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玉米市场展望

2016-11-09 06:33李喜贵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库存乙醇粮食

文/李喜贵/

未来我国玉米市场展望

文/李喜贵/

未来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展望

(一)长期展望面临的背景和假设

当前的国内粮食市场,玉米供给过剩的表现尤为突出,而稻谷去库存也非常棘手,短期内国内粮食去进口、去库存给粮食价格造成下行压力,而国内粮食需求重新提速对于供求再平衡有积极作用。按照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6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6.7 %,换挡对传统消费带来冲击,也给新兴消费带来机遇,以创新消费增长促加工转化发展、降政策粮食库存成为必经之路。到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实现1亿人口在城镇落户;平均每年要减少1000万贫困人口,而且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二胎放开增加了平均人口增量;国内环境压力将加大生物能源的需求。因此,国内粮食需求增长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方面均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也要看到,实现粮食供求再平衡困难重重。

(二)对于未来国内玉米产量的预测

一般认为,化解国内玉米超高库存需要数年时间,但是受存储时间的限制,5年之内消化不合理库存的现实需求和政策要求非常迫切。各方的中期预测基本均按“十三五”时期必须实现国内玉米供求重新平衡的假设展开,接下来的“十四五”和“十五五”才能进行供求线性预测,生产呈稳健状态,消费需求回归稳步攀升,供需形势过渡到平衡偏紧。因此,在“十三五”期间,避免粮食生产大起大落和价格剧烈波动成为重要课题。

“十三五”期间,作物种植结构将得到优化,方向是减少玉米面积,增加大豆、杂粮和饲草面积。要看到,我国大豆生产滑坡有很大的不可逆性,我国大豆供需缺口仍趋扩大,预计“十三五”末大豆进口量将接近9000万吨,而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不可能实现数千万亩的大豆面积的增加。在确保粮食总产能稳定、确保农民不弃种粮食而仅靠调整结构降低玉米面积的情况下,“十三五”时期将“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5000万亩的目标已经是底线,关键是调减速度。笔者认为,2016年玉米面积的调减仍然有限,可能会低于农业部预测的3000万亩,因为农民对于铁杆庄稼的种植惯性难以改变。而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可能因玉米价格大幅回落和种植收益的下滑真正大幅减少(不在统计范围内的非在册耕地种植玉米面积会更快下降,直接影响商品量)。笔者认为,玉米面积提前落实调减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去库存的倒逼选择,预计2018~2020年国内玉米面积可能保持在5.2亿亩左右的水平,而2015年为5.717亿亩。主要原因是短期内国内玉米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去库存苦无需求增量。长期看,玉米仍然是确保国内粮食安全、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铁杆庄稼,未来玉米产量的增长主要依赖单产的提高,到2030年玉米播种面积线性预测为5.35亿亩。

预计2015~2030年我国玉米单产水平将保持年均1.4%的增长速度,低于上个15年的1.7%,到2030年全国玉米单产水平将超过7 吨/公顷。未来我国将重点培育耐密植、抗倒伏、抗病虫、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耕作方式上黄淮海适宜地区改套种玉米为直播,北方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均衡土壤肥力。重点推广增密技术、全膜双垄沟播、催芽做水种等技术。从长期看,国内玉米单产增长有很大潜力,玉米产量将保持较高水平。

预计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为3717万公顷和2.18亿吨,同比分别下降2.5%和2.9%;“十三五”期间玉米产量按照需求进行配给,2018、2020和2030年预计下降到2.10亿吨、2.16 亿吨和2.35亿吨。预计2015~2030年我国玉米产量年均增长0.9%。

(三)对于未来国内玉米需求预测

未来15年,国内人口增长、收入增长、城镇化推进、消费升级、需求创新等因素继续支撑国内玉米消费的增长,但同时,国内玉米消费的“增长红利”和“规模红利”正在减弱,而且面临替代谷物供应多元化的持续影响,更面临肉类、食糖等进口甚至走私增加等更加隐蔽的冲击。

预计未来15年国内玉米消费稳中略增。由于替代谷物进口减少、畜禽产能的触底回升以及加工行业开工率的明显转好,2016年国内玉米消费量将达到2.07亿吨,到2020年增加到2.2亿吨,2030年有望达到2.58亿吨,与2015年相比,年均增速减弱到2.2%,而上个15年为3.3%。其中饲料消费增长趋向稳定,2030年达到1.55亿吨,而工业消费增量颇为重要,尽管增速减缓,预计2030年能达到8300万吨。

