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雪
情感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理智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题记
生活没有情感,那世界便成了沙漠。
人的感情凋零,便荒芜了整个人生。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如果纯任理智,则美术对于生活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音乐只是空气的震动,图画只是涂着颜色的纸,文学只是联串起来的字,因为离开情感,自然没有神奇,如果纯任理智,则爱对于人生也无意义……”
美好的感情,给生命带来光彩,使得生命更加生动。
但过度的放纵疯狂之情,便犹如奔腾咆啸的洪水,疯长的漫漫荒原,熊熊燃烧的明火,地壳深处奔突滚烫的岩浆。不但可以毁灭人之肉体与灵魂,毁灭千年数载之王朝家国,亦可以毁灭世上的一切。
唐玄宗的放纵,不仅令倾国佳人香消玉殒,也黯淡了唐朝的灿烂星空;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搭上自己的性命,亡了三百年王朝。私情行而公理废者,不生内患、必有外忧。
一个私情不受节制,理智消逝灭亡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想,定是一个不容人类生存下去的世界。所以,生活要有情,更要有理,才能使我们的生活丰润饱满。
理使人洞明,练达;使人客观,真实;使人沉稳,庄严。理是平静与秩序的彼岸,是荒原上时隐时现的黄土小路,是与人类之浮躁斗争的勇士,是引导人类走向文明的精神火炬……理孕育了人类的高贵感和神圣感,孕育了人类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理训导人类学会了克服困难,承受苦难;训导人类学会了临危不惧,忍辱负重。
历史上祁黄羊用理智的眼光去判断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所以才受到世人的称道,成为千古美谈;韩信受胯下之辱,用理智压制自己的屈辱与怒意,终在历史长卷中写下传奇的一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余载,用理智去掩盖自己的不甘与仇恨,终于灭吴雪恨重铸江山。
人生需有理智与情感,但因情废理或因理抑情都不可取。因情废理者误人误己,因理抑情者不免劳顿困苦。
在情与理的和谐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莫过于梁启超先生。梁启超九个孩子,其中三个院士,其余六个也是个个成就非凡,真是“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而这一切皆在于梁先生“情理和谐”思想的教育引导。
梁启超先生一生给子女写了400多封家书,他在家书中反复提到一点:“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十二分热烈。”梁启超先生对孩子的爱和用情之深、用意之切,可见一斑。他对所有子女的关注与欣赏凝为深深父爱注入孩子们的生命,这种强大的力量滋养出了美丽的花朵,成就了宏伟功业与幸福生活。但是,他又说:“情感的展示必须适度,否则社会就失去了规范,是非颠倒,道德沦丧,所谓的爱和美,也不复存在,个人和家庭生活也会一团糟。”
才子诗人徐志摩在追求爱情时的热烈与疯狂终使他的生命在34岁时画上句点。虽然是邮航、大雾、山区,但亦或许是他热烈而疯狂的情思烧毁了他的理智,噬去了他的生命,其师梁启超先生曾对徐志摩这不顾一切的情痛心批斥。
梁启超先生从哲理的高度把人生的一些基本理念用最通俗直白的语言明确表达:理智才能少走弯路,智慧孕育美好生活。
真正的爱必然是包含理智的爱,真正的情也必然以理相伴。
生活需有情,也需有理,人生一路,处处与情与理相伴。
情理相承,才能永恒流达。因情废理者不免庸蔽,因理抑情者不免劳苦,当一个人的情感世界与世间公理达到统一时,才是人性的极致。
当我们生活的情与理高度融合时,生活才会更加丰润饱满。
指导教师:杨宝山
(作者单位:山东省北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