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卡混悬液局部注射联合窄波UVB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评价

2016-11-10 08:11:39孙学东尚书耀姜胜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掌跖脓疱悬液

孙学东 尚书耀 姜胜男



·临床研究·

曲卡混悬液局部注射联合窄波UVB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评价

孙学东尚书耀姜胜男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61例入选患者均来自本科门诊,符合掌跖脓疱病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糖皮质激素及紫外线治疗禁忌者、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肝肾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均不纳入观察。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8例,女24例;年龄20~65岁,平均(35.2±11.2)岁;病程4~68个月,平均(34.3±13.22)个月;治疗前积分3.1~15.7分,平均(11.2±4.8)分。对照组29例,其中男7例,女22例;年龄22~63岁,平均(34.5±12.1)岁;病程5~62个月,平均(35.1±12.11)个月;治疗前积分3.2~15.2分,平均(10.8±5.2)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患处采用窄波UVB治疗仪(SS-04B型,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照射,UVB辐照强度为4.00 mW/cm2,距离25~30 cm。首次剂量0.4 J/cm2,平均每2.5天1次,递增量据上次照射表现而定,一般增量为前1次剂量的10%~20%,皮损控制好后不加量,维持治疗,共25~30次。紫外线照射的同时,给予皮损下多点注射自配“曲卡混悬液”治疗。“曲卡混悬液”组成为:曲安奈德注射液(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利多卡因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按1∶5比例混合后即成。选用0.45号皮试针头,从脓疱周围进针至真皮及皮下组织层,每处注射量0.2~0.5 mL,注意进针部位避开脓疱、渗出、糜烂部位,边进针边抽吸,防止药物注入血管内。每次曲安奈德注射液使用总量不超过30 mg。根据皮损恢复情况前半月,每周给予局部注射1次;第3周至第5周,每10天给予局部注射1次;第6周后,每半月注射1~2次,逐渐停用曲卡混悬液治疗。治疗2、4、9周后判定疗效。对照组仅采用中波紫外线治疗仪照射,方法同治疗组,治疗2、4、9周后判定疗效。

1.3疗效评价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根据红斑、鳞屑、脓疱和瘙痒按0~4级对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见表1)。以用药后症状、体征的总积分下降指数作为判定依据,总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为总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为总积分下降指数60%~89%,有效为总积分下降指数20%~59%,无效为总积分下降指数<20%。以痊愈率加显效率计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

表1 掌跖脓疱病患者病情评分标准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见表2、3。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和体征积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4周后的积分差异非常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9周后的积分差异仍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的有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9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4周后有5例注射部位出现轻度萎缩现象,2例出现轻度红斑;对照组有2例出现局部轻度红斑,均给予减少紫外线照射剂量后缓解。

3 讨论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仅发于掌跖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出现簇集性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脱屑等临床表现,病情严重时可有糜烂及渗液。有人认为是脓疱性细菌疹,与病灶感染有关,但也有人认为是汞、铜、锡等金属元素过敏,妊娠、创伤、内分泌疾病和对各种局部治疗的反应均可作为刺激因子而激发本病,也有人认为是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独立性的疾病,其病因未明。好发年龄在30~50岁,女性比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通常跖部比掌部多见。局部外用各种糖皮质激素制剂有较好疗效,有2/3患者可获显效或痊愈[2]。

“曲卡混悬液”中曲安奈德是长效糖皮质激素,其抗炎和抗过敏作用较强且持久。用于皮肤病,可直接注入皮损周围,通常每一部位用药0.2~0.3 mg,每处每次不超过0.5 mg,必要时可每隔1~2周重复使用[3]。皮损局部注射可直达病灶下及周围组织,并很快扩散至病灶处,比外涂吸收量大而迅速,显效明显且持久。利多卡因注射液为酰胺类局麻药,可稀释曲安奈德注射液浓度,具有起效快、镇痛好、维持时间长等特点[4],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同时发现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按1∶5稀释后注射,皮肤萎缩反应轻微,无其他不良反应。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可以调节皮肤免疫系统,从而对多种皮肤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可能通过抑制Thl细胞群或诱导T细胞凋亡,抑制Langerhans等树枝状细胞的功能,从而调节网络中相关的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 、IL-23等),使其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从而使患者病情缓解或痊愈[5]。是国内外治疗多种皮肤病的常用方法[6]。曲卡混悬液局部注射联合窄波UVB治疗掌跖脓疱病,与单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相比,见效快,有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增加不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3.

[2] 李玉湘,傅强,张秀春.复方氟米松乳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掌跖脓疱病6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4):258.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13-614.

[4] 傅宏义.新编药物大全[M].3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74.

[5] 成戎.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50-51.

[6] 杨宝琦,赵娜,张福仁.银屑病光疗和光化学疗法的研究进展III[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3):195.

(收稿:2014-05-30修回:2014-06-09)

解放军第405医院皮肤科,山东蓬莱,265600

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

组 别例数治疗前2周4周9周治疗组328.27±1.123.85±1.652.01±1.031.02±0.08对照组298.25±2.255.18±1.124.87±1.052.57±1.03

通过门诊定期复诊及电话跟踪随访,治疗组痊愈及显效患者中,半年内复发12例(37.5%)。对照组痊愈及显效患者中,半年内复发4例(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2组掌跖脓疱病患者疗效比较例

组 别例数 2周 4周 9周 痊愈显效进步无效痊愈显效进步无效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治疗组321610602831029300对照组2917118489851095

猜你喜欢
掌跖脓疱悬液
汗疱疹:缓解症状,等待自愈
父母必读(2023年9期)2023-09-24 12:59:03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冷冻联合0.5%鬼臼毒素酊治疗掌跖疣疗效观察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 07:04:34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28
鱼腥草外敷除脓疱
特别健康(2017年9期)2017-03-14 03:25:43
掌跖银屑病1例*
北方地区羔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措施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9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