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邮实验小学(225600) 吕 磊
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江苏高邮实验小学(225600)吕磊
审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先导和基础,如果学生能够有效的审题,了解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得出初步的解题思路,那对其后期的解题就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抓住题干
、将题干转换成图示以及挖掘题干隐含条件三个方面着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
图示隐含条件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很多学生审题不细致,忽略了题干中的重要信息导致失分,因此,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然而,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引导。
一、抓住题干
抓住题干中的是有效审题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很多题目比较繁杂冗长,其中一些无关的信息会对学生解题造成干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题干中的
,排除干扰信息,对题干进行简化。
例题1: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看狮子,票价是成人票9元一张,老人票5元一张,儿童票4元一张,那么小明买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题目中的哪个信息是多余的呢?
生1:老人票5元一张。
师:非常准确,那么我们的关键信息还剩什么?
生2:成人票9元一张,儿童票4元一张,买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需要多少钱?
师:很正确,同学们以后也要通过这种找的方式审题。
在这个例题中,通过抓住题干的方法,可以提炼题干中的重要信息,同时排除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对题干进行缩减,整合出简洁明了的题干信息,这样在做题时就会对题意的理解更加的清晰。
将题干中的条件转化成示图,也是准确审题的有效方法。在很多题目中,呈现的信息比较多,尤其是一些距离、速度、面积等类型的题目,学生很容易混淆题干中的条件,导致解题错误。因此,在遇到这类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题干中的重要条件转化成图示,再进行解题。
例题2:校园里有一个半径是8m的圆形水池,工人要沿着水池铺设一圈2m宽的石子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这是一个简单的求圆环面积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只读题目而不动手画图,就很容易将题干中给出的条件记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题时将题干信息转化成简单的图示。如题目所述,“半径是8m的圆形水池”就是一个直径为16m的圆,“沿着水池铺设一圈2m宽的石子小路”也就是一个半径为10m的圆,将题干的信息转化为图示(如右图),很容易发现想要计算小路的面积,只需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在这个例题中,通过将题干的信息转化为图示,学生对题干给出的条件一目了然,并将已知的信息标注在图示上,就不会遗漏掉重要的信息,快速、准确地把握题干中的所有条件。
隐含题干中的重要条件是数学命题中的一种常用手法,找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能否正确解题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反复斟酌挖掘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在做题的过程中,如发现缺少条件,难以进行解题的情况时,要及时返回题干,再次认真审题,通过挖掘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寻找新的解题突破口。
例题3:工人沿着一条街道的两边安装路灯,每隔50米安装一盏,街道的两端都要安装,一共安装了82盏,这条街道长多少千米?
师:同学们,请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生1:每隔50米安装一盏,一共安装了82盏,用82× 50=4100(米),所以这条街道长4100千米。
生2:这样计算不对,因为一条街的两边都要安路灯,所以应该用82÷2×50=2050(米)。
师:这两种解法都不对,请你们再仔细审题,看看题干中还有什么隐含条件?
生3:因为两端都要安装,所以这82盏灯也包括两端的2盏路灯。因此,(82÷2-1)×50=2000(米),应该是长2000米。
师:很好,但是还有一个条件同学们没有找到。
生4:最后问的是街道长多少千米,要换算单位。
师:非常好,这道题中一共有三个隐含条件:街道的两边都要安装路灯、82盏灯包括街道两端的2盏灯、把米换算成千米。忽视了哪个条件都不正确。
在这个例题中,要想快速准确地找到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就必须在读题、审题时认真仔细,对题干中的每句话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最终使学生掌握审题的具体思维方法,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责编李琪琦)
G623.5
A
1007-9068(2016)29-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