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紫:中国父母需要系统的养育观

2016-11-10 19:40付洋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2016年11期
关键词:圆子大宝养育

付洋

提起林紫的名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她是中国最早从事心理咨询的专家之一,很多人都是通过林紫专栏开始接触和了解心理学的。从1998年至今,林紫在18年里做了两万多小时的个案咨询、800小时的团体咨询以及300多小时的公益讲座。那么,既是心理专家又是年轻妈妈的她,对于中国的亲子关系有哪些独特的见解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

孩子的问题,是家庭系统的反映

林紫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就像机器一样,任何一个零件的变化都会导致整部机器的运转发生改变。所以,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系统的反映。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要抓狂,而是要把它当成一个成长的契机和线索。系统的养育观,就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看看整个家庭系统发生了什么。

比如,为什么啃老族中男孩那么多?他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强势的妈妈,想要控制一切。儿子因此极度顺从和依赖妈妈,既然妈妈说的话、做的事情永远是正确的,那就跟着妈妈过吧。强势妈妈和啃老儿子形成了一个系统。如果抛开这个系统,去单方面指责儿子的啃老是没有意义的。也有正好相反的例子:母亲“永远是正确的”,儿子就可能用一辈子的各种问题和麻烦来证明:“你错了!”

新成员的加入,也会导致整个家庭系统发生改变。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视频里,一个孩子对妈妈说:“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跳楼!”妈妈很冷漠地问:“你敢吗?”大部分网友都在指责孩子,说他被父母宠坏了。但是,林紫看到的却是孩子内心的那份难过和恐惧。最悲哀的是,妈妈没有回应孩子的感受而是冷漠地挑衅他,这让孩子感觉到妈妈根本不在意他的感受,于是陷入更深的孤独和无助。

二宝加入家庭系统后,大宝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大宝已经上幼儿园或小学了,突然出现尿床、不会走路等退行问题,这都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给他更多的爱。一位儿科医生说,很多二宝被大宝打进了医院,就因为大宝感觉自己的爱被弟弟或妹妹剥夺了。两个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父母只会说:“你是老大,要让着老二。”大宝有很多情绪,又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宣泄,就采取了暴力。如果抛开家庭系统去纠正孩子的尿床、打人行为,批评孩子被宠坏、性格暴力,显然解决不了问题。

二胎政策放开后,很多父母觉得趁着孩子还小,赶紧再生一个。林紫讲课时会经常问台下的父母们:“你们生二宝时,有没有跟大宝商量过?”大家都笑。林紫解释说:“我说的商量,不是让大宝决定要不要二宝,而是邀请大宝来面对家庭的变化,帮助他做好准备。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大宝,有了弟弟或妹妹,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有哪些改变,爸爸妈妈还是会爱你,我们爱的方式可能会不同……这些足够的沟通是帮孩子做准备。这样,他就不会觉得自己的爱被剥夺了,不会与二宝对立,也不会因为生活的变化而感到沮丧和挫败。”

当家庭系统出现问题时,孩子会有意或者无意地用一些办法来平衡家庭系统,维系父母的关系。有一对父母晚上冷战,虽然他们没有争吵,也没有当着儿子的面抱怨,但是奇怪的一幕发生了:原本已经分床睡的6岁儿子突然抱着小枕头跑过来,坚持要和父母一起睡觉,无论怎么劝都不肯离开。而在一起哄孩子睡觉的过程中,这对夫妻被迫开口说话,结束冷战,缓和了关系。

为了缓解父母之间的矛盾,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孩子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林紫曾经接待过一个家庭,父母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留在老家,由外婆抚养;小女儿因为太小被他们带在身边。很不幸,外婆家遭遇地震,大女儿遇难了。之后,小女儿总是莫名其妙地生病,医生都查不出原因。咨询的过程中,林紫发现这位父亲非常疼爱大女儿。因为她的死,他对小女儿产生了混乱的情绪:从理智上,他知道小女儿也需要父亲的关心和爱;可是在情感上,只要见到小女儿,他就会想起大女儿,内心深深地自责和愧疚,这让小女儿承担了很多情绪压力。而且,他和妻子也经常因为大女儿的死亡吵得昏天黑地,互相埋怨。每当两人吵到想离婚时,小女儿都会大病一场,逼得他们不得不暂时停止争吵。找到原因做了家庭系统治疗后,小女儿便不再莫名其妙地生病了。

还有的孩子会用厌学、逃学来转移家庭矛盾。原因如出一辙:当我出现问题了,你们的冲突就会少一些,会来一起关心我。

所以,只有改善和平衡家庭系统,找到问题真正的根源,孩子才有可能得到支持和更好的养育。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割裂的系统

