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湖北省粮油加工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

2016-11-09 06:33史崴郭湘霖黄丽冯俊杰郭浩邵洵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粮油升级

文/史崴 郭湘霖 黄丽 冯俊杰 郭浩 邵洵

推进湖北省粮油加工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

文/史崴郭湘霖黄丽冯俊杰郭浩邵洵

粮兴则国兴。湖北省作为粮食种植大省、消费大省,其绿色化转型升级的资源要素还没有完全活起来,影响和阻碍粮食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仍然存在,全省粮油加工业能否最终加快构建现代绿色化营运体系,能否加快实现生态大省、效益大省、品牌大省,全行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创新则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基于“安全、优质、适口、营养、方便”的要求,探索以全面绿色生态为目标,加快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径,以期为粮油行业提供借鉴。

湖北粮油加工业要加快推进绿色化转型升级,实现中部乃至全国“吃湖北粮、喝长江水、品荆楚味”的愿景,任重道远。目前全省的政策环境、观念认知、消费需求、企业动因等已表现出明显的先行态势。调查显示,湖北全域正在形成种植加工集约化、粮油产品高端化的导向机制和全面向绿色生态化转型升级的创新业态。“千湖之省”、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生态环境多元复合的湖北,其产业空间的生态布局、保护与开发、绿色行动全覆盖正渐入佳境。卖品牌、卖文化、卖营养越来越成为行业的追求。适度深加工产品折射出不断推进绿色粮油、高端粮油、智慧粮油的锐意转型,荆楚食品正从湖北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但是作为种植大省、消费大省,其绿色化转型的要素重组问题(全部要素还没活起来,生态种植、龙头企业、绿色资源、完整产业链、特色优势、主打品牌、综合型产业园区科研创新等要素的有机联动欠缺)、绿色生态的内外监管问题(源头环节失控失范、中间环节粗制滥造、终端环节乏力无奈等)、需要规避的多重风险问题(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自然风险、道德风险等忧虑加重)还没有解决好。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开工率不饱满,生产环境差、生态标准滞后、集约化程度较低,粮油产品的过度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品种单一、自主创新不足,新技术储备匮乏、科技人才不足,这些都制约着粮油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粮油绿色生态化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源头上的耕作,到收购、储运、加工、营销,所有环节都重要,但核心问题是全方位、深内涵的体制机制创新。笔者调查认为,新常态下粮油加工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应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粮油加工各环节要始终秉持“绿色化”发展理念

“绿色化”应体现在独特的战略性、紧迫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其中战略性体现为全局全域全过程,它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不能仅靠政府的力量,要全体动员、各方协力、上下同心、全力以赴。据初步调查,湖北省绿色生态食品真正符合完全意义上的“安全、优质、适口、营养、方便” 的产品不到40%。重塑包括粮油种植在内的粗放式、非生态型的增长模式,在短期内任务艰难,未来要走内涵式的“绿色化”增长模式,需要突破观念理念障碍,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比如严格细化生态资源红线管控约束、全程全域全面的绿色生态化种加储销奖惩机制、生态环境赔偿(补偿)和责任追究、约束性开发(项目清单)等重大制度的完善与监管等。紧迫性体现为把绿色发展理念变成全面维护绿色行动的冲锋行为,传统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应坚决退出。据初步测算,过去30年湖北省经济总量翻了两番,但49%的生态系统由此退化或破坏,其自然生态修复期至少在20年,这严重制约着粮油加工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进程。前瞻性实践性体现为,它强调要把“绿色”置于“发展”的前面及全过程,加速推进绿色生产方式。通过重置绿色产业体系,坚持生产(种植)少污染零污染、有益于健康的绿色食品,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绿色化”强调以绿色技术为保障,以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化”为基础。从产品的设计理念、种植生产开发的全过程、产品的生成和绿色包装分销到绿色品牌的打造等,整个链条都应该“绿色化”。

