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融情 引探

2016-11-10 11:03李波
学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差异

李波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贯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和谐生动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差异;融贯情感;情境积淀;叩击心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76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贯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和谐生动的发展。下面浅谈一些本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设疑激趣

根据小学生好挑战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常常巧妙地设置学习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三袋麦子》这课,我用表格同时出现小猪、小牛、小猴对一袋麦子的不同看法、处理方式以及土地爷爷的评价,随机激发学生思考,“对比这三种不同的途径,谁的做法最好?”学生根据表格,开展了热烈地讨论,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了三个代表队(小猪队、小牛队、小猴队)进行辩论赛。引导他们把解决的疑问作为辩论的依据,从而激活了课堂,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情境激趣

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老师不顾及学生学习的现实需要,而硬性强迫地要求学生学习,只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倦。相反,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习需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船长》一课中有这样的描述:“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施教时,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雄浑悲壮的乐曲声中,船长哈尔威如同一尊黑色的塑像站在船头随着音乐徐徐沉入大海。他刚毅的脸上呈现着坚定,他高大的背影展现着无畏。我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船长虽然一个手势也没做,一句话也没说,但他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些什么呢?对获救的人又会说些什么呢?”激发学生用情境积淀自己的情感,用疑问叩开自己的思路,用想象拓宽自己的思维。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深入理解。

(三)表演激趣

“让知识动起来”“让学生走进文章中去”“让大家都过把演员瘾”。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快乐幸福地学习语文,更深刻准确地理解知识,采取 “表演”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与文本相符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学生自己制作了简易的头饰,“演员”和“小导演”分工负责。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把小稻秧与喷雾器大夫演得活灵活现。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展现了自己的个性。角色扮演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融贯情感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总伴随一定情感参与,没有无情感参与的学习,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又是促进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学习与情感总是相互交织,相伴始终的。语文教学尤其如此。

教学中,我始终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留有足够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做就做,让他们思想得到深刻的碰撞和交流,情感得以融贯和体验,这种获得的思想和情感,又总是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教学《小露珠》一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教师先扮演小露珠,学生成为课文中的小动物。我礼貌地向“小动物们”打招呼,“小动物们”热情地向小露珠问好,师生共同走进课文,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教师用心、学生动情,语言、神态都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2.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把上面的“对话”情境表演出来。学生们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有的做评委,他们在表演中领悟了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还即兴“创作”,丰富了角色的语言,加深了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

3.为进一步体会小露珠的作用,教师再一次扮演小露珠,让学生想象万物受到露珠滋润的情景,诱发学生表达的冲动。这下,学生们真得成了植物了。有的说:“小露珠,你真伟大啊,你让我们更加美丽,富有生机!”有的说:“小露珠,你真神奇,你给我们向日葵戴上了美丽的珠宝,给杨树公公披上了一件珍珠外衣,给喇叭花妹妹缀上了闪亮的耳环。你的出现使五彩斑斓的大地锦上添花!”有的说:“小露珠,别看你的个儿小,作用还真大呀!”此时此刻,小露珠纯洁的品质深深叩击了学生的心灵,再次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

三、引导探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应当在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究中完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领悟知识、体验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如教学《雨点》一课时,阅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雨点是怎样形成的?②雨点还会干什么?③雨点还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在引导学生探究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要敢于放手,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另外,引导学生探究,老师还要适时地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踏入社会,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疑难,在社会实践中解决疑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探究,在探究中能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如在教学《剪枝的学问》一课时,我就带领孩子们到桃园里,向有经验的农民伯伯请教“为什么要剪掉桃枝?”“哪些桃枝需要剪掉?”“剪枝与不剪枝对于结桃子有什么区别?”经过农民伯伯的现身介绍,再加上同学们的亲身经历与探究,比老师在课堂上空洞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宪娣. 谈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创设策略[J]. 教师, 2012(30).

[2] 许美玲. 刍议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法的应用[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2(7).

猜你喜欢
个性差异
分层教学在《机械零件数控加工》课程中的探索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探究
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相关探讨
改变教学模式,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