造的必要性,并提出上海南站西端咽喉区改造的建议方案。
铁路站场;咽喉区;进路交叉;改造
车站咽喉区是车站两端道岔汇聚的区域,是车站行车作业及调车作业必经之地,也是车站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咽喉区的布置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作业的安全、效率以及接发车能力,同时影响到发线使用的均衡性。本文通过论述上海南站西端站场情况,以及2016年“1.10”调整列车运行图以后上海南站接发车及到发线运用情况,分析得出上海南站西端咽喉区存在的问题及改造的必要性,并提出上海南站西端咽喉区改造的建议方案。
上海南站按等级为一等站,按技术作业为区段站,按业务性质为客运站。西端与莘庄站相邻,东端与上南动车所相邻。上海南站西端站场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南站西端站场示意图
上海南站现共有12条到发线,其中8道用作非客车到发线及机车走行线,11道及Ⅻ道用于接发上海南-金山卫的城际动车组列车,其余到发线用于接发回空动车组列车及旅客列车。
2016年“1.10”调整列车运行图以后,上海南站图定开行列车共106对,其中旅客列车83对,其他列车23对。旅客列车包括始发终到直通旅客列车34对 (直达特快旅客列车3对、特快旅客列车7对、快速旅客列车24对),始发终到管内旅客列车36对(金山城际旅客列车36对)。中转旅客列车13对(直通旅客列车10对:直达特快旅客列车1对、特快旅客列车2对、快速旅客列车7对,管内旅客列车3对:快速旅客列车2对、特快旅客列车1对);其他列车包括回空动车组列车12对,行包专列3对,单机5对,动检车3对。2016年“1.10”调整运行图以后,上海南站列车进路图如图2所示。图2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不同编号的到发线,其中金山城际旅客列车日常开行情况与周末开行情况有所差异。
图2 上海南站列车进路图(2016.01.10实行)
从图2可以得出,在上海南站12条到发线中,除去用作非客车到发线及机车走行线的8道外,9道及10道一昼夜接发列车的次数相对于其他到发线而言明显较少,其接发列车通常为停站时间较长的列车。车站值班员在作业中如此安排到发线运用的重要原因为:从图1可以得出,上海南站8道、9道、10道的接车进路与11道、Ⅻ道的发车进路存在交叉;此外,从图2可以得出,11道、Ⅻ道一昼夜接发金山城际旅客列车的次数较多,尤其是在6∶00-21∶00时间段内,金山城际旅客列车的到发较为密集,办理11道、Ⅻ道的发车进路次数较多。因此,车站值班员在作业时安排9道及10道一昼夜接发列车的次数相对于其他到发线而言明显较少。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上海南站接发车作业的安全及效率,降低接发车能力,同时降低了上海南站到发线运用的灵活性。
此外,2016年“1.10”调整列车运行图以后,上海南站图定开行列车共106对。而通过写实计算得出的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南站接发车能力已经难以满足现行列车开行需求,同时能力紧张的局面会增加车站接发车作业的风险。因此,为了保证上海南站接发车作业的安全,提高上海南站接发车作业的效率及到发线运用的灵活性,缓解上海南站现有接发车能力紧张的局面,有必要对上海南站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扩能改造。
图3 咽喉区改造后上海南站西端站场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文给出的咽喉区改造建议方案为在Ⅶ道和8道之间增设78/80号道岔以及一副菱形交叉,从而与34/ 36号道岔组成交叉渡线(道岔编号如图3所示,其余道岔编号未在图3中标出)。按此改造建议方案对上海南站西端咽喉区进行改造后,8道、9道、10道的接车进路与11道、Ⅻ道的发车进路交叉即可消除。改造完成后,不仅可以增加上海南站接发车作业的安全性,提高上海南站接发车作业的效率及到发线运用的灵活性,同时能够有效缓解上海南站现有接发车能力紧张的局面。
本文论述了上海南站西端站场情况,以及2016年“1.10”调整列车运行图以后上海南站接发车及到发线运用情况;通过分析得出上海南站8道、9道、10道的接车进路与11道、Ⅻ道的发车进路存在交叉,这一情况不仅影响上海南站接发车作业的安全及效率,降低接发车能力,同时降低了上海南站到发线运用的灵活性。此外,结合上海南站接发车能力难以满足现行列车开行需求的现状说明上海南站西端咽喉区存在的问题及改造的必要性;并提出上海南站西端咽喉区改造的建议方案,即在Ⅶ道和8道之间增设78/80号道岔以及一副菱形交叉,从而与34/36号道岔组成交叉渡线。本文的研究可为上海南站站场改造及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1]杨浩.铁路运输组织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李海鹰,张超.铁路站场与枢纽[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3]陈文兴.三门峡西站咽喉岔区改造及运用情况调研报告[J].郑铁科技通讯,2007(2)∶4-6,31.
责任编辑:宋飞 窦国栋
来稿时间: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