二、科学构建全省粮油加工企业的“四重递进”机制

绿色化转型升级是一个综合统筹、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搞一刀切、下陡坎,要有过渡期、调整期。笔者认为(广义的),要在湖北省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健康行动计划)总框架下,重塑包括粮油种植在内的绿色生态加工发展的四重递进机制(目标),即从生态农业到生产生活文明的梯级递进,从无公害农业到有机农业的梯级递进,从种植业到种加储销为一体的梯级递进,从单一生态标准向相对自然循环、适度精加工、提升绿色品质、延长价值链的梯级递进。在四重递进机制下,派生出粮油加工产品绿色化功能延伸目标,从而以粮油加工业为龙头将全省全域生态与局域生态相结合、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融合、主保粮食安全与打造精优特新食品和涉外品牌等相兼顾,通过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大农业多重目标,从而在全国牵引出复合型绿色生态粮油发展的湖北模式。

建议有关部门列出推进“四重递进”目标的宏观政策、统筹施策措施和责任推进清单,建立促进政府部门挂点、相关部门跟踪协调、行业企业联导联控的督办推进机制。在全省范围内统筹建成布局合理的多条扇形径轴通道,将国有、民营、外资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把种购储检加营连接成绿色型、开放型、互补型、综合多功能型产业集群,使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同时,通过软件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的集成,打造“智慧粮油”,通过一系列参数变化并快速作为,全程有效跟踪绿色粮油资源。“四重递进目标”可分三个层面推开:中小微企业大胆走“专特精新”的升级之路,大力发展传统食品、特色食品和附加值产品,避免单纯追求产值产量目标的现象。即从单一主粮加工向多种食品和营养物的复合型、强化型食品转化。县级城区以上中心区域的加工企业从机械碾磨加工产品向挤压膨化、分离分选等大众型、营养型、富有县域特色产品转变,从短链条、粗利用、低附加值产品向长链条、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规模企业紧密对接“四个一批”工程规划目标和现时重大战略任务,把握和引领湖北全域粮油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大产业、大方向、大通道,走“大而全”的发展之路,做强做大拳头品牌,以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国际化、产业化、一体化、多元化和高端化占领行业至高点。

三、宏观掌控粮油加工企业源头发展的规模与结构

粮油加工企业普遍认为:食品的绿色生态品质是七分靠种植三分靠加工,因此源头环节的品质尤为关键。据悉,发达国家种植有机粮油区域一般占耕地总面积的18%。按湖北省第二次普查的耕地总面积7985万亩的基数,综合考虑因后备资源的不足及生态条件,实际可供开发耕地资源不足250万亩。按发达国家标准,湖北省可耕有机生态种植面积不到30万亩。单个绿色生态基地若按平均面积500亩计算,湖北粮油生态基地应保持在600个左右为宜,这既是由有机高端标准决定,也是由高端需求市场份额决定。据初步统计,全省现有挂牌粮油生态基地4000多个。无论从生态种植规律还是从市场需求考量,都过多过泛过杂、良莠不齐,相关部门也难以实施严格的掌控。因此在初始化阶段,发展生态种植基地要坚持标准、以规划引导项目建设,从严核准现有粮油生态基地总量,有效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上、有名无实。根据全省人口规模和未来规划,城市周边应严格规划出绿色种植保护区,禁止一切污染企业进入,限制化工原料及产品进入,形成严格的产区规则与种植标准。应按每平方公里1~2万人的标准,根据全省现有建区面积及未来功能区域占地面积计算,合理规划出未来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种植耕地占用要达到的拐点面积,使全省绿色生态面积持续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四、科学构建绿色生态化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

初步调查,对于绿色生态化转型升级目前有近一般的企业还停留在观望层面。因此,粮油绿色生态化转型升级,既需要市场绩效这一长效机制,更需要政府现时的刚性机制。全省粮油系统要以绿色生态为目的,以内部动力(市场)为主导,以外部动力为关键,重点做好市场导向、体制机制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以调节和优化粮油实体的动力系统,提高全省粮油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要在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相结合、近期需求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中完成转型升级,要在关联企业层面的各资源工艺之间的小循环,在区域产业层面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共生共融大循环,在两个循环中实现转型升级。

