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龚国华,陈伟锋,周仁芳,邢淼娟,冯力珺,牛光斌,李增强,朱晓英
(1.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长宁201103;2.上海动物保健有限公司,上海长宁201103)
应用Ⅰ型外固定支架治疗52例犬猫四肢骨折
于涛1,龚国华1,陈伟锋1,周仁芳2,邢淼娟2,冯力珺2,牛光斌1,李增强1,朱晓英1
(1.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长宁201103;2.上海动物保健有限公司,上海长宁201103)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本临床门诊共收治发生四肢骨折的犬、猫52例,其中肱骨骨折8例,桡、尺骨骨折14例,股骨骨折17例,胫、腓骨骨折13例。其中有5例为二次手术病例。患病动物体重范围为1.5 kg~45 kg。发病原因有车祸、自高处跳下、击打和踩踏等。接诊病例的骨折类型有横骨折、斜骨折、螺旋状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2.1麻醉与保定所有病例均采用吸入麻醉。术前给以阿托品、右美托咪啶或乙酰丙嗪,使用丙泊酚或阿法沙龙进行诱导,使用异氟烷维持麻醉。
患肢大面积剃毛并进行消毒,保定时首先将患肢的爪部用绷带包扎,然后使用纱布绷带将爪部缠住,进行悬吊保定。患肢吊起后术部的高度应方便术者的操作,纱布绷带的另一端可连接于无影灯或位于高处的物体。通过降低手术台的高度使动物的身体稍离开台面但并不分离,使患肢处于拉伸的状态。
2.2手术通路根据骨折部位确定固定针的穿入位置,对于肱骨和股骨骨折,采取肢外侧通路;对于桡、尺骨骨折,采取肢前内侧通路;对于胫骨骨折,采取肢内侧通路。对于需要进行有限切开整复的病例,可在固定针穿入位置的旁边切开皮肤,再依次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直至骨断端。
2.3手术方法
2.3.1将固定针穿入部位的皮肤用手术刀切开,切口的长度根据固定针直径的大小确定。使用比固定针直径稍小的钻头分别在上、下骨断端上钻取预钻孔,应钻穿两侧骨皮质。每侧骨断端至少钻取2个孔,但一般不超过4个。钻孔时需使用导钻固定钻头,防止滑动。
2.3.2将固定针依次穿入到预钻孔内。可使用电钻穿入或使用固定针配套的工具手动拧入。将固定针的尖端穿出对侧骨皮质即可,无需穿出过多。
2.3.3利用固定夹将固定针与固定杆连接但不拧紧,再将断端进行复位,在维持复位状态时进行拧紧。对于粉碎性骨折,使用钢丝或螺钉辅助固定。对于进行二次手术的病例,同时进行骨
移植。
2.3.4固定完毕后拍摄正、侧位X线片检查断端复位情况,如不满意可松开固定夹进行多次调整。见图1~4、前插彩版图5。
图1猫肱骨骨折
图2犬桡、尺骨骨折
图3犬股骨骨折
2.3.5对于开放整复的病例,固定完毕后常规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见前插彩版图6。
术后需要将固定针剪短,防止过长的固定针刮到硬物而出现松动。使用纱布等敷料对术部进行包扎,3~5 d后拆除。术后1周内建议进行牵蹓,随后可进行有限度地活动。每2周拍摄X线片,检查骨痂生长情况,可根据需要对固定针数量进行调整。
图4猫胫、腓骨骨折
术后有48个病例骨骼愈合良好,其中15个病例出现轻度针道感染,用药或拆除支架后症状消失,拆除支架的时间范围为2个月至5个月,拆除后均能够正常行走,无其他异常出现。2例病例出现固定针松脱;1例病例出现皮肤严重感染;1例病例出现针道处骨折。总体治疗成功率为92.3%(48/52)。
5.1对于四肢骨折,能够通过外固定治疗的病例较少,大部分骨折病例均需依靠金属固定材料进行固定。在当前我国的小动物临床上,传统的固定材料主要有骨板、髓内针和钢丝,外固定支架的应用还不广泛。而在国外,外固定支架已经成为治疗小动物骨折的一种常规技术,其类型和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此外,近年来,在治疗骨折上,生物接骨(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的理念已经逐渐传播开来,生物接骨所推崇的理念是: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附着;不强求骨折解剖复位;使用低弹性模量的内固定物;减少内固定物与骨皮质之间的接触面积等[1]。外固定支架正是一种符合生物接骨理念的方法。
5.2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时,宜将动物的患肢进行悬吊保定,其主要原因在于可使动物的患肢得到充分伸展,通过动物体自重将两侧骨断端拉伸,从而使重叠的断端获得分离,方便了固定针安置。使用带有升降功能的手术台可以方便地进行该操作,可在术中随时调整患肢的拉伸情况,更加有利于手术操作。
5.3外固定支架的类型包括Ⅰ型、Ⅱ型、Ⅲ型和环形外固定支架,其固定强度依次增加,但根据笔者的经验,Ⅰ型外固定支架的固定强度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四肢骨折治疗要求,同时Ⅰ型外固定支架对动物造成的创伤最小,术后容易恢复并且易被动物主人所接受。