林紫认为,系统的养育观还包含另一层含义: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割裂的系统,孩子表现出来的很多问题,都和早期的养育有关。我们要看到问题的背后,是孩子的哪些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

这两年,林紫在全国各地做公益亲子讲座,就是希望家长了解0~3岁的发展阶段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现在,已经有很多父母有所改观,但仍有2/3的父母认为孩子小时候什么也不懂,可以忽略,不用陪伴。

在0~3岁,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安全感。让孩子建立安全感,首先,要有一个固定的抚养人,最好是妈妈,孩子在父母身边抚养是最好的;其次,抚养人的情绪要保持平和稳定;最后,从胎儿期开始,妈妈就要对孩子有语言的交流和身体的抚触,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

现在,大部分妈妈都是职业女性,生了孩子之后要重返岗位。很多父母是外地人,孩子没人照顾,不得不把他送回老家抚养,亲子关系疏离。有的父母在孩子两岁时就办理了全托,让孩子内心充满绝望和无助。还有一些父母知道孩子要在自己身边抚养,但是需要老人帮忙。于是,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交替抚养,一周或者一个月轮换一次。有的家庭是请保姆带孩子,一段时间换一个保姆。抚养人的频繁更换,让孩子内心不安,很难适应环境。

比起抚养人不固定,抚养人的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导致安全型依恋的建立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比如,当孩子长到两三岁时,开始表现出对某一个抚养人强烈的依恋,这时妈妈会吃老人或保姆的醋,直接把孩子带回自己身边,破坏孩子刚建立起来的依恋关系。

在共同抚养孩子时,老人和子女还会发生情绪冲突。漂在北上广的老人,内心非常孤独。如果子女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重视和回应老人的情绪,他们的内心波动就会一再波及孩子。比如,吃饭的时候,正常发育的孩子有一个抓握、独立进食的过程,一定会把饭菜弄得一塌糊涂。假如老人情绪不好,本来应该给予孩子的帮助、陪伴和指导,就会变成指责和强硬的制止。身体疲惫又得不到子女支持时,老人看见孩子不听话,情绪可能会失控,动手打孩子。

有一个妈妈曾经告诉林紫,因为奶奶担心孩子受伤,自己会受到责备,孩子在3岁之前都是被她关在家里的,而且她不让孩子与小区里的小孩接触。奶奶的恐惧与焦虑,直接导致孩子养成了胆小怕事的性格,而且恐惧和人交往。

很多父母虽然和孩子在一起,但是陪伴的质量却不高。林紫外出散步时,经常看见年轻的父母带孩子出来晒太阳。他们把婴儿车停在一边,和孩子完全没有互动和交流。每次看见这种情况,林紫都会上前提醒父母和孩子说说话。他们惊讶地说:“这么小的孩子,我说了他也听不懂!有什么用呢?”

事实恰恰相反,孩子对整个家庭的所有信息尤其是情绪信息的传递,是非常敏锐的。他可能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这些情绪的体验和记忆的积累,会影响到他未来的个性、人格养成,以及他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还有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方法,就是给他找一个电子保姆—手机或者iPad。自己用陪伴孩子的时间赚钱,努力去为孩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将来送孩子出国。这是一种退缩型养育,因为它会让孩子感觉:当他有需要时,找父母是没有用的,也找不到他们。那么,当孩子长大后面对挫折时,他会有更深的无助感。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会更加疏离和冷淡。

3岁之前,也是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阶段。有很多妈妈向林紫抱怨,她们上小学的孩子总是很磨蹭。林紫说:“从系统的养育观来看,孩子上小学时表现出来的磨蹭问题,其实源于在早期养育中出现的边界失调和责任转移。本来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自我负责,结果变成了妈妈的过度担责。”

林紫的女儿圆子上小学后,给自己制定了一张时间表,从不磨蹭。但是这个习惯,是林紫从上幼儿园之前开始培养她的。她经常会和圆子做时间管理的练习。比如,全家乘飞机去旅行,她就会问圆子:“我们要乘明天上午10点的飞机,圆子来倒推一下,我们要几点从家出发?几点吃饭?几点起床?”所以,圆子知道时间管理很重要,如果磨蹭就会赶不上飞机。

另外,如果孩子在早上磨蹭,可能是妈妈头一天的功课没有做好。要找找看,孩子哪方面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比如,是不是头一天晚上没有睡好?是不是孩子有心事?妈妈和孩子聊一聊,说不定他会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妈妈,学校新换了一个老师,我不喜欢她;妈妈,我看见花开了,鱼在笑,想在早上和它们道个别……”

如果妈妈完全不知道孩子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只会催催催,孩子就会抗拒地慢慢慢,然后,妈妈就会更加焦虑:孩子上学迟到—我上班迟到—考勤扣工资—钱少了养不起孩子……一连串的灾难性想象,妈妈离当下越来越远。孩子从中感受的却是:上学是妈妈的事情,和我无关,这就是责任转移。

