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翠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秦腔旦角表演中真假声唱法的应用
王翠翠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秦腔作为我国古老的一种戏曲剧种,现已发展、传承了上千年。旦角作为秦腔表演中的重要角色,其形象的塑造对于整个秦腔艺术的表演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秦腔旦角表演者需掌握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其中,真假声唱法就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但是,真假声唱法虽好,也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否则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为更好地进行秦腔旦角表演,加快研究真假声唱法的实际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讲述秦腔旦角的分类及相应的人物特征,并具体分析了真假声唱法在表现旦角人物情绪时的具体运用。
秦腔;旦角;真假声唱法
作为我国一种最古老的戏曲剧种,秦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了西北文化雄浑昂扬的气势,并体现了西北人民的精神风貌与风土人情。秦腔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依然以梆子作为主要击拍乐器,但对于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川剧弹戏、京剧皮黄、河南梆子和云南丝弦等剧种形成较大影响[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观众对于秦腔艺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着秦腔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创新。其中,真假声结合的唱法在秦腔旦角表演中的应用,使得整个艺术表演过程显得独特别致,更加韵味无穷。在京剧表演中,本嗓(真声)在中低音区,小嗓(假声)在中高音区,老生、老旦常常使用真声,旦角往往使用假声,小生则时常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秦腔男旦与京剧中的男旦均使用小嗓假声演唱,但女旦则使用真声演唱。然而,与京剧中的假声小嗓不同,秦腔旦角中的真假声结合唱法不能改变唱腔的音区与音高。由此可知,秦腔旦角表演者需控制丹田之气,在有节制的振动声带下发出朦胧的声音,清淡、透明、悦耳。但是,这种演唱方法很难掌握,极易影响整个秦腔旦角的艺术表演效果。因此,探讨秦腔旦角中真假声唱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秦腔戏曲表演中,旦角包括正旦、小旦、花旦、老旦、彩旦和武旦等多种类型[2]。其中,正旦表现的是一种举止端庄的正面中年妇女形象,唱腔是其重要的人物表现手段。一般情况下,正旦在具体的表演中往往以箭板或慢板开始,进而缓冲与二六板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小旦表现的是一种性格开朗的年轻女性形象,着重于刻画和描绘人物细腻的情感。演员需经过细化的表演,将人物的性格特点逐步表现出来。花旦表现的是一种聪明活泼的少女形象,注重外形的塑造,体现少女轻盈俏丽与娇憨的风格。花旦的面部表情要更加明艳多变,在脚步、手指、眼神、腰身等肢体动作上要更加轻快、灵活、灵动、柔软。老旦表现的是一种老年妇女形象,具有唱做兼备的表演风格[3]。彩旦专指媒婆、店婆等形象,可说是舞台上的“活宝”型人物,具有调剂整体表演效果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该类人物形象的妆容、着装较为浓艳、艳俗,性格张扬且带有一定的诙谐性。武旦表现的是一种身怀武艺的女性形象,最能体现女性英姿勃发的一面。按照人物身份和技艺分,武旦可细分为武旦和刀马旦。其中,武旦讲究表演的灵活,大多身着短衣;刀马旦讲究表演的大气、刚劲,着重于身段工架。
(一)在表现人物情绪愤恨时的运用
