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为例

2016-11-11 05:43余瑞雪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余瑞雪 杨 帆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300380)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为例

余瑞雪杨帆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300380)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遵循“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指导方针,高校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本文选取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为例,结合对文献材料的研究以及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分析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因素,探索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

应用型高校;志愿服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1月,教育部发出《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髙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将志愿者理论创新性引入社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仅仅关注校内学业理论、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应当适当地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化程度。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组织大学生开展广泛的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志愿服务价值功能

1.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认为:“一切历史活动,归根结底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也只有通过人的认知和创新实践活动才得以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付出辛苦劳动的同时,收获自我、提升能力、认知社会,这一实践过程使大学生真实体会到自己是一个能够帮助他人、传递温暖、贡献社会的人,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位在服务社会需要,强化自身行为约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上,这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志愿服务能够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重要标志和途径,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则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更广泛的接触社会,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社区服务、扶弱助困等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承受各种社会压力的能力。同时,使大学生自身视野进一步开阔,不断从社会中汲取新知识,获得实践技能,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增加社会阅历,从而实现大学生社会化。

3.志愿服务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整个志愿者系统里的一个分支,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通过社会调查、文艺演出、义务支教、社区公益等活动,到企业、城市社区、农村等基层,积极向周围群众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广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公共道德规范,参与到社会的管理之中,必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推动作用,有助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二、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现状调查——以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为例

本文以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为例,研究对象在应用型高校中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文献阅读、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笔者组织志愿服务经历,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此次调查,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28份,现将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如下。

1.问卷基本信息分析

有效的样本显示,被调查的228名学生中,男女生分别有96人和13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2.11%和57.89%。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大一的有48人、大二的有44人、大三的有90人、大四的有4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1.05%、19.30%、39.47%和20.18%。其中大三的人数最多,因为目前大三的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历练成长,已成为各学生组织的中坚力量,对志愿服务活动有较好的认识和理解,能提供较好的建议和看法。

(1)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意愿较强,但参与频率较低

样本显示,有37.28%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11.84%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参加志愿服务,9.65%的学生在节假日(包括寒暑假)参加志愿服务,而10.09%的学生则是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参加志愿服务。93.42%的学生有意愿参加志愿者活动,6.58%的学生没有意愿参加志愿者活动,说明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意愿较强,但由于学业繁忙,宣传力度不够,组织管理缺失,活动平台不高,或是其他阻碍因素导致很多想从事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学生没有参与进来。

(2)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了解途径单一,活动平台和内容处于浅层次

样本显示,49.64%的学生选择学校组织,20.5%的学生选择同学介绍,15.83%的学生选择学校宣传海报,10.43%的学生选择自己上网或主动去了解,3.6%的学生选择电视等广播媒体。可见,被调查者中参加志愿活动的途径和平台还是以学校组织为主,很少主动去了解参加。从参加过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类型来看,39.6%的学生选择去过敬老院,24.8%的学生选择街道环保服务,16.5%的学生选择其他服务,10.4%的学生选择类似“3·15”服务活动,7.8%的学生选择奥运、亚运或其他运动会服务,还有0.9%的学生选择类似活动。可见,被调查者中参加志愿活动去敬老院的最多;参加小型活动的较多,参加大型活动的较少;参加短期活动的较多,参加长期活动的较少。

(3)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明确,但志愿服务活动形式陈旧单调

样本显示,25.6%的学生选择丰富生活体验,增加社会经历;21.9%的学生选择奉献社会,培养服务意识;21%的学生选择培养交流合作等多方面能力;19.4%的学生选择提供学习机会,锻炼实践能力;11.8%的学生选择创新精神;9.7%的学生选择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0.3%的学生选择其他。可见,四分之一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志愿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丰富生活体验,增加社会经历。

在对大学生希望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得到的回报调查显示,36.4%的学生选择服务对象的由衷感谢,25.8%的学生选择亲朋好友、社会的鼓励和赞许,13.6%的学生选择荣誉证书或荣誉称号,12.9%的学生选择不求回报,8.5%的学生选择学校的评分奖励,2.3%的学生选择一定的报酬,0.5%的学生选择其他。可见,三分之一以上的被调查者参与志愿活动希望得到服务对象的衷心感谢,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增强社会信心,为以后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积累经验。

