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的“北粮南运”及粮食去库存

2016-11-09 06:33张宏明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吉林省粮食玉米

文/张宏明/

吉林省的“北粮南运”及粮食去库存

文/张宏明/

吉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区域粮食安全”的特殊使命。2015年粮食产量729.4亿斤(主要品种为玉米、水稻和大豆。其中:玉米561亿斤,水稻126亿斤,大豆5.8亿斤),商品量到达80%以上,其中:玉米达到90%以上。省内玉米年消费量在300亿斤左右,每年可为销区提供粮食200亿斤以上。近年来,全省粮食库存逐年提高,为畅通“北粮南运”铁水联运粮食物流通道,“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积极争取国家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动筹备资金,加快建设步伐。2014年试开通了“北粮南运”两条铁路运输线路,分别是白城—安徽蚌埠,松原—湖南岳阳,之后又开通了省内到成都和长沙的散粮运输通道,以及经由大连北良港海运到南方,少数通过其他北方四港(锦州、鲅鱼圈、丹东、大窑湾)散粮运输通道。散粮运输任务主要由中储粮、中粮、吉粮集团及相关的直属企业承担。

一、“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粮食物流建设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结合吉林省粮食增产百亿斤项目工程,围绕吉林省“一横四纵”铁路及公路网,在粮食增产集聚区域、中转点建设和改造31个粮食物流节点,总投资10.8亿元。新增粮食年外运能力84亿斤,从“十一五”的256亿斤提高到340亿斤,增幅32.8%。同时,粮食“四散化”水平显著提高。吉林省承担粮食“北粮南运”的运输通道,主要集中在“四散化”程度高、设施完善的中省直企业,共计84条。其中:中储粮吉林分公司62户企业有51条铁路专用线,中粮集团24户企业有20条铁路专用线,吉粮集团89户企业有13条铁路专用线。每条铁路专用线一次装车都可保证在20节以上。

此外,地方国有及民营企业在现代物流和物流园区建设也有一定发展,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对“北粮南运”起到了必要的补充作用。目前,经国家投资建设的物流节点或园区有27个,包括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梅河口市阜康物流有限公司、吉林德翔物流有限公司、吉林鸿丰农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同时,在铁路运输成本不断升高的情况下,汽车运输方便快捷的优势逐渐突显,粮食汽车外运能力有所增强。

二、加快吉林省粮食物流通道建设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和“北粮南运”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和阻碍。

(一)物流通道建设的瓶颈。

一是物流节点建设滞后。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吉林省的建设补助力度,但由于粮库建设历史欠账多,仓容不足矛盾突出,一大部分粮食存储在简易露天设施里,露天储粮接近60%,给粮食保管、运输集并等增加成本。二是散粮发放配套设施差。吉林省大部分粮库主要还是以存储设施为主,中转设施设备等相关散粮设施设备老旧不足,与现有的粮食现代物流标准相比仍有差距。三是国家投资规模小、补助低。粮食仓储物流项目投入大,国家对粮食物流补助规模小且补助比例不超过20%。即使是中直企业,在国家补助不高于30%的情况下,也无力实施物流设施建设。

(二)“北粮南运”的阻碍因素。一是粮价倒挂。2015年之前,国家连年在东北四省区启动临储玉米收购,受政策影响,“北粮”不计运输成本已经高于南方市场价,物流利润没有空间,自然影响“北粮南运”。二是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吉林省作为资源输出性省份,输出量大于输入量,存在粮食专用车空返的问题,使企业铁路运输成本升高。三是物流设施利用率低。受市场经济影响,南方销区满库存,跨省移库数量少,加之国家启动临储政策这几年,粮食价格倒挂,贸易需求量小,各类企业主要业务集中在收储上,“北粮”基本没有南运,没能够发挥现有粮食物流应有的作用。此外,铁路部门将部分闲置运输节点拆除弃用。四是南方接收设施不完善。南方用粮企业及粮食中转储备库基础设施较差,粮食接收规模小,库点分散,不具备接收整列散粮车的能力。五是南方接收节点缺少轨道衡计量设施。无法对“北粮”整车过磅,入库接收数量无法确认,损耗责任不清,每车皮损耗有1吨左右,北方运粮企业成本增加。

