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2016-11-11 08:52郭莹岳百慧许梦怡
河北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心绞痛心肌梗死个性化

郭莹 岳百慧 许梦怡



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郭莹岳百慧许梦怡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价值,分析其对患者心绞痛、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在患者干预前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即SAQ进行测评,共5个维度,分别为心绞痛稳定状态(AF)、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发作情况(AS)、疾病认知程度(DP)、治疗满意程度(TS),总分100分。并应用抑郁自评表(SDS)与焦虑自评表(SA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S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患者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中有重要意义,能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身体机能与生活质量,缓解心绞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推广应用价值。

护理;不良情绪;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于临床急症,是心内科常见疾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冠心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1]。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此基础上发生管腔急性闭塞,造成冠脉血流出现中断或者减少,进一步造成心肌严重缺血,从而导致心肌坏死[2]。主要特征:血清心肌酶明显升高,心电图呈现出特征性动态性改变,患者有持续性剧烈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危险因素与患者的饮食、年龄、生活方式、疾病控制情况及社会因素均有关系[3]。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认识疾病,掌握相关知识,对防止病情发展有重要意义,且研究显示,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有较大影响,在其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不良情绪会诱发患者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危害健康,影响病情[4]。因此对患者予以正确积极的护理干预就极为重要,笔者选择个性化护理模式给予以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急诊病房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WHO(1997年制定)有关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入院后予以溶栓治疗。排除标准:(1)患者有严重性精神疾病;(2)患者有焦虑及抑郁病史;(3)患者有慢性高血压病史;(4)患者有严重性语言沟通障碍;(5)患者有严重的其他器质性疾病;(6)患者有溶栓禁忌证。98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61.7±6.2)岁;主要梗死部位:前壁24例,下壁15例,广泛前壁10例。干预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62.3±6.1)岁;主要梗死部位:前壁23例,下壁17例,广泛前壁9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及梗死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予以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在心电监护下予以溶栓疗法,取100 ml 0.9%氯化钠溶液,加入尿激酶100~150万U,给予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成,若发现患者出现心脏骤停,需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措施。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做到准时查房、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能够及时做出处理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患者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状况,以患者自身特点为依据,明确护理干预目标,从而针对性制定出个性化护理模式方案。护理具体内容由责任护士操作,包括:(1)心理干预:①护理人员在照顾患者时,话语亲切,每日要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知识;②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答患者或者家属提出的问题,密切关注患者心态并能够及时帮助其调整,帮助患者树立起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安抚患者紧张情绪;③向患者或者家属阐明适量运动及保持心情愉悦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更正不良心理习惯,纠正不正确行为习惯,并能够及时发现情况,一旦发现患者情绪波动,要予以健康向上的开导,针对性给予患者关爱,支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耐心解释不良习惯对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树立信心。(2)休息干预:①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提醒患者卧床休息,从而确保患者呼吸稳定,尽量减轻对心脏的负荷;②在急性期,护理人员要积极协助患者处理日常生活,包括患者洗脸、刷牙、翻身及大小便等。(3)饮食干预:①正确指导患者摄入低盐、低纤维、低蛋白、低脂肪食物,避免患者因出现消化不良等障碍而出现便秘;②饮食要注意选择少食多餐方式,尽量避免因出现过饱而诱发心力衰竭或者心律失常等;③在急性期,控制患者饮食,可针对患者情况予以营养液静脉滴注,从而防止腹胀或者便秘的发生。(4)药物干预:①患者出现持续性疼痛时,护理人员要给予及时密切的关注,针对性予以镇痛药物治疗,保持患者病室内空气流通且新鲜,缓解患者的疼痛感;②对急性期患者可给予吸氧治疗,尽量减少缺氧情况的发生,防止缺氧诱发心肌梗死或者再扩大梗死面积;③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病史,避免不同药物的同时服用而引发不良反应。(5)健康教育干预:①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从而来调节自身血管的扩张,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②指导患者在每日早、晚开展呼吸运动,保持呼吸的匀、细、深,从而提高患者血氧含量,进一步增加其肺活量,10 min/次;③指导患者保持有序的饮食习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坚持,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④指导患者运动,尽量以有氧运动为主,避免激烈运动,保持平稳的呼吸,从而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力。

1.3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评分,具体包括5个维度,分别为心绞痛稳定状态(AF)、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发作情况(AS)、疾病认知程度(DP)、治疗满意程度(TS),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恢复越好;观察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评分,满分100分,轻度焦虑抑郁:50~59分;中度焦虑抑郁:60~69分;重度焦虑抑郁:超过70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为严重。