五、协调构建综合型、复合型粮油加工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推进机制

在“共建共享、着眼长远”原则下,政府和行业部门要建立健全多层次保护开发绿色生态资源的产权明晰制度、维系分解制度、成果共享机制,全面全方位全过程调动所有的积极性,真正确保绿色生态资源的互补循环持续,从根本上巩固粮油行业转型升级的总根基。此外,政府还要防范绿色生态资源面临的碎片化与同质化问题,政府要在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方法上加以推进,一切以有利于粮油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灵活确权形式方式,以期实现粮油业种加储销从碎片化向规模化、从同质性向异质性、从有形化向有形化与无形化相结合上改变。这也是湖北省规模粮油加工业的普遍关切。

六、高度重视完善绿色生态化转型升级的监管机制

在调研中,加工企业无不坦言:“粮油产品的绿色生态品质是‘管’出来的。”政府在积极引导粮油绿色生态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始终把绿色目标、生态标准的监管放在首位。实行市场机制下的强制性政策还是诱导性政策,都要有“有形之手”的推动和支持。为此,要尽快细化完善严格的粮油绿色生态法律框架体系,重视粮油食品全过程环境的监督、生态功能区分类管理,严格粮油加工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及检测方法标准,对有悖于绿色品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实行零容忍、严追责,加大违法成本处罚。要完善粮油食品状况报告公开制度,通过公开方式监督约束非绿色生态行为,评估向源头延伸,完善粮油绿色生态品质监测,杜绝污染源和低端产品,为有机产品提供安全的环境保障。应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手段,加速粮油加工企业的关停并转,按时限清单清退一般性非绿色生态粮油加工企业,加快推进重点江河湖湿区域绿色生态文明综合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高粮油加工产业上下游的聚集度。要加快建立均衡的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善种植加工投入品全域监管机制、企业内检评估制度和产品追溯系统,做到从产前到产后、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无缝监管。

七、建立健全粮油产业绿色生态化转型升级的风险防范机制

调查中很多加工企业表示,企业普遍效益不高、经营难艰。收购成本不可控、进口冲击不可预、自然灾害不可测、行业优势不可求,全行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十分脆弱。加之原粮价格较强的政策性和成品粮价格市场化,挤压了加工企业利润空间。初步统计,2015年度湖北省全行业保本经营面不到75%(沿海及发达省市为85.5%)、严重亏损面占比近25%(沿海及发达省市约为15%)。因此,应全方面全方位地构建其风险防范机制。首先是政府要加大对其源头环节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涉粮涉油企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通过全域生态建设,创新完善金融保险支持的形式方式和力度,为有机粮油种植加工创造良好的硬实力和基本环境,加大对粮油绿色种植带头人的培训,提升其生态科技的能力。对加快构建现代粮油种加储销服务体系,实现从传统的单个、分散的低层次经营,向集中、高端、专业化的现代营销转变的企业,提高其授信额度和奖补减免力度。对种加储销达到一定比例且逐期递增的主体实施相同比例的补贴优贷,确保其健康、快速发展,由此带动和引领绿色粮油种加储销聚焦态势,培植绿色生态品牌。应加强品牌保护措施,加大高端品牌创建和认证推广力度,打造独具湖北特色的绿色粮油;对大力推行农超对接、工超对接、超超对接、超市专柜、专卖店、直销等模式,稳定绿色粮油销售渠道,鼓励支持绿色生态粮油主体参与综合保险,政府应及时给予全面全方位的以奖代补、生态专项补贴、扩大税收减免权限试点和兜底式的保险补贴等。

八、构建起集种加储销、电商物流、财税金融于一体的“互联网+绿色粮油”生态金融机制

完备的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定额奖免、投资参股等多种方式的金融支撑是粮油加工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为此,政府应协调金融机构制定支持粮油加工一体化发展的量化指标、双向的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进一步拓宽粮油绿色生态发展与金融发展互为促进的空间,在信贷投入、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扶持等方面不断要有新作为,要切实将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纳入到支持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体系中。

(作者单位:湖北鄂州职业大学、鄂州市粮食局)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粮油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回暖与升级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