(三)破解以上问题的途径及建议。一是积极做好物流通道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去库存政策。不管粮价是否倒挂,随着我国粮食生产地域呈现由南往北的发展趋势,建设好“北粮南运”物流通道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打造好吉林省粮食仓储物流服务基地,无论是利用产地、气候等多方面优势,为南方省份存粮保粮,做好仓储服务,还是响应国家去库存政策,做好省间移库和“北粮南运”都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建议国家能够出台政策,对稻谷和玉米给予适当运输补贴。三是提高粮食运输社会化运输程度。做好产区与销区衔接问题,建立公共物流通道和战略装车点,建设公共集运场地。四是制定散粮运输运营办法和优惠政策。确定散粮火车定点班列线路,明确散粮火车反空资费标准,降低物流成本。

“十三五”期间,吉林省粮食物流建设的思路一是重点突出新一轮振兴,突出哈长城市群发展,加快推进面向环渤海开放,突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等线路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开辟吉林及黑龙江经珲春连接扎鲁比诺港的亚太地区国际新航线,解决吉林省缺少出海口的困境,为东北亚粮食贸易提供优良的运输基础。二是在国家支持下,努力抓住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粮食行业信息化“三个重点”,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仓储服务业增加值,加大全省粮食外运通道建设,完善和优化物流节点布局,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实现散粮运输全程无缝连接。三是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围绕“一横四纵”铁路网络,完善提升74个仓储物流节点,新增粮食外运能力70亿斤,到2020年粮食年外运能力达到410亿斤,使“北粮南运”粮食外运物流通道功能更加完善,跨省原粮“四散化”比例明显提高,运输时间明显缩短、损耗大幅减少,跨区域的物流运输更加顺畅,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推进粮食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破解难点,推动吉林省粮食去库存

