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研究

2016-11-11 05:43:08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体系校企

张 旭 钟 蕾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4)

工业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研究

张旭钟蕾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4)

本文从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出对工业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研究。提出从校企合作平台、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工作室课程平台、社会化教育平台四个方面构建工业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总结了工业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人才培养、院校招生就业、地域经济发展意义。

工业设计;特色;课程体系

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国家宏观政策、各级政府部门对工业设计的扶持,发展工业设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国家产业导向,都直接影响和促进着工业设计的发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社会创新时代的到来,众创空间等创意创新孵化机构的涌现,也为工业设计注入了新的强心剂。在此背景下,工业设计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工业设计专业的特色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将使工业设计高等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创新的全民“设计”时代。

一、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我国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始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的轻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以上院校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为我国工业设计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才,同时成为很多高校拟定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内容的参考和依据。据教育部统计,在2005年开设工业设计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到246所,而在2004年仅为219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工业设计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课程模块现状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在设计教育发展历程中,经历多次改革创新。特别是在一些成立较早的设计院校中改革力度尤显突出。

教育部2001-2005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于2001年9月26日制定的工业设计专业本科设置基本条件中规定,专业主干课、必修课必须满足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要求,应至少包括以下九项内容:设计概论;人机工程学;设计史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基础;产品设计及原理;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设计表现;实践性教学环节。

根据以上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特点拟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模式等。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大致可分为四大模块:公共课程、学科理论、学科基础、专业设计。其中除公共课程模块外,均涉及专业课程,教学特色重点体现在学科基础和专业设计两大模块。

学科基础模块涉及素描、色彩、设计构成、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等专业基础课程。其中以设计素描、设计构成的课程改革较为普遍。

专业设计模块涉及的课程更为专业化,各个院校间差异化明显,而在工作室制度改革、教学方向改革过程中,专业设计模块的课程变化最多。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服务设计、信息设计等新兴专业课程及专业方向开始在工业设计专业背景下涌现,从而促进了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模块的丰富化和多元化。专业课程模块的完善,为工业设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保障。

2.课程体系现状

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学习和借鉴了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同时也结合国情,逐步建立起了工业设计课程体系。各个高校依据地方经济发展及学科背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国内很多地区通过建立和打造一流学科、品牌专业等手段,推动高校专业建设发展,如江苏省、天津市建立了“高校品牌专业工程”,上海市设立了“上海市一流学科”等。诸多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也被纳入了品牌专业、一流学科等重点专业进行建设,形成了具有各地特色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模式。

然而,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缺乏校企合作的实践课程、缺乏常态化的对外交流合作、工作室课程构建不够普及、缺少社会化教育意识等。

二、工业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工业设计特色课程体系是较传统基础课程体系而言,依据院校学科优势、社会资源、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地域经济等综合因素确立的院校课程体系。综合国内高校现阶段工业设计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本文提出以四个平台建设构建工业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即校企合作平台、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工作室课程平台、社会化教育平台,见图1。

图1 工业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1.校企合作平台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一般以虚拟设计项目为课程作业。校企合作平台的目的是通过院校与企业合作,将课程虚拟项目转化为产品实践项目。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企业的设计需求与专业课程作业相结合,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设计、企业优化应用,使专业课程的项目作业成为可供企业生产的实际产品。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直接设计出被企业采纳的产品,可谓凤毛麟角。校企合作平台的实践化,既解决了概念设计转化实体产品的困境,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需求分析和大量设计方案。校企合作平台作为高校普遍采用的方式,有利于院校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满足企业设计需求。

(1)校企合作的实践化途径

校企合作平台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实践:专业课程和工作坊。专业课程实践化,往往受到课时、课程大纲等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与产品转化的效率;但全体上课学生均可参与,参与学生多、作品方案多是专业课程校企合作的一个优点。工作坊往往是短时间阶段性的学习,不受上课时间、课程大纲等限制,参与学生通常也会经过选拔,企业需求的针对性更强,其产品转化率也更高,参与的学生较少。

(2)校企合作的实践化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校企合作平台的实践化方式也趋于多元化。如企业委派专职设计师、工程师入校授课,将授课作业直接产业化;企业提出设计需求,院校将设计需求与专业课程结合,将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教学融会贯通,辅导学生设计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作品。

行业协会是行业发展的组织与枢纽,由行业协会直接与高校对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天津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与天津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的合作,为校企合作平台的实践化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行业协会与其他院校合作提供了借鉴。双方以“北方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作为平台,开展设计大赛、设计项目专题研发、企业需求专项对接等活动,搭建企业与院校、学生与设计项目之间的桥梁。由于行业协会的介入,校企合作的平台更加多元化、可持续化,同时学生受益面也更加广泛,可以说是现行校企需求对接模式中较为全面的一种模式。

