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结合共赢的实践探索与收获

2016-11-09 05:12:41安鑫龙李雪梅崔兴凯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水生任课教师生物学

安鑫龙,李雪梅,崔兴凯



新形势下高校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结合共赢的实践探索与收获

安鑫龙1,李雪梅1,崔兴凯2

(1.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3;2. 河北农业大学教务处,河北保定 071001)

高等教育大众化促使一些高校任课教师的授课工作十分繁重,职称评定和岗位等级晋升等需求导致高校任课教师热衷于科研和写作,这为相关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质量提出疑问,迫切需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本文将科研成果成功运用于《海洋浮游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和《水环境修复技术》3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明显提升;3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促成科研项目命题,并通过科研得到解决。高校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是新形势下保证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质量的有效途径。

高等教育;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结合;共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2020年毛入学率将达到40%[1],这就意味着一些高校教师的授课工作仍将十分繁重。另一方面,由于职称评定和教师岗位等级晋升等需求,高校教师对科研项目的热衷程度愈发凸显。这样,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势必会对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水平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保证教学和科研质量,将是广大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新形势下高校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必要性

1.1 工作量是高校任课教师教学压力的源头

高校任课教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即为授课,且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工作量,这样才能完成本职工作。完成基本工作量后,教师的课时费与工作量成正比。学生扩招或成立分校后,学生数量增多,各位教师均摊的工作量相对增加。此外,一些高校任课教师的职称评定明确要求参评人员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水平,根据教学工作量多少和教学水平高低评分,在限定工作量范围内评分分值与工作量大小和教学水平成正比。这样,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在自愿或不自愿情况下均要足额完成,且要保证较高的教学水平。

有些学科知识更新较快,常见的如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任课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补充完善教案,满足自己授课和其他任课教师所授课程之间的完美衔接。很多院校升格后,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教案完善等工作都需要任课教师配合或独立完成。全国范围内各高校都在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出书热”风靡校园,这就要涉及到全部或部分授课教师的辛勤劳动。此外,有些高校明确要求教授至少为本科生上1门专业课,且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这样,任课教师的多种形式的工作量会明显增加。

1.2 科研在高等学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各高校师资队伍结构调整和学历相对提高,科研团队和重点实验室等建设逐渐完善,接受过正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师队伍,往往沿袭研究生阶段的经历继续在就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以期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由于研究生导师资格申请以及研究生培养需要,相关任课教师的科研意愿亦愈来愈强烈。一些高校的职称评定明确要求参评人员的研究成果(包括完成课题、专利、新品种、各种奖励等)和论文论著,根据研究成果和论文论著的等级(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等;SCI、EI、SSCI检索;一级学报、核心期刊和一般刊物等)及高低(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进行评分,且在限制研究成果和论文论著数量的情况下,最高分值不封顶;署名排序对分值影响也很大,如论文论著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分别按分值的100%、60%等依次记分,有些高校甚至要求参评的研究成果和论文论著均是参评人员排名第一方可计分。这样,准备职称评定的任课教师联合和单独科研热情均居高不下,希望获得等级较高、排名居前的研究成果和论文论著,以期在研究成果和论文论著同数量情况下取得高分值,这样才能在职称评定时脱颖而出。还有些高校在职称评定时,科研部分分值大小与课题经费多少有关,到账课题经费越多,相应分值越高。如此种种,体现了科研在高等学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3 新形势下高校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高校任课教师除教学外还忙于科研(申请、考核、验收、鉴定、报奖等)和写作(整理数据和资料、投稿、反复修改等)。在高校,保证教学质量是对任课教师的最基本要求,然而,任课教师的繁重教学、科研和写作任务使其无暇查阅相关资料,加之自身的主攻研究方向所限,致使备课时间明显缩短或者不备课,授课只能依托教材内容。因停电多媒体“罢工”而调课或让学生上自习等等一系列“新事物”不断发生。因此,空洞的书面描述和课堂讲授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接受,结果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满意度不高。另外,虽然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科研得到解决,科研项目的命题和研究内容也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积累获得并且服务于学科建设和教学,但是,目前也出现了科研项目验收证书和获奖证书中人员“加塞”和“追尾”、论文作者署名存在争议、发表刊物和论文内容严重不符、论文代写刊发等等一系列“无奈”之举,这些不正常现象充分说明了任课教师薄弱的科研实力,相对应的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严重脱节。因此,新形势下需要任课教师将教学和科研联系起来,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使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获得双赢。