伴随着生猪、肉禽规模化养殖程度提升到较高水平,散养退出速度减弱,更多的中小饲料企业被整合淘汰,“规模红利”减弱。目前不同层次的居民对于肉类消费开始分化,会限制目前国内较高的肉类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而与此同时,未来肉类进口的增加会冲击国内养殖市场。出于原料质量等多重目标考量,饲料行业继续深入原料多元化,高粱、大麦等替代谷物的使用可能呈现稳定化的趋势。因此,预计未来玉米的饲料消费增长速度为2.3%,与上个展望期基本持平。

在我国玉米的工业消费中,有90%用于食品和饲料用途,工业酒精、燃料乙醇等工业用途仅占很小的部分。根据行业成长的基本规律,未来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将由过去的快速增长转变为稳步增长,增长速度会有明显放缓。2009年以来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较为严重,但是经过几年的整顿,目前产能状况总体向合理水平发展。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淀粉、酒精行业等开工率回升,2016年二季度超过75%和50%,开工率回升和行业景气提升,要求加工行业注入或提升产能。在不考虑增加燃料乙醇的情况下,未来传统的依赖淀粉糖、淀粉、白酒、赖氨酸等食品和饲料行业的工业消费增长将减速,预计玉米工业消费增长率仅为2.6%,明显低于上个展望期10.4%的增长速度。因此,适当增加燃料乙醇,提升需求增长有利于更好地稳定玉米产能、减弱产需过大波动。

当前我国国内年消费汽油约1亿吨,按汽油中乙醇添加量10%估算,若能达到50%采用乙醇汽油,燃料乙醇的潜在需求量约达到500万吨,消费空间巨大。如果按照有序发展的基本原则,抓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车用燃料乙醇市场扩容时机,扩大粮食乙醇产能和使用范围,可以帮助加快消化稻谷和玉米库存,盘活酒精产能。

(四)对于未来国内玉米进出口的预测

从最近5年的情况看,玉米进出口数量已经由过去的供求余缺决定转向供求余缺和内外价差共同决定。进出口贸易还受汇率、运费和进出口政策等各种因素的较大影响,线性预测难度较大、准确性较差。定性认为,“十三五”期间去库存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首要任务。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如能回落到位,一方面,要实现尽量挡住进口;另一方面,要尝试寻求增加出口的机会。笔者认为,“十三五”期间玉米出口会有所改善但难以成为大量临储库存的主要外泄渠道。预计“十三五”期间进口量会下降到100万吨左右(“十二五”期间平均进口350万吨左右)。如果国内外价格实现较高程度的关联,国内外差价总体控制在合理水平,抑制不合理的替代进口,长期看玉米进口可控在300~400万吨。

主要建议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应实施需求侧改革。未来15年国内玉米市场供求矛盾仍然是有效需求增长缓慢和玉米高产量之间的矛盾。扩大消费产能不会严重影响长期粮食安全,而且对于稳定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与美国在2005年遭遇的玉米单产革命时代到来下的“需求创造”问题相类似,当前中国玉米单产的稳定增长同样需要寻求消费渠道。为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不过度依赖政府稀缺补贴资源下的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市场定价下的粮食价格上涨健康稳定运行,必须寻求新的需求增长点,抛弃产能过剩的担忧,积极实施需求侧改革。

(二)发展燃料乙醇可以在短期内提升粮食消费量。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传统消费增速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影响粮食去库存效果。发展燃料乙醇是粮食去库存经济合理的手段。库存临储玉米品质与饲料和淀粉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成为影响去库存和市场稳定的结构性矛盾。对于霉变超标比较严重的库存玉米,饲料和淀粉行业均难以转化使用,加工燃料乙醇是比较安全的选择,如果仅在京津冀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每年增加粮食消费数量约300~400万吨。

(三)加快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引导玉米市场价格预期。按照价补分离和市场化为导向深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促使国内粮食价格格逐步与国际市场实现接轨, 理顺市市场价格机制,有利于调节种植结构、抑制进口和促进消费。在今年的秋秋粮收储重压下,重点要解决谁来取取代政策性收储主体,如何恢复市场场化收购能力的问题。东北地区玉米米价格面临断崖式下跌风险,建议在在上市初期采取关闭政策性粮食投放、、限期轮入一次性储备、加大信贷资资金投放、扶持加工企业收购等方式,引导玉米市场价格预期,建立玉米米价格下跌缓冲带,警惕市场定价下下发生“市场失灵”的问题。

(作者单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库存乙醇粮食
珍惜粮食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榆神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乙醇装置建设进展
我的粮食梦
杨木发酵乙醇剩余物制备缓释肥料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