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婷婷
摘要:在美术创作中,图式是艺术家心灵的载体,图式意趣的表达暗示艺术家审美情思、审美取向,以及艺术家的精神追求。意趣与图式的内在联系是艺术家美术创作情感物化的过程。“玩”出来的美术创作情感中的“玩”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化行为,在特定的情境与文化场域中,图式所呈现出的有意味的形式,对艺术家本身和观看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美术创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意趣 图式 玩 美术创作 情感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00-01
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传递难以言说的审美意趣,让观看者切身感受到图式本身所赋予的生命形式,这与艺术家美术创作情感是分不开的。
一、“玩物丧志”的转向
说到玩,早在两千多年前,《尚书》便教训人们别“玩物丧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玩物未必丧志 ” 。在美术创作中,“玩”是一种文化行为,是艺术家的一种高境界。正是这点闲情,会使作品锦上添花。对于艺术家来说,“玩”的内在因素是一种情感的自由。自由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精髓,艺术家对自由的追求,可以让他不受功利目的的限制,自得其乐。
二、“玩”的情境与图式审美意趣表达
一件艺术品本身必须带有它完整的意味。从美术创作角度来看,内容先于形式、决定形式。“玩”的情境构建对图式审美意趣表达至关重要。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玩”出情境,这是艺术家一生追求的生活境界。
(一)内在的情境
要想深刻分析图式就要分析这个图式的创作者,艺术家有其内在的艺术修养,齐白石的艺术始终让人感受到纯真之心,这根源于齐白石的劳动生活,他以注视事物的方式,表达他内心的心理需要。
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艺术意象的客体,一把扇子、一张椅子、一只苍蝇等等,都有可能被艺术家所注视。这种注视不是简单的观看、观察,它凝结了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受审美大环境的影响,心理需要是艺术家与观看者之间的一种对话关系,而此时艺术家“玩”的情境不是非理性的而是多次实践与创新的结果。
(二)外在的情境
齐白石作画追求似与不似,认为不似欺世,太似媚俗。此刻平衡艺术格调与审美意趣需要他自发的进行物象转移。
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艺术的生命,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艺术抽象出某种符号。被艺术家艺术抽象化的某物在图式中作为一种符号,是艺术家情感的象征。这种符号极力摆脱形象与色彩的束缚,追求绝对的自由,如同抒情诗人,以隐喻来代替散文式的叙述,以唤起观赏者相同的经验。在齐白石的作品中,线、圆、点等都是他善用的图式符号,线代表柴耙、游鱼、圆代表荷叶等等,作品《柴耙》,图式中用一根大线和七根短线构成,用柴耙入画,把柴耙抽象为线,立意新颖富有意趣。
当我们观看图式的时候,我们就参与到了视觉构成之中,一个对象被简化为诸元素。一把椅子可以被看做一个线条的形状,一堵墙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明暗对比,一块地板可以被看做一种颜色。艺术家是用一种规划进行视觉形式创造的人。形式是作品的完整状态。艺术家的构思是直觉与理智的混合,理想状态下,构思会有效地实现艺术家的感受,即便如此,在创作的过程中,构思也会发生变化。
(三)图式审美意趣表达
在现代美学的语境中,意趣这一词经常被提及,意趣背后支撑的精神品格与文化场域所涉及的关键词包括玩味、玩赏、趣等概念。图式追求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本身也是一种意趣的表达。
齐白石以“虾”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画的虾栩栩如生,富有童趣。在作品《儿时钓虾图》上题诗道:“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为饵钓芦虾。今朝画此头全白,记得菖蒲是此花。”从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出齐白石少时玩虾,倾注了他的爱与生命体验使画妙趣横生,由早年的六段虾到后来的五段虾,这其中包含的艺术原理是极重要的。因为他突破现实生活,五段虾才是艺术的真实。图式审美意趣的成功表达,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经验,而童年的虾也给了齐白石一生美好的回忆。
三、“玩”语义构建的意义
艺术家“玩”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他们人生的价值和品位,是生活的一种崇高境界,齐白石的传奇一生是最好的诠释。“玩”语义的构建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有它深刻的内涵,这种内涵与意义不仅存在于艺术家本身,还存在于图式的形式语言当中。
艺术形式能够唤起欣赏者的审美反应,艺术形式与主体的情感自由和谐的统一,表现出一种“合目的性”的自由形式。这种“合目的性”的自由形式正是艺术形式语言的调和在图式中的表现。以虚静为体,以知觉为用,在心与物融通的过程中实现美的关照。“玩”—情感—符号—形式—图式—意趣,贯穿了艺术家美术创作过程的始终。意趣超越形式本身,意趣生成最终依靠艺术符号与艺术家的品格修养及境中情的支撑,是作品内在的生命形式。“玩”出来的美术创作情感是艺术家毕生的追求,图式与意趣之间的关系具有美学意义。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