在具体的秦腔戏曲表演中,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能够表现剧中人物气恨难当的心情[4]。比如在秦腔《三娘教子》中,讲述的是三娘在异乡丈夫死后,丈夫的其他两位娘子便立即将财物卷走,改嫁离门,而她却自甘清贫守寡,并将薛倚哥养大成人,只盼望他能够好好上学读书,将来继承薛门香火。但是,与三娘的期盼相反,倚哥不仅没有用功读书,放学回家后还与三娘执拗犟嘴。当三娘要对其进行严加管教,欲执行家法时,倚哥却说三娘打别人家的孩子不害羞,还说让她打自己亲生亲养的。对于三娘来说,这样的言辞就像一把利剑一样插入心脏,又犹如冷水浇头一般,使得她的内心十分愤恨,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段唱曲:
小奴才一言问住我,结舌闭口王春娥。悔只悔来悔煞我,在薛门受苦我为哪个,这才是鸡抱鸭儿鹅有错。
在这一唱段中,为表现三娘在遭受沉重打击后眩晕、伤心和无奈等情绪,应用假声虚掩的唱法将前边一句阴司慢板唱出。在用真声清楚地唱出“结舌”二字后,进而将字后的拖腔用假声抽泣着的方式唱出来,紧接着用大嗓真声唱出该句的最后五个字,不仅能够增强表演的力度,还能够将戏曲人物当时那种满腹心酸的情绪唱出来。紧接着以一段强烈的锣鼓点引出紧代板形式。当过门奏完,弦乐全部停止之后,只伴随着梆子急骤地敲击,用假声虚掩唱法将“悔只悔来”四个字中所要表达的悲苦情感演唱出来,接着在乐队强力度的配合下,用大嗓真声将“悔煞我”三个字哭叫着唱出来,并能够在较长时间的拖音中随着打击乐猛然收住。在相应时间的停顿后,慢慢地抽泣着将接下来的一句用假声凄凉地唱出。在小过门之后,用强音真声将最后一句的前七个字一字一顿地唱出来,在大缓气后,用特强真声将“鹅有错”三个字唱出来,以表现戏曲人物满腹委屈,再配以一腔一哭、一字一泪,更能够打动台下的观众。在这里,真假声唱法的有效运用,不仅很好地表现了秦腔慷慨、激越的风格,还带有一定柔和、细腻和委婉的特点。此外,三娘当时那种欲进难往、爱恨交加、欲罢不能和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得以充分展现。
(二)在表现人物情绪悲痛时的运用
在秦腔中,当人物出现悲痛万分,但又需要强忍悲痛时的心情时可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比如,在演唱秦腔《卖妙郎》中的苦音唱腔时,通过巧妙运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有助于将戏曲人物那种悲痛的情绪充分表现出来,更加能够吸引观众。在《卖妙郎》第三场《卖子》中,讲述的是周文选已上京赶考三年,婆婆在家乡遭受三年大旱中已不幸饿死(因庄稼颗粒无收),但丈夫依然未归,在久病体弱的公爹和亲生儿子之间她难以抉择。最后,为养活公爹,刘会英便想将妙郎忍痛卖出。而正当她要去接卖儿银两时,小妙郎一声凄惨的哭叫“娘啊!”使得她的母性又凸显出来。接着,刘会英收回颤抖的双手,并伴随着一声哭喊“儿啊——!”回头搂住妙郎失声痛哭。然后,开始演唱一大段的唱词。在处理“听娇儿喊娘亲山摇地动”这句尖板唱词时,通过采用假声虚拟演唱法抽泣着唱出来,形象地将刘会英这种公爹难奉、亲子难舍而又欲喊无声、欲哭无泪的内心世界很好地表现出来。并且,在唱腔旋律的进行中,观众更加能够感受到她那种无力支撑的状态。然后,用大嗓真声哭喊着将“山摇地动”四个字唱出来,表现了人物那种满腹悲哀、凄凄惨惨、撕肝裂肺、悲悲切切、断肠伤心的情绪,进而像山洪爆发一样喷泻而出。在这里,真假声唱法的结合,结合前面的唱腔,将戏曲人物悲痛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更具有渲染力。此外,前后虚实的真假声唱法形成鲜明对比,更有助于提高唱腔艺术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更加能够表现人物当时的情绪,使得戏曲艺术更具有感染力。此外,真假声结合在细腻处若有若无,有声虽弱而情不减,似断却连,在高昂处又慷慨激昂,如大江东去,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极大地提高了唱腔的艺术表现力。因此,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作为一种奇特的演唱方法,值得每位秦腔旦角表演者借鉴、应用。
[1]刘西玲.秦腔旦角表演风格之异同[J].当代戏剧,2010,(5):70-71.
[2]魏艳妮.秦腔旦角表演思考[J].当代戏剧,2012,(2):43-44.
[3]朱海娥.浅谈紊腔旦角的表演[J].当代戏剧,2011,(3):46-47.
[4]王秀琴.浅谈如何演好秦腔中的旦角[J].当代戏剧,2007,(6):40-41.
J821.2
A
1007-0125(2016)10-0046-02