林紫建议焦虑的妈妈们,首先,平时要做好功课,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安抚和满足;其次,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活在当下。比如,妈妈要允许自己上班迟到,让孩子体验一次上学迟到的结果。这会让孩子意识到,上学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必须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做了父母,我们如何养育自己

除了拥有系统的养育观,父母还要学会养育自己。

从事心理咨询18年来,林紫印象最深的亲子个案,却不是她自己做的。有一次,林紫从外面做完讲座回来,看见一大家人从咨询中心出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他的脑部做了大手术,看着有缺失。后面是小男孩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全家人的表情都非常沉重。

林紫问负责咨询的老师:“他们是来咨询什么问题?”老师当时非常难过,告诉了她一个根本想不到的答案:“孩子都已经这样了,他们关心的问题还是怎么能让他成绩优异!”林紫一听,眼泪就下来了,特别心疼这个孩子。因为对这个小生命来说,能够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然而父母想的却是:我不能保护孩子的一生,正因为我的孩子有缺失,所以必须比别的孩子走得更好更顺,这样我才能放心。这个真实的故事,既是很多父母内在焦虑的缩影,也彰显了父母对孩子生命的不接纳。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父母对孩子的不接纳,往往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接纳。当看见孩子身上的一些表现时,其实父母可以反观自己。一次,一位妈妈对林紫说:“我孩子总是乱发脾气扔东西!”林紫问:“你们家里,还有谁会这样呢?”

这位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同理,如果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儿,那么父母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儿。育儿,就是一个父母养育自己的过程。

一对缺乏安全感的父母,是很难养育出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的。很多父母都处于“伪安全”的心理状态中。他们因为担心出错就过度控制孩子;他们过度追求完美,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导致孩子紧张、行为退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好人,没有一件好事,于是孩子对世界满怀敌意;他们是工作狂,不断向外索取来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能陪伴孩子,孩子情感缺失,性格冷漠……咨询中,林紫经常会帮助父母们修复自我安全感。比如,请他们为自己的安全感打个分,从0~10分,自己大概在几分?如果还想要提升一点儿安全感,你能为自己做点儿什么?

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系统中长大的。很多父母是在不完美的养育中,带着创伤长大的。林紫建议父母坚持个人成长,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系统。如果自己有童年创伤,尝试把整个原生家庭系统作为我们了解和成长的对象。看看我们的父母在当时的环境中,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是什么状态?看看整个系统都发生了什么?对原生家庭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如果有些来自原生家庭的伤痛,已经影响到自己养育孩子的状态,那么就需要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

其次,不管工作再忙,尝试留下一点儿关心自己的时间。这个关心,可以是心灵成长的,比如阅读;也可以是身体放松,比如现在有很多爸爸在练瑜伽。当我们能够静下心、不焦虑时,才有机会去建立更好的安全感,才能耐心地陪伴孩子,想出更灵活的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

有一次,圆子想一天看5集动画片。没有耐心的妈妈肯定会说:“不可以,一天只许看一集!”但是林紫尝试了一种有趣的办法。她问圆子:“如果你将来做了妈妈,你的宝宝要求一天看5集动画片,你会怎么办?”圆子说:“那我就带她玩更好玩的游戏呀!”林紫又说:“那圆子教教妈妈,有哪些好玩的游戏呢?”接下来,林紫和圆子玩了做饭、开餐厅、藏宝等游戏,轻松愉快地解决了问题。

尝试,也可以帮助父母养育自己。在社会中时间久了,我们会不自觉地戴上厚重的面具,不敢做真实的自己。可是,越不敢做真实的自己,内心的不安就越强烈,因为你总是担心出事,总是担心别人觉得你不够好,总是在担心环境改变之后,你会没办法适应。尝试找一个你非常信任、和你最亲密的人,不管他是你的父母、伴侣还是朋友,做这样一个小练习:当完全放下面具时,我还可以接受那个我吗?

当对自己越来越接纳、越来越喜悦时,父母的内在安全感就越强,焦虑会越来越少,对孩子的接纳度也就越高。内在安全感,并不意味着把整个世界的危险、不安或者不确定都解决掉,而是说我们自己内心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外在的这些不安。在育儿的过程中养育自己,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来提升心理弹性的过程。

林紫说,拥有系统的养育观,并且在育儿的过程中养育自己,父母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爱与支持。

猜你喜欢
圆子大宝养育
鳄鱼大宝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小圆子姐姐和小火箭
小圆子姐姐的好玩事件
小圆子姐姐的好玩事件
藏在地下的快乐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2016年11期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的其它文章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心知
玩命夸老公,是种什么体验
新媒体
会“跑”的胃
胃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