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蕾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0)
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
姚 蕾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0)
目的 对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效果的探讨。方法 抽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前组患者的基础上加以丹参酮实施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理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使用常规药物与丹参酮进行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丹参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效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由于人体脂质代谢异常,使血液中的脂质沉着于动脉内膜中并与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形成白色块状物,从而产生病变,医学上又将其称为冠心病[1-2]。该疾病会引发例如心肌部位缺氧或缺血、动脉血管缩小甚至阻塞等一系列并发症,并出现心绞痛和胸闷等症状,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丹参酮进行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现作以下相关报告。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女29例,男36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23±1.49)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83±1.39)年;观察组女30例,男35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8.56±1.67)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99±1.54)年。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着手治疗前,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进行相关记录,然后均给予两组患者同剂量的畅欣达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7023441)以及肠溶阿司匹林(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716)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其用法用量分别为:口服,75 mg~160 mg/次,1次/d;口服,1片(20 mg)/次,2次/d。而后对观察组患者使用经20 mL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558)进行静脉滴注,其用法用量为:40~80 mg/次,1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判断依据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评判。灵验: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改善,各项生命体征逐渐恢复;见效: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发作次数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其他生命体征亦逐渐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病情以及临床症状均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3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疗为98.46%,后者治疗效率疗大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的对比 [n(%)]
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从中药丹参中通过化学途径提炼而得的提取物,对患者冠状动脉具有十分明显的扩张作用,减少对冠状动脉的阻力,增强冠状动脉血液的流动性,并一定程度上提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患者心肌处的毛细血管得到适当舒张,以增强其心肌功能,同时提高心肌供氧、供血等能力。此外,其还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以及增强人体造血功能等作用[3]。将其与常规药物治疗相结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极佳的临床治理疗效,同时对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本文研究成果显示,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率的探讨和比较,得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8.46%)远大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5.38%)的结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将丹参酮与常规治疗相结合,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应大力推广运用。
[1] 黄菁菁,张伟霞,杨婉花.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02):219-221.
[2] 马晓聪,李建橡,许明东,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09):1766-1774.
[3] 迟华群.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6):106-107.
本文编辑:刘欣悦
R541.4
B
ISSN.2095-6681.2016.19.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