2 结果

2.1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 n=49,分,

2.22组患者心绞痛调查表(SAQ)评分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S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Q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AQ评分较对照组提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SAQ评分比较 n=49,分,

2.32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情况2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干预后,干预组发生心律失常0例,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2.04%(1/49);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4例,发生率为8.16%(4/49),肺部感染7例,发生率为14.29%(7/49)。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的研究多数认为心肌缺血是主要因素,发病急且病情长。因此急性心肌梗死也成为了诸多学者关注及研究的对象,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与焦躁、也会出现抑郁等负面心理,不良情绪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6,7]。

当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会出现剧烈胸痛,继而心动过速、出现恐惧感,血压随之升高,增加心肌的耗氧量,此时需要依医嘱选择止痛药,通过对中枢交感神经的抑制,降低外周静脉张力及小动脉张力,减轻患者心脏负荷[8,9]。

但多数患者会因突然发病,加之健康知识的普及,患者已经了解急性心肌梗死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在发病时,心理准备不足,加之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感,出现一种濒死感,进而出现焦虑心理,因此焦虑已经成为了诱发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10,11]。所以及时发现患者心理变化,给予耐心疏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其配合治疗,尤其对于一些心理顾虑患者,可以给予针对性交流,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提供帮助,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增加其安全感。

在本研究中,笔者选择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制定了针对患者的护理方案,如心理干预、饮食干预、休息干预等,帮助患者减少负面情绪,能够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这与目前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一些报道相一致,个性化护理是有针对性的,尤其是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压力,有报道显示,不良情绪会造成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中的儿茶酚胺会增加,耗氧量加大,基础代谢速度产生变化,血液粘稠且血小板聚积性明显提升,从而诱发心绞痛[12,13],因此护理十分关键。

本文个性化护理模式有以下优势:(1)目前已证实,急性心肌梗死与抑郁有一定关系,血小板的凝聚与抑郁有关,进而会造成患者血压升高、血脂升高,因此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而同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尤其手术治疗后,机体自发激发免疫功能而转化出前列腺素及血栓素酶,障碍了血脑屏障功能以及血管内皮功能,随之会出现炎性反应,继而造成患者抑郁。而个性化干预模式,在常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专门针对焦虑抑郁予以护理。(2)个性化干预中的休息干预,给患者营造了良好的休息环境,做到了有效的疏导,平衡了患者的心态,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随之增强,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增强,加快了恢复。(3)个性化干预中,饮食干预给予患者有效的指导,改变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指导患者摄入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的同时予以一定量的锻炼等,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力,因此饮食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压力,减少痛苦,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有报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个性化干预,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本的理念,增强了护患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医患间的感情,有利于后续干预及治疗,有重要意义[14,15]。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通过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同时发现SAQ评分要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干预组效果十分明显,其中焦虑抑郁评分的降低显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而SAQ评分中几个维度评分的改变,尤其是躯体活动受限、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等改变,表明患者已经在生活质量上有所提升,因为当患者发病时,患者因焦虑心理,限制了自身躯体的活动,而通过干预后情绪缓解,精神放松,身体随之放松,加速了恢复,提高了身体机能。同时,干预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进一步证实了个性化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面情绪,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身体机能及生活质量,促进康复,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1李冬梅.舒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938-1939.

2黄小妍,林楚漫,林茂珍.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12,17:1617.

3张蓉,吴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2,27:807-809.

4韩丽.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的影响.全科护理,2012,10:626-627.

5朱凌燕,卢惠娟,许燕玲,等.压力管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34-539.

6刘雯,卢惠娟,胡雁,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纵向调查.护理研究,2011,25:3216-3219.

7卢晓恋.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医药,2014,9:754-756.

8易海莲,唐玉芳,陈冬梅,等.运动康复训练时机选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浙江临床医学,2014,15:228-229.

9Claudia M,Barbara S,Christina R,et al.Appraising the need for care in Alzheimer's disease.BMC Psychiatry,2013,13:73-74.

10刘海艳.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63-64.

11黄丽君.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求医问药,2012,10: 312-313.

12卞跃英.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95-96.

13田桦.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11.

14Kim J,Han JY,Shaw B,et al.The roles of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predicti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emotional well-being:testing mediation and moderation models.J Health Psychol,2010,15:543-552.

15张洪云.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9-60.

10.3969/j.issn.1002-7386.2016.21.045·护理研究·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

R 472.2

A

1002-7386(2016)21-3346-03

2016-05-12)

猜你喜欢
心绞痛心肌梗死个性化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