但在对志愿服务活动不满意原因调查中显示,29.3%的学生选择活动形式陈旧,内容单调;19.5%的学生选择参与者积极性不高;17.1%的学生选择宣传力度不够;14.6%的学生选择有些活动脱离大学生实际能力;4.9%的学生选择活动缺乏组织性;14.6%的学生选择其他不满意原因。可见,近三分之一被调查者认为开展的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不满意的原因是形式陈旧、内容单调。因此,打造创新性的活动平台将是今后有效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方向。

(4)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缺乏制度保障,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在参加志愿者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因素调查中显示,55.3%的学生选择时间因素,19.2%的学生选择天气因素,14.4%的学生选择经济因素,9.5%的学生选择法律因素,1.6%的学生选择其他目的。可见,被调查者中一半以上认为参加志愿者活动最大阻碍是时间上与个人的学习生活相冲突。因此,高校将志愿服务德育纳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学体系很有必要,尽量避免社会实践时间和理论课程时间相冲突。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对于学校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机制的有效程度的调查中显示,57.89%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机制上基本完善,28.51%的学生认为不太有效。调查结果说明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应充分考虑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中的各种阻碍因素,营造更好的志愿环境,使大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志愿者事业中。

2.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1)参与调查的学生是否参加过志愿活动与年级的相关性分析

表1 是否参加过志愿活动与年级相关性

如表1所示,是否参加过志愿活动与年级的相关性系数为-0.376,由于其绝对值远小于0.8,所以两者相关性不大。但由于其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值为0,所以当显著性水平α为0.05或0.01时应拒绝相关系数检验的原假设,认为两总体不是零相关,即两总体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个数据说明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大三的学生已从简单的活动参与者转变成活动的组织者,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服务活动,对服务活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图1 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累积频率折线图

同时给出各年级的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累积频率折线图(见图1),可以看到从大二到大三参加志愿活动的学生人数的增长是最明显的,也论证了以上结论。

(2)参与调查的学生所参加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类型与性别的关系

表2 所参加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类型与性别关系的统计

表3 所参加的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类型与性别的关系

由于该题为多选题目,所以总数为230。可以看到,参加各种类型的服务活动的男女生比例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如街道环保服务,参与人数共57人,男生占36.8%,女生占63.2%,两者有明显差异。男生参加活动更侧重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女生则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本质出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参与调查的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途径与所在年级的关系

表4 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途径与所在年级的统计

表5 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途径与所在年级的关系

由于该题是多选题目,所以总数为278。可以看到,总的来说,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途径较为广泛,且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大三、大四的学生相对较多。应加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扩大活动的知名度,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来。

(4)参与调查的学生是否加入学生组织与是否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关系

如表6所示,是否加入学生组织与是否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相关系数为0.267,与0.8相比,远没有达到强相关的标准。其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值为0,所以当显著性水平α为0.05或0.01时应拒绝相关系数检验的原假设,认为两总体不是零相关,即两总体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合图2,可以看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最多的是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学生,因为该组织的性质,这些学生接触志愿活动的机会较多。

表6 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途径与所在年级的统计

图2 加入的学生组织类别与是否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关系

(5)参与调查的学生对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个人目的的看法与其政治面貌的关系

表7 对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个人目的的看法与其政治面貌的关系的统计

如表7所示,所有的228个数据都是有效数据。表8中,为了使个人服务意识观念得到提升为目的的团员有114人,预备党员或党员有56人,共170人;为了使自己积累经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实践的团员有119人,预备党员或党员有38人,共157人。以这两个为目的而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大部分。而就这两个目的来说,说明了参与调查的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观念较强,目的纯粹,思想上进,愿意为志愿服务尽自己的一份力,并同时使自己得到一定的锻炼。

表8 对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个人目的的看法与其政治面貌的关系

3.调查小结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参与调查的学生对待问卷的态度端正

在有效问卷228份数据中,40个问题的有效率高,几乎没有丢失的数据,因此对于后来的分析减少了很多麻烦。

(2)参与调查的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热情极高

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烈的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对于无私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表示认可。

