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京梁
伐昔洛韦联合腺苷钴胺对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刘京梁
目的评价伐昔洛韦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148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伐昔洛韦300 mg,2次/d,口服,腺苷钴胺针剂1.0 mg肌肉注射,1次/d;对照组采用伐昔洛韦300 mg,2次/d,口服。用药后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结痂、止疱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止痛时间缩短,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0天其症状和体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37%;对照组总有效率77.6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用伐昔洛韦,能更显著地缓解症状,减轻疼痛。
带状疱疹;伐昔洛韦;腺苷钴胺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但由于其特有的神经痛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为了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带状疱疹和其后遗神经痛方法,笔者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伐昔洛韦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1病例入选标准(1)临床诊断为带状疱疹患者,就诊时有典型的单侧分布的簇集性水疱或丘疱疹,伴有神经痛[1];(2)发病均在3 d内;(3)发病期间未用过抗病毒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调节剂。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伐昔洛韦及其衍生物过敏者或不能耐受者,HIV感染或梅毒未治疗者,不遵循医嘱用药或资料不全者等均不纳入本研究。
1.2一般资料148例临床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实际完成临床试验138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带状疱疹,就诊时有典型的单侧分布的簇集性水疱或丘疱疹,并伴有神经痛。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71例),观察组男32例,女39例;年龄18~70岁,平均51.2岁;病程2~10d,平均4.8 d;皮损分布:胸背34例,腰腹18例,头颈9例,臀部及下肢10例。对照组男35例,女32例;年龄22~74岁,平均50.8岁;病期3~9 d,平均5.1 d;皮损分布:胸背32例,腰腹18例,头颈9例,臀部及下肢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方法观察组给予伐昔洛韦300mg(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60079),2次/d,口服,腺苷钴胺针剂1.0mg肌肉注射(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994)。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300 mg,2次/d,口服。两组均用药10 d。对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0天患者症状积分进行评估,记录不良事件并进行分析。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1.4疗效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带状疱疹病情评分标准参考文献[1],评价标准:疗效判断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4级。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60%~89%;有效:疗效指数30%~59%;无效:疗效指数<30%或加重。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结痂、止疱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止痛时间缩短,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0天其症状和体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痊愈32例,显效35例,好转4例,痊愈率45.07%,总有效率94.37%;对照组痊愈22例,显效30例,好转12例,无效3例,痊愈率32.84%,总有效率77.61%;两组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0,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138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不影响治疗。观察组头痛3例,乏力1例;对照组头晕2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3%和4.4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有自限性。目前用于病毒治疗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及泛昔洛韦。但神经痛及疱疹后遗疼痛是临床治疗的最大难题。
带状疱疹急性期剧烈的疼痛传导引起支配区域的交感神经极度紧张,加剧其区域内的血管收缩与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局部神经节坏死或节段性脊髓背角炎,从而发展为神经病理性疼痛[1]。所以临床治疗目标为解除炎症和组织损伤,及早控制带状疱疹神经痛,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本研究在传统抗病毒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腺苷钴胺治疗。腺苷钴胺属于神经营养药物,是体内钴胺素的一种重要的活性辅酶形式,对组织细胞的亲和力大而排泄缓慢,无需转化,可直接被人体利用。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修复带状疱疹所致的可逆性炎性脱髓鞘神经损伤:(1)高浓度腺苷钴胺转入神经细胞器,可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刺激轴突再生,加速突触传递的恢复;(2)它能抵制神经髓鞘异常脂肪合成,阻断神经纤维脱髓鞘的发生和发展,并促进髓鞘主要成份蛋白质和类脂的形成,保证损伤神经髓鞘的修复;(3)腺苷钴胺还能够通过促进神经细胞轴浆转动,促进神经纤维髓鞘形成;故能快速缓解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2]。改变受损的周围神经,从而缓解神经痛。既往较多治疗均在带状疱疹出现后遗神经痛时使用神经营养药[3],而本研究在治疗初期即采用伐昔洛韦抗病毒和腺苷钴胺营养神经联合应用。结果显示在早期使用伐昔洛韦联合腺苷钴胺针剂对带状疱疹患者缓解症状、降低疼痛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单用伐昔洛韦;能更快地减轻带状疱疹所致的急性疼痛,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测均无异常,提示联合治疗对造血功能和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影响。治疗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伐昔洛韦联合腺苷钴胺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对于带状疱疹及预防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效果肯定。
[1]林大东,李萍妹.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5): 4543-4544.
[2]王志良,冷健,崔红燕.腺苷钴胺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事,2006,20(2):122-125.
[3]何润基,程军胜,陈雯莉,等.三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6(5):467-470.
(本文编辑:陈志翔)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9.049
R752.1+2
A
1671-0800(2016)09-1221-02
315801宁波,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医院
刘京梁,Email:lishay1022 @163.com
201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