2 教学和科研结合共赢的实践探索

笔者长期从事《水生生物学》、《海洋浮游生物学》和《水环境修复技术》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科研课题也是围绕3门课程内容进行海洋有害藻华的研究,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双赢之路。

2.1 3门课程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

2.1.1 3门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水生生物学》和《海洋浮游生物学》主要讲授水生(海洋)生物的形态分类、营养、繁殖和生态学[2-3],《水环境修复技术》主要讲授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地下水和近岸海域环境生态修复与重建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措施[4]。前两门课程是后者的重要基础课,各类生物的形态分类、营养、繁殖和生态特征等为修复水体的前期生物调查与评价、后期修复生物种类选择和修复效果监测与评估等内容的讲授提供重要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海洋浮游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和《水环境修复技术》等3门课程的教学,提炼了水环境生物在水环境中的3大基本特征:污染水环境、指示水环境和调控水环境。污染水环境,如形成水华或海洋有害藻华(赤潮、褐潮和绿潮)等;指示水环境,如指示水环境中污染物类型和污染程度等;调控水环境,如大型藻类对水环境中氮、磷营养盐的吸收等。但是,水环境生物种类很多,加之地域差异、教材编写者研究方向、成书时科研成果以及版面等限制,任何一本《海洋浮游生物学》和《水生生物学》教材均不能够全部将各门类生物的形态、营养、繁殖和生态等特征通过图解等方式描绘出来,也不能讲授各个生物种类的全部特征,有些特征只能用文字表述出来[5-6]。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版包括河流、湖库、湿地、地下水和近岸海域环境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等内容完整的《水环境修复技术》教材,尤其是缺乏近岸海域环境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相关 内容。

2.1.2 3门课程教学促成科研选题

通过多年教学发现,水环境生物在水环境中的3大基本特征涵盖了水环境生物研究领域的全部内容。结合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上述问题,笔者以水环境生物为研究对象,为科研项目“秦皇岛市沿海赤潮生物监测研究”、“有害藻华藻种库建设研究”、“尖尾藻的分类和繁殖研究”、“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生态特征及调控技术研究”、“海洋尖尾藻对两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特征研究”、“河北省沿海赤潮生物生态特征及调控机理研究”、“曹妃甸区域海洋生态构建技术模式研究”和“唐山‘三岛’海域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等的成功立项和开展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2.2 科研对3门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

2.2.1 科研成果

近几年,笔者主持或参与完成了“秦皇岛市沿海赤潮生物监测研究”、“有害藻华藻种库建设研究”、“3种不同植物对海洋卡盾藻生长影响的 实验生态学研究”、“尖尾藻的分类和繁殖研究”、“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生态特征及调控技术研究”、“海洋尖尾藻对两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特征研究”和“河北省沿海赤潮生物生态特征及调控机理研究”等课题研究,收获河北省沿海渐尖鳍藻()、血红哈卡藻()、中国鱼毒藻()和日本鱼毒藻()等大量水生生物固定和活体标本(图1~图4),发明了海洋尖尾藻()的室内培养方法[7],发现了齿状纹石藻()产生似亲孢子(图5)的繁殖方式[8]和海洋尖尾藻摄食海洋浮游植物[9-10]等一些海洋生态现象,研究成果包括水生生物学形态分类、营养、繁殖和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图2 血红哈卡藻

图3 中国鱼毒藻

图4 日本鱼毒藻

2.2.2 科研成果对3门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

科研成果为《海洋浮游生物学》和《水生生物学》的理论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原始的生物形态、营养、繁殖和生态等教材和文献资料内没有的理论和图片等资料,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单克隆实验生物和实验方法[3,8,11]。“曹妃甸区域海洋生态构建技术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为《水环境修复技术》课程中“近岸海域环境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章节提供了海洋牧场建设和海洋生物增殖放流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措施,“唐山‘三岛’海域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为《水环境修复技术》课程中“近岸海域环境生态修复与重建”章节提供了大型海藻修复、贝类修复和贝藻立体化修复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措施。

