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画《碧桃图》临摹后的思考

2016-11-09 07:22刘怀宇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宋画笔墨

刘怀宇

中国画写实的高峰在宋代达到了顶端的程度,在中国画中不可忽视其在工笔花鸟上建立的成熟,继唐之遗韵,开元明之先河。通过对其中一副《碧桃图》的研究,以一点窥探宋画的文化背景,造型观念,笔墨语言等方面初试研究以明确中国画的“格物致知”的观察方法及中国画“写生”的内在含义,重新校正个人的思想观念,建立以宋人思想为基础的中国绘画观念。

【关键词】格物致知;宋画;碧桃图;笔墨

1 宋画发展的背景

宋朝结束了五代封建的割据局面,在一段时间内,社会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导致了书画功能、书画意境、书画风格上都有着明显的演变。在文化上:宋代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美术题材上也非常的广泛,在花鸟画上的发展宋代也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于当时宫廷中装饰的必须务求华美,使得花鸟画再贵族美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黄筌黄居寀父子就具有着“黄家富贵”的风格,其他花鸟画家有崔白、赵佶等不胜枚举。

2 宋画《碧桃图》的绘画语言

2.1 构图研究——以点带面

宋代的绘画注重文人的参与,常在精密不苟的法理中灌注趣味与精神,宋画的精微典雅独步百代,精微者必有细节,而细节决非节外生枝是完全与整体和谐并流畅地表达,在古代画论那里有一段精论:“理无形而难知、物有迹而易睹,故因是物以求之”。大致的意思就是:既然理无形而物有形,就应在形的物上作格物的踏实功夫,要在有形之物中求无形之理,格物原是由积累到贯通。再到推类的认知过程也就是一个具体到普遍,到具体的过程,使心与理一心与物融,学识在“穷理以进知”的格物中,在内外双修的多种参照和互补中完成,这种由内而外再内的认识过程,随风潜入夜润泽万物于法理和意韵之中这实在是宋代画家的宝典,也是宋画的魅力所在。

《碧桃图》采用“v”字形式是折枝构图中常截取一大一小两簇枝头入画以“v”字的形式展开构图阵势,布局中具有多少高低前后疏密宾主的变化,构图多从画幅的下边发枝起势,常常在上部留有大量的空白。《碧桃图》一画中两枝相交,显得颇为活沷。

2.2 造型研究——中国写实的高峰

宋代的花鸟画一直很注重“写生”这一概念,也一直被历代花鸟画和品评家们所广泛接受,更重要的是说明了花鸟画其中所表达的生意与生命在宋代的工笔花鸟画上对物象的严谨的刻画以求形似的同时,看重物象内在气韵和神态的展现。在《碧桃图》上的造型可以说是对形和神的结合完美,阐述是对“格物致知”与“写生”概念的完美释义,绘画是绝对视觉意义上的艺术,而其“格物致知”确是在“知”而不是“见”这可能是中国绘画建立的根本所在“知”“见”。的高度上的差别,明显而易懂,对于对象的了解。

画面中对于花和叶和枝干的处理上,勾勒花的线条淡而曲折繁杂的线条,叶充满张力的弧线和坚挺,刚毅的直线构成的直线的处理,又是完美的对写生进行了解和诠释,这里充满了对生命的感受,对对象的体验,写生,不只是对着对象画不是记录,不是描摹,是活生生的感受,这里每一根线都充满了生命充满了意义。而当“格物致知”与“写生”的结合,可能就是迟到形和神兼备所必须的道路吧。

3 笔墨研究——宋人笔墨是传统中国画写实形势的成熟期

在宋代,画家的笔力都很深厚,所以线条都比较有力,宋代的花鸟画以笔轻墨秀为主,给人以精致精妙的感觉,而笔墨并非指的是简单笔与墨的使用,而是指用笔的技巧特点和用墨的方法以及画家对笔墨的审美感受和对笔墨的习惯用法,这个还包括画象在选择材料时所呈现的较为稳定的风格特点,在宋画《碧桃图》中的花瓣,树干和叶子的线条上都表现的极有韧性,显得花瓣叶子很有水分,树干也很结实,它的线有两大类,一类是染色之前的线,一类是染色以后的线。因为染色以后可能有些线会被颜色遮住,需要再勾,提醒的强调结构的线,这种提醒的线还叫做“勒”,不仅仅是轮廓结构还可以是叶筋花筋的线。

4 色彩研究——字广大、尽精微

宋代的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概括讲是在“随类赋色”的理论基础上去强调色彩的自律性的表现中国人对色彩感觉的敏锐和丰富,无异于其它民族,但受到先秦哲学上的影响,古代的中国人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浸润着哲学的色彩,使中国绘画的色彩学与光学诞生出的西方色彩科学有着本质差异。中国的色彩观则强调白黑对于青、黄、赤三大色系的影响,以构成丰富的色彩世界,中国画家认为色彩本身并不是万事万物的本质,而是按照阴阳五行之理生成变化事物的表象,为了不受到表象的迷惑而有效的进入把握事物本质的艺术思维。

结合前人的研究分析《碧桃图》的色彩,其画面中的黑白灰无疑是“随类赋色”的典范之作。画中将黑白灰明确的分解出来,叶子部分为画面中黑的体系,花卉为画面中白的体系,而背景则是为灰的体系。从具体的赋色方式上看,在黑色体系中叶子被分染并罩以绿色,整体而不失细节,这不是对画面中每一片叶子的细节描绘,而是一种统一的精神的描绘,构成叶子细节被统一在整体之中,以左枝为中心向左下,向右上,每一组叶子被控制在各自的节奏之中,正面叶子和背面叶子的大小分染,叶面的次数,无疑都是有着相当严格的对比关系。这一关系决定了其画面的意境的营造,在这里可以说整体观点被运用到极致,因为以叶分支撑的画面,从这里开始相互的关系被严格的建立起来。在叶子的用色和方法不再多说,只是其每组的由强至弱,由主到次的变化和细节的和谐统一是让我们所惊叹,表现出了古人强大的概括表现力。体验精心描摹它们时所带来的心灵的喜悦,从宋画中体会中国画中的精髓并将其流传下去。

作者单位

沈阳大学美术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猜你喜欢
宋画笔墨
《宋画全集》
《宋画史稿》:一部试图描摹宋画全貌的书
笔墨童年
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
震惊!我把宋画放大了10倍
论宋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略论宋画的园林史料价值——以《陶渊明归隐图卷》、《归去来辞书画卷》、《西塞渔社图》等宋画为例
笔墨名家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