2.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设计教育发展离不开向国外优秀设计教育的学习,工业设计专业更是如此。工业设计教育起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培养蓝本亦是参照了德国艺工结合的设计教育模式。

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是一种常态化的对外交流模式。如今交通工具的便捷、信息传递的快捷,使对外交流常态化成为可能,同时也是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之一。对外交流合作的常态化,是一种长期、长效的合作交流,有别于短期的互访、参观,既包含长时间的交流学习,也有多种渠道多所院校的交流合作。

工业设计专业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以合作办学、学术交流、设计工作坊、互派交换生等形式为主。国内设计院校已与很多国际知名设计院校开展了长期交流合作,常态化的交流合作可以有效实现优势互补,以国际化的视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天津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先后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台湾华梵大学达成长期合作意向。通过设计工作营、互派交换生、定期学术交流活动、合作培养研究生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创新创意能力。

3.工作室课程平台

工业设计专业所涉及的设计品类及内容较其他设计类专业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专业课程的明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根据其自身学科背景、地缘因素、发展历史等有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而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学生培养、就业、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工作室课程平台的建立,构建了院校的专业特色,为明确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了便利。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已经实行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室制度,以工作室为专业方向,明确了学科分支和发展动向。同时,在工作室教学中实现跨专业的课程体系,将商业设计与概念设计教学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凸显工作室课程特色。

4.社会化教育平台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力,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创意设计园区的开发,使得“工业设计”有了更多的曝光率,也逐渐被民众认识了解。工业设计专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全国已有两百多所院校开设了工业设计本科专业。除高等教育外,各类以职业培训为目的的工业设计社会培训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高校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很多院校看到了社会对设计专业的兴趣和需求,开始将课堂向社会延展。社会化教育平台必将成为院校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一大亮点。

(1)教学成果的社会化展示

教学成果的社会化展示,是将院校教学成果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展览展示。这种方式既使社会公众对工业设计专业有更多了解,同时也对院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成果的社会化展示是院校与社会交流的有效渠道,很多设计类院校的毕业设计展览对社会开放以展示学院教学成果。课程类的作业展示和开放课程,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MOOC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的普及,促使着更多的社会公众有机会接受工业设计方面的高等教育。

精品课程作为高等院校重点打造的品牌课程,拥有优秀的教学团队及教辅设备,同时具有课程网站等开放性资源。将精品课程打造成教学成果社会化展示的窗口,是社会公众认知设计教育的有效渠道。三维构成课程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思维培养、立体表达、结构认知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衔接。天津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的三维构成课程作为天津市精品课程,凝聚了天津市教学团队的优秀师资,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将课程作业成果向社会展示。自2011年,课程作品走出校园,以“废旧自行车雕塑”、“创意纸装”为主题,先后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天津香格里拉大酒店、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等大型场馆展出。教学成果的社会化展示,将课堂的创意表现转化为实体的设计作品。由创意展板到自行车雕塑,再到设计师亲自当模特呈现创意纸装秀,不仅获得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好评,被新华社、今晚报等媒体报导,还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增加了自信和学习的动力。

(2)设计教育的全龄化

设计教育的全龄化是设计教育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教育的全龄化,是高校设计教育向中小学设计基础教育、社区设计应用教学、老年大学设计美育教育的教育传递。通过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将设计教育在低龄段普及;与社区街道居委会构建社区教育体系,为生活社区提供社会化设计教育;与老年大学等社会教育机构构建老龄化教育体系,实现设计教育的全龄化。

目前,中央美术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等国内著名设计院校,已经关注到设计的启蒙教育。北京市教委启动了“高参小”工程,通过中央美术学院的高等教育优势与小学展开美育联合教学;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与中小学开展了“大中小学”联动教学实验。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也与西青区启智学校展开合作,通过美育教育启发智障儿童思维发展。

三、结束语

工业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人才培养、院校招生就业、甚至地域经济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具有显著特色的差异化教学课程体系,也是未来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工作室课程平台、社会化教育平台,合力提升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着力培养独具特色的工业设计人才。

[1]张旭,钟蕾.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A]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30年国际会议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专业本科设置基本条件[EB/OL].http://edu.dolcn.com/quali fication.

[3]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学分制履修管理手册[Z].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03-08-01.

[4]张寒凝,张凌浩.工业设计专业多元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意与设计,2010(5).

[5]张芳燕,梁浩.工业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与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0(6).

(责任编辑:姚歆烨)

On the Characteristic Course System of Industrial Design

ZHANG Xu,ZHONG Le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Starting from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industrial design cours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 course system of industrial design and propos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course system should include four aspects:a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tform,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studio work and socialized education.Meanwhile,this article also summarizedthesignificanceoftheconstructionandperfectionofthecharacteristiccoursesystemfor personnel training,college enrollment,employ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design;characteristic;course system

J02

张旭(1985—),男,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交互设计。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重点项目(C03-1205);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YB13-51)。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体系校企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