(3)参与调查的大多数学生目的纯粹,思想上进

对“您认为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个人目的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使个人服务意识观念得到提升,或者为了使自己积累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得到实践。除了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之外,没有其他利益性的目的。对“您参加完志愿者服务活动期望得到什么回报”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学生只是为了得到亲朋好友及社会的鼓励和赞许,或者是服务对象的衷心感谢,很少一部分学生希望得到报酬。该结果同样可以证明,学生们对于志愿服务活动大都是无私的。

(4)服务平台有待扩展

调查结果也显示,许多学生反映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处于浅层次,大都是通过学校组织,其他渠道较少,这大大缩减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数量。因此,在今后开展此类活动的过程中,应加大活动的宣传,扩展志愿活动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途径,从而帮助更多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三、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模式构建

目前高校及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给与了充分肯定,但由于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步较晚,要在高校中形成成熟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还需不断努力,探索志愿服务模式。

1.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理念和长效发展机制

志愿服务对于全体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首先需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学以致用,为社会做贡献同时,在社会服务中增长自己的才干,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遵循以学生为本作为最高教育理念。高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青年的个性特点,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最后,遵循实效性原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注重实际效果,让各项活动策划最终都变成学生的实际行动,使他们在志愿服务时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和锻炼。

树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实践育人长效发展理念,要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志愿服务全过程,鼓励大学生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奉献自我的力量,在奉献中学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承担社会责任中不断锻炼成长。要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置于动态的环境之中,通过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不断推动志愿服务成为当今时代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自觉选择,通过树立长效发展理念进而不断探索在实践中能真正实现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新模式。

2.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高校志愿服务参与者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有思想、有活力、有激情,有巨大潜能,通过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对参与者进行有效激励就十分必要。综合以上调查分析,激励机制应从物质保障激励、精神奖励激励、管理创新激励等方面去完善。

第一,物质保障激励。从当前社会发展来看,应广开思路,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例如,联系优秀校友,或与校友所在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提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专项资助或实践服务机会等。

第二,管理创新激励。把志愿服务德育育人纳入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转入,设定必修学分。从学生作为德育育人主体的角度,端正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态度,转变学生拈轻怕重的思想,树立“实践中成长、成长中实践”的理念。

第三,精神奖励激励。既可以让参与者得到他人、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高校可以根据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每一年度定期举办优秀活动评比,对实践服务活动中有突出表现和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精神上的奖励,例如颁发“杰出实践服务团队”等荣誉称号,并对突出实际在全校进行广播、宣传报道,以此弘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精神,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3.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创新实践平台

志愿服务活动平台是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服务活动的主要阵地。只有打造相对固定的学生志愿服务基地,才能将实践育人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

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实践平台,不仅拥有深刻的教育内涵,还有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大部分人一提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就会想到校外活动,往往忽视了校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既包括校外也包括校园实践服务,高校应着力建设校园志愿服务这一常规平台。校园内志愿服务包括:学生班主任实践服务、保卫联动实践服务、食堂安全生产监督实践服务、校园精神文明实践服务、图书馆实践服务、实验室实践服务等。扎实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推进全员育人,促进广大青年学生成才。

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事业要做大做强,也要着力打造一些品牌化的活动项目。品牌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将吸引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获得更多的机会。实践服务活动要立足于自身组织特点,响应党中央、团中央提出的阶段性要求和号召,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品牌活动新天地。

大学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还要不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调研,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创造特色品牌,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着的社会需要,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善于积极总结原有活动的宝贵经验,优化升级已有的活动,并逐步拓宽服务领域,树立一种强烈的品牌意识,推动新活动的形成与实施,努力打造精品活动。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18-119.

[2]陈曦,潘小偭,刘晓东.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北京科技大学实践类课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和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

[3]王英姿.大学生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J].德育研究,2009(10).

[4]杨晓东.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2007(12).

[5]穆青.如何理解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J].北京青年政治学学院学报,2004(7).

(责任编辑:姚歆烨)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YU Ruixue,YANG Fan
(Zhonghuan Information College,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0,China)

Following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getting educated,developing talents,and making contribution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arried out a lot of productive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But in the practical process,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This research,taking Zhonghuan Information College,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based on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resul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f literature,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pplied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and tried to work out a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volunteer service practice.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volunteer service;influencing factor;empirical analysis

C913.5

余瑞雪(1984—),男,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公共事业管理。

天津共青团调研课题(T15-127)。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大学生之歌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