3 教学和科研结合共赢的收获

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到科研探索中解决问题,再回到教学中系统融合研究成果,实现了“教学—科研—再教学”的良性循环,是笔者多年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实践总结。通过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收获颇丰。具体表现在:2008年9月至今,通过科研采样建立了有害藻华生物库,保存河北省沿海有害藻华生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共计30余种,为《海洋浮游生物学》和《水生生物学》教学提供了素材,从空洞乏味的纸上谈兵到栩栩如生的图解、实物标本和实物视频配合,实现了质的飞跃,教学满意度逐年提高,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实验课堂上的绘图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明显提升。另一方面,通过3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更为系统化,前后衔接更加连贯,参与编写了高等职业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水生生物学(第二版)》[12]中的甲藻门、硅藻门和水污染的生物学问题,补充了《水环境修复技术》中“近岸海域环境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章节。几年来,在3门课程教学基础上,深刻意识到哪些科研命题需要立项,进而通过科研工作使自己的科研内容更加系统和完善,使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沿着健康方向发展,始终把握领域前沿,完成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相关课题获得河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培养了6名水生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河北省沿海赤潮[13]、海洋生态和环境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

4 结语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为一些高校任课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授课压力。职称评定和教师岗位等级晋升等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高校任课教师的科研和写作压力。通过《海洋浮游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和《水环境修复技术》等3门课程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践探索证实,高校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是新形势下保证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质量的有效途径。今后,任课教师要以服务教学和学科建设为目标,认真备课、精心授课,从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立项科研解决和验证问题,获得创新性科研成果,再将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从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 安鑫龙,李志伟. 高职水环境监测与保护专业水生生物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2):176-178,181.

[3] 安鑫龙,崔兴凯,李雪梅. “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2):88-91,97.

[4] 安鑫龙,李雪梅,李志伟. 高职水环境监测与保护专业《水环境修复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4):89-92.

[5] 郑重,李少菁,许振祖. 海洋浮游生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6] 梁象秋,方纪祖,杨和荃. 水生生物学(形态和分 类)[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7] 安鑫龙,宫春光,李雪梅. 一种培养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方法:201110314305.6[P]. 2013-03-06.

[8] 李雪梅,李亚宁,安鑫龙. 齿状纹石藻的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4,21(2):21-23.

[9] 安鑫龙,李雪梅,李亚宁. 海洋尖尾藻的摄食[J]. 海洋技术,2012,31(1):100-102.

[10] 安鑫龙,李雪梅,申亮. 海洋尖尾虫对海洋卡盾藻的扰动摄食[J]. 实验动物科学,2014,31(1):55-56,60.

[11] 安鑫龙,李雪梅. 高职水环境监测与保护专业《水生生物学》课程深度改革的探索[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3,20(2):53-55.

[12] 孙成渤. 水生生物学[M]. 2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13] 安鑫龙,么强,潘娟. 河北省沿海赤潮[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Practice Explorations and Harvests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ombination for Cours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New Situation

AN Xin-long1, LI Xue-mei1, CUI Xing-Kai2

(1. Ocean College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3, Hebei Province, China; 2.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1, Hebei Province, China)

Cours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remain busy in teaching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be keen on researching and writing for 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and post grade. So, their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ill be questioned for their business. Thus,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s important. On the one hand, the qualities of teaching in “Marine Planktology”, “Hydrobiology”, “Water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or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ir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On the other hand, problems foun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ree courses resolved through scientific researches.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igher education; course teacher;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ombination; win-win

G642.0

B

1008-5394(2016)03-0073-04

2015-11-28

河北农业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项目(无编号)

安鑫龙(1976-),男,河北唐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浮游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和水环境修复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axlqhd@126.com。

猜你喜欢
水生任课教师生物学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教育(2018年55期)2018-01-28 21:38:20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长江丛刊(2017年7期)2017-11-25 05:42:32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环境科技(2016年4期)2016-11-08 12:18:58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新课程(2016年2期)2016-03-02 05:50:26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依托科技创新 打造现代水生蔬菜产业
长江蔬菜(2014年1期)2014-03-11 15: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