粮食去库存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主动而为,强化落实措施,破解去库存的难点。

(一)去库存存在的困难。正常状态全省玉米外销200亿斤,但去年以来,外销量降幅明显。主要原因:一是国内玉米供过于求。近年来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2015年玉米产量高达4490亿斤,而玉米需求增速低于产量,国内玉米消费3600亿斤左右,国内过剩玉米近900亿斤。二是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剧增。近3年国际粮价低于国内,玉米及大麦、高粱、木薯干、DDGS等玉米替代品进口量激增,2015年进口量已达800余亿斤,加剧国内玉米供求矛盾。上述两部分玉米造成国内结余1700多亿斤,不得不收进临储玉米库存当中。三是南方对东北玉米依赖度减弱。我国玉米消费除东北地区近800亿斤外,其余2800余亿斤均集中在关内。由于中原地区玉米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农民余粮高于同期,加之进口玉米和其他品种替代,销区以往每年三四月份到东北采购的时间逐年推迟,减少了东北地区外销量。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按照国家去库存的要求,吉林省主动研究,坚持消化存量与抑制增量同步考虑,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同步推进,省内消费与省外销售同步实施,积极推进各项措施。一是加快推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吉林省地域生态优势,明确“吉林大米”中高端定位,打造一个核心品牌,构建一个产业联盟,制定一套质量标准,搭建一个电商平台,建立一个直营体系。以大品牌整合小品牌,以大联盟带动小联盟,加快省内大米资源整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挖掘“吉林大米”文化,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宣传推介。在品牌建设的推动下,吉林省90%的稻谷均由大米加工企业以高于托市价的价格收购。2014年,吉林省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11.8亿斤。2015年,在全国大米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下,吉林省也仅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23.4亿斤,占总产量的19%。二是扩大省内玉米就地转化数量。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总体规模大,装备技术、产业链条、终端产品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受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吉林省深加工企业陷入停产、限产困境。2015年10月份,省政府对深加工企业出台随行就市收购并加工玉米每吨补贴250元政策;2016年1~6月份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自购加工玉米每吨补贴150元。补贴政策的出台,极大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全省22户企业中,有16户仍然保持较高的开工率和市场占有率,巩固了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基础地位。同时,扩大了玉米就地加工转化数量,去年10月份以来,全省累计加工转化玉米187.4亿斤,较上年同期增加29亿斤,相应减少了政策性粮食入库。三是加强产销深度合作。8月11日举办“2016吉林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邀请国内著名专家重点诠释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方向、解析国际国内粮食市场走势,邀请全国31个省区市的粮食部门和大型涉粮企业来吉林省对接洽谈,拓宽了产区粮食销售渠道,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产销合作、互利共赢的目的。会议期间共签约项目190个,粮食贸易量948万吨,成交额近200亿元。同时,积极搭建产销合作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企业与销区实质性对接,充分利用吉林省储粮自然条件和粮源优势,为省外储备企业提供轮换粮、为销区提供异地代储储备粮、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周转贸易粮。目前,吉林省已与京、津、沪、闽、粤、川、贵、滇、琼、苏、浙、桂、渝等13个省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为销区提供了稳定的粮源保障,拓宽了吉林省粮食销售渠道。四是实施省级储备粮轮换。对于粮权属于吉林省的省级储备粮,及早研究轮换泻库计划,比常年提前2个月启动,目前已完成轮换计划的77%。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国家相继出台了一次性划转中央储备、竞价销售、定向销售等政策,目前已累计消化国家政策性粮食183亿斤。

(三)有关建议。一是扩大临储玉米划转一次性中央储备规模。运用中央储备粮轮换销售机制,去陈储新,稳定粮食品质,避免集中抛售对市场形成冲击,待市场形势向好的前提下,择机销售,减少规模,降低竞价销售的价差亏损。二是控制进口,适度出口。运用配额、关税、反倾销、动植物检验检疫等技术壁垒,严控玉米及替代品进口,打击走私、以边境小额贸易为名而实际做大额贸易的粮食非法入境行为,减少国外粮食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同时,参考国际玉米市场价格,采取适度补贴或出口退税等方式,组织部分玉米及产成品出口。三是国家支持吉林省发展燃料乙醇。吉林省现有12户酒精生产企业,其中食用酒精生产能力近220万吨、燃料乙醇60万吨。在食用酒精生产企业中,有近100万吨无水酒精生产能力可转化成燃料乙醇。据测算,仅京津冀地区就需要燃料乙醇100万吨以上。建议国家将吉林省燃料乙醇推广范围扩大至京津冀地区,尽快完善相关政策,统筹协调燃料乙醇试点范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四是国家扶持吉林省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新兴产业。在财税方面,要给予政府性开发扶持补贴、贴息,生产初期减免所得税、增值税和恢复出口退税。在政策方面,要鼓励新产品取代进口产品,划分玉米粗加工和精深加工范围,规范相关产品质量标准,采取立法(条例、政府令)的方式,推进玉米生物基材料取代石油基材料生产的塑料、纤维等。如:通过立法方式推进“禁塑”,以防“白色污染”。五是继续加大对吉林省仓储物流建设投入。吉林省粮食外运能力为世行项目和三批国债投资以及2008年以来国家支持粮食物流项目建设形成的,主要物流节点为中直企业,仍存在物流中转设施设备不完善、阶段性、地区性发运能力不足等问题。吉林省企业自有资金少,筹资能力差,由于物流项目补助比例低,申报条件标准高,企业虽有建设积极性但无力建设。

(作者系吉林省粮食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吉林省粮食玉米
珍惜粮食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收玉米啦!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我的玉米送给你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