5.4单独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任何一种四肢骨折时,均需要在每一侧骨断端上至少固定两根固定针,如果骨断端较长,可增加至3至4根。具体的固定方案可在术前对照X线片进行确定。固定针与骨折线的距离应至少为1 cm,过近会导致发生医源性骨折。此外,许多骨断端在靠近骨折线处会出现骨裂,在放置固定针时需避开或增加其他辅助固定方法。同一侧骨断端内的固定针应平均分布,以达到最佳的骨把持力。对于Ⅰ型外固定支架,固定针与骨骼长轴所成的角度可以为直角、锐角或钝角,但应尽可能地使所有固定针的长轴处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可以消除固定针成角对骨骼造成不必要的应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使所有固定针处于同一平面,如果放置完所有固定针后发现未处于同一平面,不可重新在原固定孔上拔出调整,可以通过调整固定夹的方向进行修正。为了使所有固定针处于同一平面,可在预钻孔时放置参照物或者根据经验进行确定。固定针需贯穿整个骨骼,即需要穿出对侧骨皮质,防止固定针松脱。
5.5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时,可采用闭合整复的方法。即不切开皮肤,根据解剖位置或在C型臂辅助下进行穿针、复位及固定。可进行闭合整复是外固定支架的优点之一,符合生物学固定及微创接骨的理念,具有出血少、对骨折部位创伤小、最大程度保护骨断端的血供及术后恢复快的特点[2]。但是,在有些情况下采取闭合整复则不合时宜,需要进行有限切开整复,比如肱骨和股骨骨折后,由于局部肌肉组织较厚,不易在不切开皮肤的情况下进行穿针及复位;再比如对于粉碎性骨折或二次手术的病例,需要增加其他辅助固定或进行骨移植,都需要切开操作。在进行有限切开后,即方便了固定针固定及复位,又可避免传统内固定手术中出现的因广泛切开而导致的大量出血、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
5.6基于外固定支架的固定特点,固定针会在骨骼愈合期间持续穿过骨骼外的肌肉和皮肤,因此处理好固定针与肌肉和皮肤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成败。在穿针时,应使固定针对周围肌肉产生的刺激及张力最小,可选择肌肉较薄的部位及肌缝处穿针,如果固定针需穿过肌肉,应先将骨折复位,使该肌肉处于正常解剖位置后再进行穿针。以上方法均可有效降低固定针对肌肉的刺激并使可避免因肌肉张力持续作用使固定针弯曲。同理,固定针与皮肤接触面的张力也需要消除,可通过扩大皮肤切口解决。
5.7外固定支架属于生物学固定方法的一种,无需强求解剖复位,仅维持基本复位状态即可,随后通过生成的大量骨痂达到骨骼二期愈合。因此,优点有两点:其一,避免了为达到解剖复位而对骨断端局部造成更大医源性损伤;其二,骨骺二期愈合的速度比一期愈合快,能够明显缩短骨折治疗时间[3]。因此,根据多年来的病例治疗体会,笔者认为对骨折局部组织进行保护和寻求更快愈合速度比手术方法和复位程度更加重要。
5.8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并发症主要有固定针松脱和针道感染。固定针松脱的原因有固定针受到来自肌肉和皮肤的张力过大,钻头转速过高导致骨受热发生坏死[4],以及所选择的固定针过细等。出现固定针松动需要针对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发生骨不连。针道感染是另一个常见并发症,可见自针道处有渗出液流出,在固定针周围形成结痂。针道感染与动物体况、性格及固定技术有关。发生针道感染时,如果固定针未出现松动,则可局部应用抗生素药膏涂抹,待拆除支架后即可痊愈。
5.9如果通过X线片确定骨痂生长良好并且骨折线消失,同时动物患肢行走正常,可将外固定支架拆除,拆除时间通常为2至5个月。外固定支架拆除较为简单,在动物镇静或麻醉状态下进行,首先将固定夹松开,使固定杆和固定夹与固定针分离,再将固定针旋转出体外即可。如果拆除后针道处渗血,可使用纱布和绷带包扎进行压迫止血。
[1]徐莘香,刘一,刘建国.机械接骨术与生物接骨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2):69-72.
[2]奏书俭,金丽慧,王丹阳,等.肱骨滋养动脉解剖学观测[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3,14(2):14-16.
[3]Theresa W Fossum,Curtis W Dewey,Caroline V Horn,et al. Small Animal Surgery.(Fourth edition)[M].Elsevier,2013:1095.
[4]Karl H Kraus,James P Toombs,Malcolm G Ness.External Fixation in Small Animal Practice[M].Blackwell,2003:33.
S858.292
B
0529-6005(2016)08-0081-03
2015-08-31
于涛(1982-),男,兽医师,硕士,从事动物诊疗工作,E-mail:electrone@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