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泳+张登山
摘 要:新课改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各地区开展的情况不一,许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层、教师并未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从而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然被当做一门学科来教授,甚至变成了“练习课”或“自习课”。本文介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该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完善制度、寻求合力、培训教师的三个角度出发提出更加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特征;意义;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04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23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1]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征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独立课程,正是综合实践活动本身所蕴含的特点,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了可能。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2]:
(一) 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而由于学生在实际交往中角色不断变化,导致学生的生活圈就变成了一个复杂的交际圈,具有综合性。于是,小学生有必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和多种生活经验技能,也就是说,必须掌握完成任务的综合能力。
(二) 实践性
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不以理论为主,拒绝纸上谈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系统学习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动起手来,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在实践中获得实际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自主性
根据新课改理念,以生为本,教师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开展学习。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策略都应该被重视。在认清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独立学习,自主选择、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四) 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活动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共同智慧结晶,极具开放性。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学习情况,教师自主制定目标、重难点,帮助学生产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重过程、重参与、重动手。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成功或失败的体验,这些体验都会对他们下一次的“类似”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指导他们如何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
二、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一) 促进认知,利于发展
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他们由于年龄的限制,认识较为表面,思考欠全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使学生开发智力,把生活、社会中获得的经验转化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 自由气氛,创新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育工作者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孩子可以在此充分思考,发挥想象,以使他们的各种思想能够自由碰撞。
(三) 动手操作,观察思考
好奇、好动、善于动手是小孩子的天性。教师在实践课程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动起手来,思考起来。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学,解放他们的双手、头脑、时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 展现自我,挖掘潜力
综合实践活动根基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中展现自我。这门课无疑就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潜力也被充分挖掘。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显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很多可称道的优点,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笔者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校方面
1.管理问题。“无规则不成方圆。”很多学校并未很好地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该门课程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建立或者完善。这样的综合实践课程形同虚设,本该让学生适应社会、本该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本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被用于所谓的“主课” “练习课” “复习课”上。
2.评价体系不完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复杂繁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至少需要每间学校有一个由一批有丰富的课程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专家以及管理人员构成的专门研究综合实践课程的部门。评价体系只有在被科学规划之后,才可能改变评价过于单一、随意以及充满应试思想的缺点。
3.教师的安排上的欠缺。师资数量的缺少必然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一些学校只有一个甚至没有专门的综合实践课程老师。课程的讲授由其他的科任老师或者教育行政人员构成。这样的安排设置不仅不利于发挥教师对这门课的主动性,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教师方面
1.重视度不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认为这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师意识不到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自然会缺乏对上好这门课的动力。作为课程的引导者,不能为学生指引方向,学生将无从下手,学生也自然对这门课的兴趣会下降,甚至失去信心。
2.教资培训欠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很多领域的知识点是开放的,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来开发课程,但是实施过程中缺少应有的专业培训,只是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来上这门课,于是非常容易出现畏难的心理和情绪,也容易对上好这门课失去信心。
3.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新课程改革以来,素质教育思想得到了普遍的推广。但是,家长、教师、社会的评价观念和标准依然没有改变。由于大多招生考试的标准依然是分数取向,将“分数决定一切”视为“真理”。综合实践课程与考试无关,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是要学校领导们、教师们的重视还是非常困难的。
(三)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兴趣欠缺。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绝大多学生的目标就是上重点学校,分数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人都不会对这些不符合标准的东西感兴趣,以致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消极,不愿意花时间到这门课程。
2.“活动条件有限。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是以学生选择课题而展开的研究。学生往往会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研究主题,这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有收获的。要让学生真正获得这些知识,就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地收集资料。然而由于学校与社区等外部环境是相对封闭的,因而,学生很少走出课堂且他们缺乏社会体验、校外实践性知识资源,从而使得综合实践课程设置目标很难实现。”[3]
3.知识与实践未能很好地结合。教师通过内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可以轻易地把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但是只有理论上的知识远远不能引导学生理解这门课程的内核。小学生通过活动形式来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是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良方。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闪光点,其内容包括四大领域,各个领域相辅相成、纵横沟通使素质教育更加全面、完善地发展。但是,由于它没有标准的教材,没有专门的教研员,从而加大了这门课程的实施难度,给教育工作者以及学习者造成了不少的困惑。针对上述被分析的主要问题,笔者制定了以下策略:
(一)建立完善制度
除非有完善的制度,否则不可以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许多学校有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是相当于形同虚设,作用不明显,教师执行主动性缺乏。所以,建立有效可行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建立专门的管理和教研部门。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部门就是为了打破应试教育观念下的课程窘境,更加客观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规律,使课程更好为学生“服务”。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教研部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生成课题、充分利用活动资源、评价活动的效果以及总结和反思活动。
2.完善教研体系。教研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价值取向。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们可以通过相互研讨,商定出最优化的方案,从而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和效率地完成任务。针对目前我国开展该门课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资源配置情况,笔者认为建立以班主任教师为主、科任老师为辅的、家长志愿者、社会热心人士为补充的合作指导体系。
3.重视教师的相互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还在探索阶段,没有固定教法,此时需要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智慧,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身边的同僚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拒绝盲目独干,取长补短才是可行之策。
(二)凝聚各方力量
“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生活世界也是教育意义得以建构的场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
1.营造一种社会气氛。首先要获得整个社会对这门课程的认同感,改变学科化观念,普及新课改理念。其次,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同时,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情况。
2.各方积极合力,提供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家长,适当对孩子开展活动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对于社会教育热心人士,应充分利用本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专业知识为孩子们进行活动提供方法性支持。对于企事业单位、个体劳动者,可以为孩子有效进行活动提供经费支持,或者把所在单位或部门变成儿童展开活动的基地。
3.与社区互动,达到共赢。学校和社区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场所,有截然不同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经常在附近社区举行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会,扩大周边影响力。另外,社区可以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资源更好地完善本社区的教育体系。
(三)加强对教师培训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引导者、引领者。对教师展开专业培训,是教师全面领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加强教师实施课程的掌控力,以及教学信心的保障。教师的培训可以采用以下的途径进行:
学校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特色培训。加强与高等师范院校合作,寻求相应的指导力;组织教师系统自学,定时间、定内容、定进度,教研组与年级组进行督促检查;以老带新,以有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指导新入门的教师;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校内、校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观摩与研讨交流活动;邀请专家作学术报告,请优秀教师介绍教学工作经验;对于通过培养,获得结业证书的学员,优先评优评奖,优先提职等措施。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学生提供了非预设性的目标、开放的空间,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主动性。如果可以解决当前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把握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紧跟素质教育大趋势,那么我国学生的素质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伍香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叶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与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1.
[4] 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学周刊·上旬刊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